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方边患决定长城的使命:康熙天下一统却废长城

北方边患决定长城的使命:康熙天下一统却废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30 更新时间:2023/12/28 13:25:13

导读:长城宛如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为历史的陈迹,却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与骄傲的象征,历代沿用长达两千余年,至清康熙时,长城终被废弃。那么,康熙帝为何废长城?

秦筑长城,别内外,界“中国”

秦始皇吞并六国、大行“包举宇内”之志时,其宿敌匈奴正纵横于北方辽阔的草原上。早在战国时,匈奴铁骑不断劫掠内地,地处北方的赵、燕、秦三国深受其害,遂各筑长城防御。秦统一天下后,利用三国故长城,连为一体,西展至临洮,东延至辽东,筑成万余里的土石防御工程,其主观意图是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侵,但长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已远远地超出了单纯的军事用途。

长城外,从西北,经北部,到东北的西部,简称“三北”,是广袤万里的草原地带,由游牧民族占据。长城之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同游牧民族的分隔,于是在古人的认识中,就形成了“内外”这样一个新的政治地理概念。正如《后汉书》所说:“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秦修筑的长城,同自然界的山河一样,是区分内外民族与化的分界线。此后历代官方乃至民间所说的“内外”,概以长城为界。

长城之设,逐渐引起人们“中国”观念的重大变革。早在西周时已使用“中国”这个称谓,但它与当代以中国为国名完全不同。西周所称“中国”,是指西周室居于众部族及诸侯的中心地域,即“天下中心之国”,后推而广之,凡遵奉周礼的诸侯国,统称为“中国”,这里既包含血缘亲族,又包含不同地域的非血缘的政治文化同一体,但最根本的内涵,还是以文化异同来加以区分的。秦并六国,废分封,置郡县,全国统于中央,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异同,凡属郡县辖境,均在“中国”的疆域之内。长城的出现,改写了“中国”政治地理及国家疆域的旧概念,将所辖北方疆域一直推进至长城脚下,这意味着秦代“中国”已突破此前的狭小范围,其地域空前扩大,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也逐渐放大。《汉书·西域传上》写道:“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这段话,生动地概括了长城修筑后人们对“中国”的新认识。“界中国”,就是长城“为中国之竟(境)界也”,即指华夏民族与长城外游牧、渔猎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而并非国界。

历代修长城,“大一统”受阻

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崭新局面,这是商周以来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大一统”指以一统为大,原为儒家的政治主张,孔子著《春秋》,意在尊崇周王,反对国家分裂,维系全国一个政权、一个统治者,这就是“大一统”的本义。秦修长城,就把“大一统”扩展到长城脚下。汉以后历代能否突破秦的局限,将“大一统”发展和扩大到长城外,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统一长城外“三北”地区的诸游牧民族。历代王朝所称“外患”“边患”,几乎无例外的来自这里,二十四史中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记录。

自秦至清初,上下两千余年间,生息在“三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十分活跃,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党项、回纥、高句丽、突厥、蒙古、契丹、女真、满洲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频频进攻中原,构成对中央王朝的长久威胁。因此,历代王朝承袭秦制,反复修筑长城,以其为国家安全之保障。比较各代修长城,又以明朝为最。自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筑山海关,迄至崇祯帝亡国前,明持续修筑长城,长达250余年。工程之浩大,修筑之完备,长城之绵长,都创中国历史之最。

历代修长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边患”,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却严重阻碍国家“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把“三北”少数民族限隔在长城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管辖权,只满足于定期朝贡,实际上只是维持表面的统一,当中央王朝衰弱,或者某一游牧民族变得强大时,原先那种松散的政治隶属关系就会被打破,冲突或战争就不可避免。清以前,历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北”的民族问题,其“大一统”一直徘徊在长城一线。

康熙帝废长城,“天下一家”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台湾,全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当台湾归入版图后,清朝对全国的统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能否巩固,尤其是能否进一步发展,同历代一样,关键取决于“三北”游牧民族的动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长城又是一大关键。

