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皇帝的端午节怎么过?

揭秘:唐朝皇帝的端午节怎么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08 更新时间:2024/1/26 16:11:48

揭秘:唐朝皇帝的端午节怎么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玄宗又是一位很有艺范的皇帝,他擅长书法,精通音律,艺术成就很高。同时,唐玄宗还是一位风流多情的皇帝,他与杨贵妃的爱情,堪称千古传奇。因此,大凡唐玄宗的故事或话题,千百年来总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玄宗怎样过端午节的。

正史中没有唐玄宗过端午节的详细记载,可我们仍能从他的两首诗作中发现不少信息。第一首诗题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前有一段长达数百字的序言。唐玄宗在序言中说,端午节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是为了上和下畅,联络君臣感情。治理国家,需要君臣齐心协力。借端午节之际,特备

香芦

粽子等消夏避暑之美食,与众爱卿聚集一堂,感怀东汉孝女曹娥,纪念楚国忠臣屈原,尽显君臣之乐。希望到场的朝廷百官,尽情赋诗作对,谱写出超越汉武和曹魏的华章。

诗的正文是这样的:“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

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农历五月是上天安排的恶月,天气转热,疫疾流行,蛇虫出没,容易伤人。我们不妨听听音乐,用旋律来消夏。传统的端午节历时五天,各种习俗都带着神话色彩。传说睡穴枕可以获得灵气,系长丝(即续命丝)可以避灾延寿。四季的花儿轮番争奇斗艳,新做的九子粽也换着花样。殿外装饰得跟过春节一样,我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大家吟诗作对,文采飞扬。各位爱卿的吟咏,颇有还淳反朴的风格。

另一首《端午》,也是写筵宴场面:“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诗中表达的内容大致是:佳肴美酒,君臣举杯,共祝寿昌,福泽绵延。

这两首诗都是写端午节设宴招待群臣的情景。说明与群臣聚会是唐玄宗每年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利用过节的机会与群臣共宴,目的在于融洽君臣关系,彰显皇恩。这是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电视剧里的唐玄宗,似乎老是不务正业,不是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腻在一块,就是在梨园打羯鼓玩音乐。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当皇帝其实也挺忙,即便是节假日,都抽不出时间去后宫与杨贵妃卿卿我我。所以,顺便提醒一下想当皇帝的有志青年们,如果也想象唐玄宗一样有作为,得事先做好节假日不休息的心理准备。

从唐玄宗的诗中,我们还能发现,唐代的端午节,与我们现在的端午习俗大致相似,说明端午节习俗在唐代已基本定型。如吃粽子、防五毒、睡穴枕、系续命丝等习俗,那时就已流行。唐玄宗用来招待群臣的九子粽,就是把九只粽子连成一串,这种做法跟我们现在完全一样。不过,唐代端午节与我们现在相比,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时的端午节长达五天,而如今的端午节假期却只有一天,即使与双休日连休也不过三天。这一点对于我们上班族可能有点羡慕嫉妒恨。

唐玄宗时期的端午节,宫中除了设宴招待群臣外,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唐末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意思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宫中每到端午节,都会制作糯米粽子,放在金盘子中。然后用特制的小弓箭射击盘子中的糯米粽,谁射中了给谁吃。由于糯米粽外表光滑,射中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游戏玩起来比较有趣,很快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在长安城里十分盛行。由此可见,唐代人也挺会玩的。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这个名称,据说也源于唐玄宗时期。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当时的宰相宋憬为了讨好皇帝,提议避“五”字之讳,将“端五”改成了“端午”。但这个说法似乎有点不靠谱,因为早在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记述。所以,对于这一说法,我们姑且存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来俊臣简介:唐朝著名酷吏,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唐朝枢密使,来俊臣典故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来俊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来俊臣

  • 有哪些与秦昭襄王相关的轶事典故?龙阳之好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昭襄王有关的成语,魏冉,秦昭襄王嬴稷评价

    魏圉,即魏安釐王,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在位共34年,他是魏昭王的儿子,魏无忌的兄长,魏景湣王的父亲。他即位后,为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时秦强盛,屡败魏,他割地求和。他中秦反间计,将信陵君兵权夺回,公元前243年,魏安厘王与信陵君同年病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 清朝时期,皇帝除了看奏折之外还要去干农活?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为什么不能撕奏折,皇帝批完的奏折如何处理,皇帝为什么用朱批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世人的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国家之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实际上,皇帝的生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倘若他们想要当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的话,便需要昼夜不分的

  • 秦始皇和子婴到底是什么关系 两人是父子还是哥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王子婴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秦王子婴与秦二世什么关系,为什么子婴不是秦三世

    对秦始皇和子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婴与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关系?儿子、孙子、还是弟弟?秦朝,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不过这个影响深远的王朝却仅仅维持了14年的岁月就匆匆宣告了终结,说起秦朝,往往都是“二世而亡”。当然,秦朝有第三位君王,那就是秦王子婴,也就是秦三

  • 历史上真的是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神医华佗为谁刮骨疗伤,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是第几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先秦以来,每逢乱世便会造就一批威名赫赫、名传千古的能臣将士。在这些名臣将士身上,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尤其是三国时期的一应英雄名将,每每观之,便忍不住心中惊叹,恨不得把酒言欢。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

  • 清朝名将傅恒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傅友德有几个儿子,福康安和福尔康是一个人吗,历史上的傅恒是什么样的人

    清朝名将傅恒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去之前热播的《延禧攻略》,许凯所扮演的富察·傅恒一下子收获了众多迷妹,作为清朝的一代名将,他终于在电视银幕上迅速走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是因为许凯的高颜值,才让大众愿意对这个历史人物有着更多的了解。电视剧中的他,

  • 乾隆后宫最不受宠的妃子,但却十分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乾隆活得最久的妃嫔,乾隆的嫔妃

    乾隆后宫最不受宠的妃子,但却十分长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她虽然与富察皇后出自同一家族,但却没有受到同样的恩宠,反而从她进宫到去世,皇帝从来都没有多看她一眼,后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与她无缘。当然如此不受宠可能也与她进宫时间较晚有关。虽然是乾隆后宫的女子,但当时他已

  • 清朝最美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寿恩固伦公主,固伦纯禧公主,固伦端贞长公主

    清朝最美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历朝历代的皇宫中,因为皇位的争夺,所以皇子们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的史书中都是被人关注的对象,相比之下,公主们就显得“低调”多了,她们也因此经常被人忽视。而这位公主却以为美貌被人铭记,她是清朝最美的公主,被

  • 魏襄王:魏国第4任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襄王墓在哪里,谁没当过魏国君主,魏襄王儿子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在位共23年,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

  • 历史上秦武王嬴荡有哪些成就?他举鼎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武王举鼎的意义,大秦帝国秦武王举鼎是第几集,嬴荡举的是什么鼎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死在自己举起的鼎下,这其实很符合秦武王为人的个性,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贾谊的《过秦论》里,就曾经说过大秦最终得到天下,建立帝国,是因为“六代人”的铺垫:“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而这六代人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