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之谜:宋高宗赵构擅杀良将岳飞是吃错药了吗

千古之谜:宋高宗赵构擅杀良将岳飞是吃错药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08 更新时间:2024/1/25 21:08:36

导读:宋高宗赵构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谜实在是太多了。且不说其他,就说他擅杀岳飞,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历史之谜。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阳县)一户农民家庭。许多史书上说岳飞家是佃农,但从他的父亲岳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这一情况看,他家的经济状况还很不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其家庭成分即使不是地主,至少也应该算是富农,绝对不会是靠给别人耕地卖苦力养家糊口的佃农。

相传,岳飞出生时,有一只大禽“飞鸣室上”,所以,岳飞的字“鹏举”就是这么得来的。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就在岳飞出生还未满月时,他家那里因黄河决堤发生水灾,洪水到来时,正在坐月子的母亲姚氏紧紧抱着他坐到一口大瓮中,最后被洪水冲到岸上侥幸活了下来。

岳飞年少时很有志气和抱负,平时虽沉默寡言,但却非常喜爱学习,尤其喜欢研读《左氏春秋》和孙武兵法。同时,小小年纪也练就了一身好武功,还未到弱冠之年,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射箭能左右开弓。另外,从他所写的《登池州翠微亭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以及那首着名的《满江红》等诗词看,可以说,岳飞的诗文俱佳,文学功底也很深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岳飞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显然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佃农家庭在经济上有能力承受的。由于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岳飞19岁就投军抗辽,据说,为了激励自己的儿子保国安民,其母姚氏曾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关于岳飞的具体生平事迹等情况,我们将在专门的篇章中论述,这里,只简要谈一谈岳飞被杀之谜。

从史书上看,宋南渡后的“中兴四将”中,刘光世出身将门,其父官拜节度使,可以算是“高干子弟”;张俊和韩世忠虽都是行伍出身,但靖康年间就追随赵构,在平定“苗刘兵变”中又都立有大功,对赵构算是有救命之恩,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岳飞,算是资历最浅的一位。而且,就像当年狄青一样,岳飞最先也是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做起的,一个武将,又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政治背景,但在短短几年间,他的战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诸将,在宋朝这样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最后竟然能升为太尉及枢密副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副部长这样的高官,可想而知,岳飞该是多么的优秀和杰出!

所以,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称赞岳飞是南宋出类拔萃的名将,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而郑岩先生在其《宋朝十讲——一个值得反思的王朝》一书中则认为,岳飞的出生乃是“历史上帝的安排”。然而,降生在南宋这样一个最特殊的历史时代,可以说,既是岳飞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所谓幸运,乃是因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如果不是生活在南宋这样一个中国最懦弱而又战乱频仍的朝代,而是生活在天下承平年间,岳飞很可能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像一匹千里马老死于马厩之中。显然,时势造英雄,也正是由于像南宋这样的乱世,才给岳飞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杰出军事才能和拳拳报国之心的政治与军事舞台,才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千古英名。但是,话说回来,岳飞又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他其实不该降生于偃武修文、对武将一直猜忌防范乃至无端陷害的宋朝,即使不得已而生在宋朝,也千不该万不该生活在宋高宗赵构的时代。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岳飞出生在汉武帝时代,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精忠报国之心,他的功勋一定会比卫青霍去病还要卓着;如果他出生在唐代安史之乱年间,以他的英勇善战和非凡武略,绝对不会比郭子仪逊色;而如果生在“无敌盛唐”,如果公元751年,指挥唐军与阿拉伯人在塔拉斯河交战的大将不是高仙芝,而是岳飞的话,那么,相信疆场弯弓立缔构功的岳飞一定会扭转败局,战败济雅德率领的阿拉伯大军,从而改写历史,改变这个中华文明开始全面走向萎缩的历史分野……可是,就因为生活在宋朝,生活在宋高宗赵构统治的时代,对岳飞来说,这本身就是个悲剧,可谓生不逢时,生错了时代。

《宋史·韩世忠列传》结尾有一段议论,议论得非常深刻,虽然是针对韩世忠有感而发的,但是,对岳飞显然也一样适用。这里,抄录如下: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方兀术渡江,惟世忠与之对阵,以闲暇示之。及刘豫废,中原人心动摇,世忠请乘时进兵,此机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听,使世宗不得尽展其才,和议成而宋事去矣。……昔汉文帝思颇、枚于前代,未有世宗而不善用,惜哉!

的确,治平思良相,治乱思良将,乃是普通常识。靖康、建炎年间,宋朝的国势真的可谓命悬一线,岌岌可危,在这种时刻,能够出现像韩世忠、岳飞这样的良将,真的“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也就是说,是老天爷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存心要帮助南宋,普度赵构及南宋百姓,才让韩世忠、岳飞这样的良将降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特殊时代的,可是,不知道赵构是怎么想的,竟然对“历史上帝的安排”送给他的这两位良将一弃一杀?

史载,韩世忠“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因为太过寒心,晚年已经完全不问世事,形同出家,而岳飞则被赵构与秦桧以“其事体莫须有”之罪名残酷地杀害了。据说,岳飞初被监押时,悲愤交加,万念俱灰,穷凶极恶的狱卒对他恶语相向,喝令他倚墙而立,“岳飞叉手立正”,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出生入死的大将此时只有“悚然听命”。在他临死前,狱方得令,遣大力军士入囚室,谎称请岳飞沐浴,将其拥入密室之中,“拉肋”即用拳脚及钝器猛击他的肋部,活活将岳飞折磨而死(也有赐毒酒害死岳飞之说)。

当年,岳飞曾写过一首名为《题骤马风》的诗,忠贞之心,千载可鉴:立马林岗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离宫廷孰悯周?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誓将七尺酬明圣”、为宋高宗这个“明圣”、也为南宋社稷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竟然受此侮辱,落得如此下场,不能不令后人扼腕!

