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要装疯卖傻36年?唐宣宗传奇故事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要装疯卖傻36年?唐宣宗传奇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4/1/25 15:08:24

唐宣宗李忱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三十六岁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与英武,短短一年,就消灭了为患大唐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为了掩饰内心的卑怯,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能报之以沉默,于是,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可能有些痴呆。

长大后的李忱已经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欺负的对象。比如,有一天,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李忱依然不言不语地,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这让众人很得意,却让座中的亲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后来的唐武宗。面对始终不悲不喜的李忱,他开始怀疑此人是否真的痴呆,于是在后来的日子,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

武宗李炎即位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李忱和诸王一起随皇帝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返时,已是日薄西山,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经从马上坠落,掉在了冰天雪地中。虽然史料说这是一次意外,但是李炎在位期间,李忱经历的意外也太多了,隔三差五就要坠马,平地走路都会摔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他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说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宅。

就这样,李炎更认定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弄死他,以绝后患。几天后,可怜的李忱被突然闯入的宦官抓进了永巷。永巷从汉代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和嫔妃的地方,跟监狱差不多,关押在那里的大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忱被关押后,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厕所。当时,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姓仇,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杀了。李炎同意了。可是,这个宦官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里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

从此,这个一度被人取笑的傻子就从宫廷消失了。据记载说他逃到了浙江出家为僧,也有人说他被姓仇的宦官软禁,总之,他暂时远离的复杂的皇宫。

会昌六年春天。李炎病危,他的儿子都年幼,还没有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动。那时的宦官势力很大,一等到武宗驾崩,仇姓宦官联合他人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李忱。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弱智,但是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于是,已经被人遗忘的李忱又回来了,并且顺势当上了皇帝。

会昌六年,李忱登基,是为宣宗。而拥立这个傻子皇帝的宦官们以为可以通过操控李忱来控制天下时,却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动作吓傻了眼。

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久经磨练的储君一样。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这位隐忍了三十六年的皇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迫不及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政第二天,就解决了持续40多年的牛李党争,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随后,趁着吐蕃内乱,收复吐蕃,使大唐版图由分裂而统一。

李忱在位期间很勤劳,而且能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命人将《贞观政要》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鞭策自己,他还让翰林大学士每天朗读太宗所写的《金镜》给自己听。为了熟悉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李忱还专门让人编纂了《具员御览》,放在案头随时阅览。因为李忱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对老百姓很是同情。在他的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治世,史称“小贞观”。可惜的是,他最后因服用金丹之药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日本战国武田信玄怎么死的?武田信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日本战国时代历史,日本战国客观,日本战国官职

    武田信玄是怎么死的?天正元年(1573年)4月12日,信玄在信浓国驹场(今长野县下伊那郡阿智村)病逝,享年53岁,御宿监物书状提及死因肺结核、甲阳军鉴指出死因是胃癌或食道癌。信玄的遗体在信浓国伊那驹场长岳寺火化。戒名法性院机山信玄。信玄的墓地在信玄墓、大泉寺、惠林寺、诹访湖长岳寺、龙云寺、高野山、福

  • 朱元璋军事化管理大明王朝:两口子亲嘴要受处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杀王庆,亲嘴,为什么朱标死了朱元璋要大开杀戒

    导读: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学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建立一个完美的、纯洁的、人民都一心向善、农民地位崇高的封建帝国,他的理想是“务俾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专于艺业”,意思就是说,这世上除了他,一共就四种人:农民就踏踏实实地种地,做学问的就当道德楷模,经商的就买进卖出,工匠就琢磨手艺,大

  • 揭秘:世界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七大海盗头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世界十大著名海盗,世界七大谜团,历史上最著名的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近段时间海盗的猖獗使各国都陷入了困境,中国也多次派军舰护航确保航运的安全。就连号称200没受到海盗攻击的美国也是刚刚从危机中解

  • 和珅混迹官场那么多年 和珅为何对嘉庆一点办法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为什么不反抗嘉庆,嘉庆评价和珅,乾隆把和珅留给嘉庆

    对和珅与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对嘉庆毫无办法呢?乾隆在位60年后,退位做了太上皇,嘉庆接了班。不过嘉庆没有实权,还是乾隆说了算。等到乾隆一死,嘉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不可一世的和珅。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

  • 纵观赵景子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车胤囊萤的故事50字,关于介子推的故事,纵观什么意思

    赵景子(?—前518年):嬴姓赵氏,名成,谥景,故史称赵景子。其排行为“叔”,故又称赵景叔。春秋时期晋国卿,正卿赵武(赵文子)之子,前540年─前518年为赵氏宗主。其子为赵鞅(赵简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问子产前543年,郑国的卿良霄(字伯有)

  •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 其中最悲惨的皇帝为什么是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皇帝是昏君吗,历史最惨的皇帝是谁,嘉靖皇帝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嘉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嘉庆皇帝为何是清代最悲惨的皇帝?清代在世两百多年,历经皇帝十二位,然而其中最悲惨的皇帝却被公认为是嘉庆帝,而不是末位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首先嘉庆帝有着一位失败的父亲,乾隆皇帝在位60年,却

  • 赵景子:晋国赵氏第5任宗主,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氏孤儿的真实历史,晋国范氏是怎么灭亡的,晋国姬姓

    赵景子(?—前518年):嬴姓赵氏,名成,谥景,故史称赵景子。其排行为“叔”,故又称赵景叔。春秋时期晋国卿,正卿赵武(赵文子)之子,前540年─前518年为赵氏宗主。其子为赵鞅(赵简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赵成,又称赵景叔、赵景子。春秋时期晋国大

  • 嘉庆皇帝到底是什么死的 嘉庆真的是死于被雷劈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皇帝死亡之谜,到底是被雷劈死,还是死于疾病?永琰原本不是储君人选,只因乾隆帝之前所选的两个嫡子(永琏、永琮)相继去世,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也不敢再随意放上传位诏书,诸皇子对于继承皇位之事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有些畏惧,乾隆最终

  • 和珅二十大罪状连没有一条涉贪 嘉庆杀和珅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嘉庆和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的杀心是什么?和珅二十大罪状没有一条涉贪,奇怪吗?聊清代的话题,必然绕不开一个人物,那就是和珅。和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封建社会头号巨贪,有人说他的智商与情商无人能出其右。25岁以前,和珅是乾隆皇帝仪仗队的

  • 后世对赵武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武,嬴姓赵氏,名武(春秋战国时期用氏不用姓,嬴只是部落名称和称号,所以不叫嬴武)。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