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北”之一的东北趋于安定。二十九年,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割据势力公然发动战争,侵夺内外蒙古,直接威胁京师。康熙帝毅然决策征伐,很快就阻挡住了噶尔丹的攻势。次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就在这次“会盟”之后,有大臣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清圣祖实录》)康熙帝总结历代修长城的历史教训,悟出一个治国的大道理:长城再坚固,也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惟有“养好”百姓,让他们高兴,才会得到治国之本,边境自固而无忧。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意思。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废除土石工程长城,力主构筑一道“众志成城”的思想长城,是“大一统”理论的划时代突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古代文坛“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三大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起老夫少妻的现象。其实,老夫少妻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的老夫少妻依然大有人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夫少妻的浪漫生活,也许就是古代老年人婚姻最高的精神境界。说起来,老夫少妻现象的关键,不在大男人身上,而在小女人身上。大男人从骨子里就是喜欢小女人的,并且总是来者不拒。而小女人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强势参政的五大至尊红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多少年来,女性参政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今天,在议论这一话题之前,首先表达对天下女性的敬意,天下因为你们而精彩,天下因为你们而美丽。在纪念史上的第10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眸数千年中国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历程,让人看到了中国女性智慧之美映耀岁月长河,而中国女性前赴后继的

  • 揭秘:元稹为何能一边包养名媛一边反腐倡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世凯的朝鲜夫人结局,国粹名媛是个什么组织,一国两府

    导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到这句诗人们就会想起唐朝大诗人元稹。然而,提起元稹,人们也就会想起薛涛。这位在大唐元和年间巴蜀社交场上最受欢迎的的头牌名媛,曾令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就在薛涛风生水起、名动两川的时候,奉命按察两川的监察御史元稹来到了薛涛身边,上演了一部一边包养名妓

  • 影视剧中的潘金莲:为何能够独领风骚六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现在中国,提起潘金莲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潘金莲的成名当然是缘于《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描写。潘金莲作为一代性感尤物,几百年来,已经成为妖艳、淫荡、狠毒的女人典型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但也有许多人同情她的遭遇,支持她追求自由反抗传统伦理的勇气。这就是潘金莲。经施耐庵初刻划、兰陵笑笑生极度

  • 乱秦中为何只有刘邦当上了皇帝?刘邦如何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为何能一统天下?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称,他比项羽更老练,更懂得人心需求,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

  • 揭秘:慈禧太后用一百多条毛巾擦身的奢华沐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是一个讲究洗澡沐浴的古老国家,洗澡沐浴可谓是历史悠久。古往今来,中国人洗澡向来是件大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甲骨文记载的“沐浴”内容。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诵经念佛之前,也要先沐浴,这是个定俗,表示心洁崇敬。文学大家梁实秋在《雅舍菁华·洗澡》中记载:“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的。

  • 真正的武林高手!盘点近代史上的32位国术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32位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武林高手!不知道大家在看国术类型的小说或者近代的影视剧时是否经常看到杨露禅、叶问、孙禄堂等名字?其实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小编不敢保证,但是今天要介绍的32位可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这些人物是真正打遍天下无敌手,一起来看看吧!排名不分先后,只

  • 揭秘:中国古代那些怕老婆怕到极致的帝王将相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送给好友陈季常的一首调侃诗。北宋才子陈季常,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怕老婆怕得最厉害的名人,据说陈季常宴请客人,而当时很流行请妓女来唱歌助兴,其妻柳氏就在隔壁用木棍敲打窗户,直到把客人都赶跑。原来,柳氏得知苏轼与陈

  • 解读:慈禧太后为何不顾一切的向西方列强宣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公元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慈禧太后因丧权辱国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为什么她在二十世纪初

  • 盘点水浒中八大被低估的小人物:绝对不容小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108个头目本领参差,世无异词。那些低能的(或者被人误以为低能的),连《水浒》的编写人也用反讽性的绰号去嘲笑他们。旱地忽律朱贵、鼓上蚤时迁、铁扇子宋清、矮脚虎王英、神医安道全等等都是显例。如此嘲弄不一定准确,以铁扇子喻宋清就失误之极。一、铁扇子宋清宋清是梁山老大宋江的亲兄弟,唯一的业绩就是在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