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文帝建立北魏之后 孝文帝为什么会选择迁都洛阳

孝文帝建立北魏之后 孝文帝为什么会选择迁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4/2/5 1:42:0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魏孝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北魏孝文帝建国后,为何要迁都洛阳?迁都对北魏有哪些影响?

自从道武帝定都平城以来,平城一直是北魏的首都。平城地处塞外,气候寒冷干燥,无霜期短,粮食种类单调,能够灌溉的土地数量很少,遇到旱灾,农作物产量就会锐减,因此很难保证平城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到孝文帝时,依然不能解决平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因此要保证首都的粮食供应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太武帝统治时期,对北方柔然赋予了沉重的打击,使柔然国力大衰。可是到孝文帝即位初年,柔然的势力又重新恢复了。太和三年的时候,柔然十万骑兵直抵塞上,威胁平城。太和九年,柔然古敦可汗即位,对北魏持强硬的态度,拒绝与北魏通好,不断出兵骚扰北魏边境。太和十六年,孝文帝派兵十万,越过大沙漠,沉重打击了柔然。但柔然对北魏的威胁仍然没有解除,平城始终面临受柔然攻伐的危险。

太武帝

北魏从太武帝一统北方后一直试图进一步一统全国。献文帝时,曾将北魏南部边界扩张到淮河以北地区,并将新占领地区称为河南新邦。孝文帝亲政后面对疆域的南扩,又准备实现南北一统。他屡次派大臣巡视新邦,下诏减免新邦居民的徭役。他本人也亲自南巡,讲武,为南征大造声势。但平城偏在北方,对控制南方地区很不方便,也不利于北魏的南进。

北魏建国后,经过道武,太武,献文诸帝的推动,拓跋鲜卑的汉化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到了孝文帝时候,鲜卑族的落后习俗进一步摈弃,推进了汉化。成为拓跋鲜卑有效维护统治必须实行的措施。可是平城是拓跋鲜卑保守势力的中心,因此孝文帝认为,要顺应形势,进行改革,就只有脱离旧势力盘踞的中心,迁移到鲜卑势力薄弱,汉族力量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原地区。

因为平成具有粮食供应不足,易受柔然威胁,难以南进以及作为保守势力的中心等诸多问题,所以很难将国都设在塞外的平城,迁都就成为北魏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孝文帝要确保拓跋鲜卑的统治,必须要实行迁都中原的措施。迁都到中原,可选择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为洛阳,二为邺城。洛阳地处黄河以南,洛水之北,是一古都。东汉建都洛阳后,这里的经济,文化更为发达,以后曹魏,西晋都定都在这里。邺城是曹操当魏王时的定都之地。曹丕定都洛阳后,邺城仍然是五都之一。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都定都邺城。邺城与洛阳相比,更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开始,孝文帝有意迁都邺城,他在最初南巡时,就在邺城西建宫殿。但孝文帝最后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确定将首都迁到洛阳。因为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最正统的中原文化遗产集中于此,汉族的重要官僚集团也汇集于此,所以洛阳的政治,文化优势要大于邺。孝文帝要摈弃拓跋鲜卑的落后习俗,充分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洛阳具有的特征,最符合孝文帝进行改革。孝文帝南巡时,总要观看洛桥,幸临太学,洛阳的浓厚文化特色吸引了孝文帝。这正是孝文帝放弃邺城,选择洛阳为新首都的原因。

孝文帝

对孝文帝迁都的计划,鲜卑贵族坚决反对。这些人是北魏政权的实力派,他们在代北拥有广大的田产,南迁洛阳势必要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并且,他们还担心迁都到中原地区,会动摇他们现有优越的政治地位,使汉族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提高。由于拓跋鲜卑贵族文化上的落后,他们坚持认为鲜卑族兴于北方,只应该在马背上治天下,不应该放弃马背,前往中原地区去统治。在生活习惯上,拓跋鲜卑贵族已经习惯了北方凉爽的气候,不愿意到气候炎热的中原,所以十分排斥南迁。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反对,坚持实行迁都的计划。

孝文帝一面派任城王拓跋澄北归宣布迁都洛阳,一面又派人营建洛阳。尚书李冲建议孝文帝暂归平城指挥大政,由他留下营建洛阳。孝文帝采纳李冲的建议,他又下诏,征司空穆亮,将作大将董爵与李冲一同从事营建洛阳的事务。洛阳营建工程规模浩大,在初见成效后,孝文帝分步骤进行大规模的迁都行动。他派在拓跋鲜卑贵族中威望高的任城王拓跋澄去说服这些贵族,又使安定王拓跋休在平城劝说宗室贵族。在稳定了贵族阶层后,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正式下达迁都令,他亲自返回平城安排迁留事宜,又北巡边镇,安抚六镇及留在代北的官民。同年十月,孝文帝亲告太庙,奉先祖神祖,南迁洛阳。洛阳开始成为北魏的首都。

