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何要嫁祸林黛玉?

揭秘: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何要嫁祸林黛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3/12/15 21:39:06

导读:“宝钗扑蝶”的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扑蝶”这样事在薛宝钗的身上是很难得一见的,它生动地表现了宝钗作为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然而在宝钗扑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故事变得复杂了。

原来这一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路上她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扑蝶,并一直跟到大观园滴翠亭外,这时宝钗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宝钗听到心中吃惊,因想到:“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由于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可以说,宝钗的“金蝉脱壳”的法子使用的非常成功,一点也没有引起怀疑,相反倒是红玉担心黛玉听见了她们说的话。就是这样一件事,不少人批评宝钗太奸诈,你怕因听到红玉的话,给自己惹事,却又把黛玉卖了出去,这不是成心陷害嫁祸黛玉吗?

应该说这种批评并非没有一点的道理,但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事情的前前后后,说宝钗是成心地陷害嫁祸黛玉是十分勉强的。首先,宝钗去找黛玉是好意,没有任何的恶意;其次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脱身,并不是为了害黛玉,她根本不需要借这样的事去害黛玉。那么,宝钗为什么张口就喊出了黛玉的名字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本来就是去找黛玉的,合理的解释是她是下意识地喊出黛玉的,而不会是成心的害黛玉。最重要的是薛宝钗不是一个故意害人的人,她不是奸诈的人,这不符合宝钗的的思想性格。

当然,宝钗在这件事情上确实不怎么好,尽管她的内心没有害黛玉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确实伤害了黛玉,确实“嫁祸”了黛玉。我们知道宝钗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王熙凤说她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一个很有主意、很有城府的人,她的“金蝉脱壳”保护自己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是想着保护自己,而忘了保护别人则是不应该的。在这里作者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对宝钗的批评应该说是十分严厉和深刻的。

《红楼梦》中的女孩子们许多人都很有才华,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还有妙玉等等,但如果要评选大观园中谁最有才华学识的,那非宝钗莫属。宝钗的诗才可以说与黛玉不相上下,在伯仲之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红楼梦》第十八回,宝玉作诗不知“绿蜡”的出处,宝钗随口就说出是唐代钱诩的咏芭蕉诗,宝玉佩服地称她为“一字师”。在大观园的姑娘们诗社活动中,基本上是宝钗和黛玉轮流夺魁,她俩的才华明显地高出其它的姑娘们,能够与她们两个媲美的也只有史湘云一个还可以。宝钗的诗多是一种含蓄浑厚的格调,这与她的思想性格是一致的。

如果说黛玉的诗才不在宝钗之下的话,那么宝钗的学识就是黛玉不及的了。第三十七回,她与湘云谈诗,就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诗论,她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第六十四回当她看了黛玉写的《五美吟》,又发表了一番不俗的见解,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工整,一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接着列举王安石欧阳修王昭君的诗,“俱能各出己意,不与人同”,因而是好诗。宝钗不仅诗写得好,诗论得也好,这种学识是其他姑娘们比不上的。

宝钗曾打趣宝玉是“杂学旁收”,其实她读的书比宝玉多得多,懂得也多,是真正的博学多闻。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能告诉你用什么样的纸好,用什么样的染料,用多少种各样的笔,以及关于绘画的技巧和构思,并当即给惜春开出了单子(第四十二回)。宝玉参禅,她能马上说出禅宗的“语录”。甚至于对戏曲也是很熟,张口就能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出戏中的一段《点绛唇》念了出来,宝玉交口称赞宝钗是“无书不知”。她对医药也颇有见解,第四十五回,她告诉黛玉:“昨儿我看见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她认为先以平肝健胃为要。建议黛玉吃燕窝一两,滋阴补气。不仅表现出对黛玉的关心,也表现出她的知识的渊博。

宝钗虽说是一个姑娘家,还有着很强的管理才能。《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是“敏探春兴利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在探春理家的过程中,宝钗是“三驾马车”之一。理家当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真是“小惠全大体”了。作者赋予宝钗这么多的才华学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薛宝钗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是“山中高士”,我们不要把她看简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历史上中最有心计的三位少妇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最神秘的人,历史揭秘大全集,看三国的女人可怕

    导读:都说是大人使权,小人用术,男人谋略,女人用计,三国,因为这些缤至纷来的招术,而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成为人人皆知的经典。只是,女人的计谋,最终成全了谁?一、貂禅都说女人心细如发,慎密的思虑必然能制定出完美的作战方案,譬如貂禅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英勇无敌的吕布和权力盖天的董卓同时拿下。但是,君不见,

  • 揭秘:吴三桂初次遇见陈圆圆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的吴三桂和陈圆圆,吴三桂陈圆圆真实墓地考察记,李自成陈圆圆吴三桂

    有一天,吴三桂正在当朝贵戚田弘遇府上做客,主人备佳肴盛馔,殷切款待。吴三桂一直坚守宁远,何以到京师,又何以有此闲情在田家做客?原来,还在上年秋,关外清太宗派他的七兄阿巴泰率大军征明,一直深入到山东兖州等地,铁骑踏遍河北、山东等地。至次年(崇祯十六年)春,吴三桂奉命,迅即率部驰援京师。同他入援的,还有

  • 后世如何评价赵惠文王?渑池之会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渑池会面中秦王是个什么样的人,魏文侯选相读后感,赵武灵王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赵何,又称赵文王,嬴姓,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生母王后吴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惠文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善纳忠言、从谏如流,对臣属赏罚分明。他任用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能人义士,政治清明。他还联合秦燕韩魏五国伐齐。随后,秦王

  • 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称帝后,地主刘德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朱元璋的一生,就是一部潮起潮落的血泪史。在战乱时代,一个底层人物要想飞上枝头,那是难之又难的。现在的我们总会抱怨出身的不公平,那种一出生就享有超越我们平凡人的地位和财富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跻身前列,步入令人

  • 宋祁简介:北宋时期官员,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欧阳修是什么时候的,宋祁是谁,宋史欧阳修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 。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高

  • 苏辙简介:北宋时期宰相,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辙简介,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有哪些,苏辙是一个怎样的人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

  • 明朝历史上陆炳的权力有多大?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皇帝的权力,明朝没有丞相最大的官是什么,明朝藩王的权力

    陆炳,字文孚,明朝锦衣卫统领,明代唯一三公兼三孤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炳这个人,很会做人,而且他和嘉靖帝从小一起长大的身份,给了他很大的感情加成。朱厚熜是想不到自己能当皇帝的。他是明宪宗的孙子,他爹朱祐杬是个王爷,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来看,朱厚熜命好到极点,也就是继承他父亲

  • 赵惠文王执政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文帝为政举措,赵惠文王平原君,赵惠文王和赵武灵王比

    赵惠文王赵何,又称赵文王,嬴姓,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生母王后吴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惠文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善纳忠言、从谏如流,对臣属赏罚分明。他任用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能人义士,政治清明。他还联合秦燕韩魏五国伐齐。随后,秦王

  • 王安石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潜心研究经学被誉为“通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时期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治活动,王安石是北宋文学家吗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安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

  • 宁王支持朱棣造反,对他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宁王子孙推翻朱棣,朱棣怎么当的皇帝

    宁王支持朱棣造反,对他有什么好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年靖难之役时,也就是朱棣造反的时候,宁王选择了跟他站在一起,共同造反。结果事成之后他却什么也没有捞着,很多人不解。其实宁王之所以和朱棣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被朱棣给胁迫了,不得不这么做。第二,宁王心里对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