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帝杀掉妻女,为何放走儿子?

崇祯帝杀掉妻女,为何放走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7 更新时间:2024/1/19 23:03:02

崇祯帝杀掉妻女,为何放走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亲率大军前往东渡黄河,由山西开始向北京进军,一路可谓是势如破竹。

到了二月二十八,坐不住的崇祯帝开始下令“

征天下兵勤王

”。结果各地应调而至者寥寥无几,也就是蓟镇总兵唐通率领八千兵马到达北京勤王。

为了分化李自成的起义军,崇祯帝先后二月十三日、三月六日、三月十八日,三下罪己诏,以检讨自己罪过的同时,鼓励起义军内部的“胁从之流”来归服朝廷,当然以历史结果来看,肯定是没什么效果的。

大敌当前,崇祯帝依旧相信身边的亲信奴才,在二月中旬,派了十位太监,对诸边镇和京畿要害进行监视,高起潜总监关、蓟、宁远;卢惟宁总监通、德、临、津;方正化总监真定、保定;杜勋总监宣府;王梦弼监视顺德、彰德;阎思印监视大名、广平,牛文炳监视卫辉、怀庆;杨茂林监视大同;李宗先监视蓟镇中协;张泽民监视西协。

在三月八日,唐通率领八千兵马到来以后,崇祯帝马上派太监杜之秩跟唐通出守居庸关,实际上还是不放心唐通,想用太监杜之秩来监视。

做完诸多准备以后,崇祯帝意图以京城三大营利用京城之险,来固守北京,等待勤王兵马到来。结果到了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驻扎在城外的三大营立刻溃散,留下巨炮等火器,反而便宜了大顺军队,方便了他们攻城。

而那些崇祯帝信任的监军太监,大多数是马上投降了李自成,还真是讽刺。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宣化投降的太监杜勋和在昌平投降的守陵太监申芝秀入内城与崇祯帝谈判。

杜勋“盛称贼人马强壮,锋不可当”,要崇祯帝“自为计”。申芝秀则“备述贼不道语”,意思是崇祯帝“避位”。崇祯帝当然是不同意,于是外城被破,大顺军开始进攻内城。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帝见状不妙,先在宫中命皇后周氏自杀,又让人将16岁的太子朱慈火烺,还有13岁的定王朱慈炯和12岁的永王朱慈火炤送到皇宫外面躲藏起来。

崇祯帝与太子和二王临别之时,他为之解去“常服”,换上敞衣,并告诉他们:“

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名姓,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

无忘我

今日戒也”

交代完以后,崇祯帝以剑砍死六岁的女儿昭仁公主,砍伤十六岁的女儿长平公主。在剑砍长平公主时,他口中无奈的喊道:“汝何故生我家!”

当崇祯帝完成令妻子自尽,送儿子出宫,砍杀女儿的事情以后,带着提督内外京城司礼太监王承恩“手持三眼枪”,带领太监数十人,“皆骑而持斧”离开了皇宫,其目的是想趁夜突围,结果却是出不去,最后无奈的崇祯帝重新回到皇宫中,在万岁山(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以身殉国,凄凉的结束了自己这一生。

崇祯帝为何会做出逼死妻子砍杀女儿,却让儿子逃命的想法呢?

因为他害怕女眷落入起义军之手,会受到耻辱,还不如自己先了结了她们。

而自私的让儿子去逃命呢,是因为儿子代表着他的香火所在,想着这三个儿子可以活下去,光复大明,来替他报仇。

崇祯帝的害怕其实并没有错,大家可以看看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起义军对于明朝藩王所作之事。

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起义军为何起义呢,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才起义的。因此对明朝宗室可谓是恨之入骨,基本上是见一个杀一个。

像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军北京之际,途径大同,就将代王及其一家全部杀死。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破武昌,见到楚王府王库中积金,感慨地说:“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直接将楚王及其家眷沉入江中杀死。

正因为起义军有着这种行为,所以好面子的崇祯帝将妻子逼死砍杀了两个女儿,害怕她们被侮辱,有损皇室颜面。

不过讽刺的是,其实李自成当时已经想着入主天下,并没有一味的杀明朝宗室,而是想要利用明朝宗室拉拢人心。像崇祯帝的儿子朱慈烺被李自成发现以后,并没有杀死,反而封为宋王,带着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但山海关之役中李自成大败,朱慈烺不知所踪,从此再无音信。

而且最好笑的是这一切都是崇祯帝咎由自取,在李自成进军北京之际,有大臣建议南迁,崇祯帝好面子,找不到愿意背黑锅,承担弃都南下罪名的大臣,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有大臣建议先让太子前往南京,崇祯帝却反对太子先行,因为他认为:“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

结果就这样错失南迁良机,酿成了自己逼死皇后,砍死女儿之举,最后自己凄凉的上吊而死,而送走的三个儿子更是没有逃出京城,而是不知所踪,造成了南明帝统不正,矛盾重重的局面。

最后再说一下,崇祯帝砍杀的两个女儿,长女长平公主并没有死去,但命运更悲惨,清庭入关以后,为了拉拢人心,重新为长平公主许了一件婚事,但不久长平公主便郁郁而死。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有多长?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的历史灿烂而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底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出现了许许多多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皇帝,有的英明神武,有的弱不禁风。在中国历史上,

  • 历史上傅善祥是什么人?她的状元之位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但偏偏有许多优秀的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 精彩的传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有女将军的身份,也有女诗人的身份,而唯独女状元却在历史上只有一位。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自隋唐开始科举考试之始,自往后历朝历代

  • 历史上薛刚是什么身份?他为何要参与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世事变化无常,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更不能提前知道自己子孙的未来生活,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用血肉和拼搏换来的好名声,很有可能被自己的后代们所玷污了,比如薛仁贵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英雄一世,但是孙

  • 古代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 太子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古代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太子有多大权力?太子,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存在,普天之下绝无仅有的“皇二代”,瞬间秒杀思聪、天一等这二代、那二代。太子,即皇太子、皇储,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不二继承人。他夺得帝王霸业君临天下,他等到坟头草立枯骨成沙。在封建社会

  • 后世如何评价齐威王?关于齐威王有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在位共3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

  • 齐威王执政期间,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在位共3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

  • 古代皇帝能够立太子 皇帝为什么不能废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古代太子和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是皇帝立的,为什么古代皇帝想换太子,都很困难?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了解,古时候的皇位正常情况下都是采取世袭制的,也就是说当朝皇帝在位期间便会立下太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等他老了的时候太子变皇帝,而自己则可以颐养天年。可问

  •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第4任君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在位共3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

  • 东汉末年名士崔琰简介:相貌俊美,生有一部虬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崔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琰(?—21

  • 在古代遗人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就有.八百里加急、飞鸽传书、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些说的都是古代快递。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所谓“健步”、“急脚子”、“快行子”都是古代一种职业的称呼,如现在的快递员一样。不得不说,在中国文化起源的渊源中,邮递的起源与发展同样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礼》记载,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