孝文帝南迁洛阳后还有很大一部分保守势力反对。贵族官僚等联合起来,企图推平阳王拓拔颐为首,占据平城,企图反抗。孝文帝闻讯,立即派拓跋澄进讨,迅速平定了叛乱。太子拓跋恂不适应洛阳的暑热,迁至洛阳后与左右商议,欲乘轻骑返回平城,但没有成功。不久孝文帝处死太子拓跋恂。孝文帝迁都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他在迁都的前前后后,与落后保守势力的对抗一直没有停止。

因为迁都洛阳,引起一些拓跋鲜卑贵族,官员和民众的不满,孝文帝充分关注这种情况,所以他很注意稳定代北民心。北魏建国初,设立六镇。因北边防务关系重大,多选用拓跋鲜卑贵族亲信负责边镇事务,边镇的士兵也多出自鲜卑大族子弟。在边镇执行防务者,一般都免除租赋,徭役,他们步入仕途之路十分通畅,很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所以拓跋鲜卑人都已戍守边镇为荣。

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后,留在边镇的鲜卑人数仍然很多,但边镇军人在北魏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降低,留在平城的旧臣也因都城的南移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这都使留在代北的官民人心开始浮动。孝文帝为了保证北部边境稳定,以便有效地防止柔然的进犯,从迁都后就不断的对代北官民进行慰问。他对年事已高的长者亲自召见,对贫苦者赐给粮食,衣物,,还赐爵给代北官民。孝文帝在迁都后对留代官民的安抚,使北方边境地区在一段时间中保持了稳定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西晋八王之乱是怎么爆发的 八王指的是哪八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中八王的关系,八王之乱的地点

    对八王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指的是哪八王?为何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八王”,指的是西晋皇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人,他们先后掌握或觊觎国家大权

  • 历史上武则天为何没有清算狄仁杰?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狄仁杰武则天恋情,狄仁杰对武则天忠心吗,武则天为什么不敢重用狄仁杰

    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狄仁杰懂做官,他包容了武则天,这对武则天的帮助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文学作品里,总是把二人的形象描绘成“君臣师友”。唐高宗李治失权在公元660年前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治开始依赖武则天行

  • 三国时期魏延与庞德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时期魏延字什么,庞德和魏延谁厉害,甘宁魏延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庞德和魏延都是三国猛将,两个人武艺都非常高强,庞德是西凉猛将,开始跟随马超,接着依附汉中张鲁,后投降曹操。庞德在投降曹操之前,曾力战曹操手下张郃、夏侯渊、徐晃和许褚四员顶尖猛将,毫无惧色,并且四人都夸庞德好武艺,

  • 汉朝已经有前车之鉴了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分封诸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氏篡魏,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司马炎是谁的儿子啊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炎分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泰始元年,司马炎篡魏,在搞了一个祭天仪式之后,司马炎就开始追封先人,分封诸王:追尊宣王司马懿为宣皇帝,景王司马师为景皇帝,文王司马昭为文皇帝。司马炎追尊司马师为帝,这点还不错,表示没有

  •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治继位后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孙无忌下场,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长孙无忌此人知乎

    长孙无忌,字辅机,文德皇后兄,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诞生出数百位帝王,但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不过寥寥数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千古一帝”这一称号的由来就与李世民密切相关。据史料所载,“千古一帝

  • 在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重创了曹操与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名将令蜀国五人阵,三国名将传贾诩三人阵,三国武将都是哪里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末三国的将领中,有三个人看似不起眼,也没什么名气,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打仗都不含糊,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重创了曹操,曹操死里逃生,差点没命了,还有一个人斩杀了蜀汉后期一位颇有实力的大将,损了蜀汉一位难得的将才。这

  •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伯温临死前写的什么,刘伯温结局是什么,历史刘伯温的结局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杨守陈在《重锓诚意伯文集序》中评价刘伯温:“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 历史上李元婴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李元婴儿子,有关滕王李元婴的历史小说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帝王的登基都免不了流血死人,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一次政变,这件事后李世民登基成帝,逼迫自己的父皇李渊让位,李渊成为太上皇。在这此事件中,李世民的哥哥李

  • 从皇帝的侄女到其妃子,她培养了一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我在大清当皇帝妃子怎么封号,我在大清当妃子,我在大清当皇帝怎么获得妃子

    从皇帝的侄女到其妃子,她培养了一代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顺治皇帝是一个比较专情的人,他这一生的爱都给了一个女人,那就是董鄂妃,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行为往往都是犯了禁忌的,这个时候后宫之中孝庄还是在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把这个皇位坐稳,她就想到了联姻的办法,顺治

  • 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是怎么花样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高煦为什么不成功,朱瞻基为何杀朱高煦,朱棣怎么这么爱朱瞻基

    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是怎么花样作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棣一生共有4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朱高爔早早夭折,其余三个儿子便是长子明仁宗朱高炽以及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但是这兄弟三人的脾性却各有不同,长子朱高炽仁厚儒雅,但是要说谁最奇葩,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