一代名将,不是战死于为国捐躯的疆场,而是死于自己一向效忠的皇帝手下,而且是以“莫须有”之罪名,实际上也就等同于无罪被杀,这,实在是古今罕见之大悲剧!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末年,一向自以为是其实昏庸糊涂的明思宗崇祯皇帝也自毁长城,磔刑处死了曾单骑出关为拱卫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袁崇焕,制造了一起千古冤案。

与岳飞一样,袁崇焕也是文韬武略,文武兼长,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令敌胆寒,清世祖努尔哈赤就是在与袁崇焕作战时受伤毙命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国之栋梁,一代名将,最后竟也和岳飞一样,死于自己一向效忠的皇帝手下。然而,与袁崇焕临行前的神色自若所不同的是,岳飞在临死前则显得非常激愤,可谓“怒发冲冠”,相传当秦桧“手书小纸付狱”,其走狗万俟卨受命最后一次提审岳飞时,因为深感自己的大限已到,从此再无申辩的机会,岳飞便在供书上悲愤地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向高宗和秦桧,也向这荒谬的时代、懦弱而又卑污的王朝发出了最后的抗议。

记得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多数情况下,受苦的不是坏人,而是好人。”我们看岳飞、袁崇焕,当然还有屈原、于谦等等,显然就是这样受苦受难的好人。的确,在生活中,在多数情况下,其实并不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正是历史上许多正人君子或怀才不遇,或横遭迫害,命途多舛,而那些奸佞小人却常常能够左右逢源、飞扬跋扈的原因所在。话说回来,如果说,崇祯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袁崇焕乃是上当受骗的话,那么,赵构杀岳飞的原因是什么?而且是在那样一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特殊年月?……今天,即使时光已经过去了八九百年之后,在读这一段历史时,还是让人匪夷所思,怎么也读不懂,想不通。

关于赵构擅杀岳飞之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犯了宋高宗的忌讳;有说是金人提出若要两国言和,必须杀掉岳飞,于是,一味求和的赵构、秦桧迫于金人的压力,只好杀了岳飞;有说岳飞之死完全是由于奸贼秦桧的陷害;有说身为武将的岳飞由于功高震主,又不知进退,曾干预高宗赵构立嫡,所以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对卫子夫这么狠,汉武帝和卫子夫第一次,汉武大帝卫子夫封后

    导读:元光五年(前130),“金屋藏娇”中的女主人公,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长门宫。很快,出身草根的卫子夫母仪天下。“君不见咫尺长门锁阿娇,不如意兮奈若何!”名门闺秀陈皇后为什么不得善终?平民歌女卫子夫何以三千宠爱集一身?金碧辉煌的宫殿,藏得住富贵荣华,可藏得住痴心妒颜,寂寞春情?陈阿娇可不是一

  • 何处觅香妃——清朝乾隆帝身边的伊斯兰皇妃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宫思,香妃画像,阿觅

    导读:清末以来我国的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香妃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连外国的一些词典中都出现了有关香妃的词条。民间关于香妃传说的版本很多,总起来大致有两种。在蔡东藩的《清史演义》、《清朝野史大观》以及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等书中所描绘的香妃与民间传说中香妃的故事差不多

  • 血雨腥风:唐朝历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唐太宗武则天,唐朝乱世

    导读: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

  • 揭秘“一代愤青”宋神宗:屡遭臣子顶嘴郁闷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中国下集,揭秘类纪录片,揭秘文案

    导读: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神宗执意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为此,他充分发扬民主,亲自主

  • 朝鲜哪位美皇后被日军活活烧死?闵妃弑害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本伏见宫亲王死于抗日,死在朝鲜的清朝太子,日军朝鲜军团

    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1895年10月8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玉壶楼,她的死一直备受争议。日本军人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明成皇后是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

  • 落难凤凰不如鸡:古代亡国之君的后妃的凄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下一句,落难凤凰不如鸡打一肖,匈奴最后的结局

    导读:古代的皇帝妻妾成群,只要她们能讨得皇帝老公的喜欢,就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着锦衣玉食的惬意生活,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过,这种情况是在国家昌盛社会承平时期,假若遭遇末世,国破家亡,这些后妃们就会从天堂跌进地狱,受尽侮辱欺凌,简直生不如死。北周灭北齐后,北齐后主高纬及其左皇后冯小怜,右皇后穆黄花等

  • 三国中诸葛亮庞统齐助阵 刘备龙凤兼得竟还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和诸葛亮什么关系,三国志战略版诸葛庞统刘备,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

    导读:《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

  • 贤君不贤:唐太宗篡改国史 贬低父亲而抬高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论治天下翻译,贞观六年,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才登上

  • 北宋史上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少有大志 不惧辽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为什么宋朝皇帝都短命,宋朝昏庸无道的君王,宋神宗为什么短命

    导读: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

  • 历史上被废立10次 古代“上岗”次数最多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最变态的朝代,历史上立国长短,历史单独立传的人

    导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拿皇帝来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三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就更少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却又奇迹般地被立了五次,而且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两国皇后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