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0:39

徐达,字天德,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君臣相处之道,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讳深莫测的学问,高高在上的帝王既要臣子们的忠心耿耿、听话顺服,又需要臣子们的真才实学、过人能力,大多数能力出众者脾气都有一二,居功自傲者大多难以善终。无论是刘邦登基后诛杀功臣还是赵匡胤登基后杯酒释兵权,一件件罪名下都蕴藏着骇人听闻的阴谋。

明朝的徐达堪称历史长河中的职场达人,他劳苦功高、战功赫赫、却不减圣宠、不少信任。朱元璋乃是历史长河中难以超越的逆袭皇帝,能够从食不果腹、一无所有的底层乞丐,通过南征北战、不懈努力荣登皇位,若没有超乎常人的坚持和毅力,怎能完成如此大业?

他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他个人的坚持,也离不开左膀右臂的倾心辅助,徐达在朱元璋的号召下积极响应,穷尽一生为其卖命,朱元璋尽管感念于徐达的付出,但在政治面前,徐达真的只是骁勇善战、武艺高强的武将吗?事实并非如此,徐达这个人,只有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出他的处世之道。

第一:能力出众、勤奋好学、毅力过人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徐达的一路扶持,因受过底层苦难,朱元璋对来之不易的权利视若珍宝。勤于朝政、日理万机的朱元璋过得是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典型的工作狂人。控制欲极强的他在基业稳定之后便大开杀戒,对一些肆意妄为、功高震主臣子痛下杀手。

除此之外,还为贪官污吏制定了各种严酷刑罚,朝中臣子上朝,无一不惶恐不安,以至于出现了臣子上朝如上刑的说法,众人生怕一个失误就引来杀身之祸。过于严苛的朱元璋对徐达却一反常态地温柔认可、不仅委以重任,还给足赏赐。

生性多疑是帝王的通病,徐达能够在众多无辜丧命的臣子中得以幸存,主要是为明朝持续不断奉献的价值。

徐达自幼聪慧机敏、能力出众,他在后来的征战中指挥有方、屡立奇功。徐达在朱元璋率军征战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战价值,一个人想要得到领导赏识,首先要有出众的工作能力做支撑。徐达天生便是征战沙场的好将,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天分加上后期努力,他俨然是朱元璋创业时不可或缺的心腹。

战功并没使他放松警惕、懈于学习,每次战争之后,徐达“温故而知新”,总结经验、找出亮点,他不断研读兵书、研究阵法,一步步成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为朱元璋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是名副其实的心腹大将。

第二:审时度势、恪守规矩、善控情绪

官场浮沉乃常有之事,尤其在朝代更迭频繁的封建时期,瞬息万变的官场形式经常会令君臣反目。皇权和政权的相互牵制、暗自较量从未在战乱频繁中有所减轻。自古帝王多薄情,即使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中,因皇位引发的腥风血雨数不胜数。很多人才华横溢、戎马一生、却落得惨死下场。

建功立业之际,可以彰显价值、深得帝王赏识;功高震主之时,包藏臣子祸心、深得帝王质疑。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战场和官场毕竟两种运营模式,所无情商、怎能善终?

不同于其他将军恃宠而骄、洋洋自得,徐达始终稳若泰山、不急不躁。在朱元璋开疆拓土、平定叛乱时,徐达的每次出现都是雪中送炭,创业时期最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辅佐自己,这种人做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元璋虽多疑,却也爱才,从创业到创业成功,徐达的价值一直稳增不减,官场和职场亦有相通之理,谁都乐意重用经验丰富、做事利落之人。

一些人在建功立业后便会迷失初心、毫无后顾之忧,但徐达始终谨言慎行、常思忧患,朱元璋对他表现的越好,他越毕恭毕敬,这种谦恭态度确实令朱元璋始终受用。明朝建立之后,徐达研究前朝君臣相处之道,悟得不少为官道理。

即便他和朱元璋关系深厚,但君臣有别,即使曾经在沙场并肩作战,耐不住帝王的薄情,因此徐达总是三思而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不以忤逆、不曾越矩。

第三:勇于改变、不争不抢

徐达曾平定北方,这乃是明朝之事,北方战乱一直是朱元璋的忧心大事,朱元璋接到捷报后大喜不已,率领文武百官前去迎接徐达。徐达婉言拒绝和朱元璋同坐龙撵,表现的惶恐受宠,他深知自己在朱元璋面前一定要恪守臣子之道,不然将会大难临头。聪明如朱元璋,臣子的心思怎能逃过他的眼睛,对于徐达的一腔忠心,朱元璋见之闻之信之。

和朱元璋自幼一起长大,徐达怎会不知朱元璋最痛恨因功骄傲、难以驾驭之人,无论是胡惟庸还是蓝玉,他们两个都是骜不驯之辈,虽然被杀可惜,但言行不打你也实属咎由自取。一些放浪不羁的臣子在创业期间口出狂言,因人才急缺,朱元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明朝成立之后依然我行我素,这直接触动了朱元璋底线,所以朱元璋斩立决,很少有人得以善终。

徐达适应力极强,他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怎样的事,和他一同建功立业的其他大臣总是觉得大明江山没有他们,就难以创建,所以在朝政之上仍然不改江湖习气,粗鲁蛮横、无视君上,不修边幅这让身为天子的朱元璋怎么忍受。

根基稳定的大明王朝,此刻需要的并非有各种不良习气的江湖之人,而是文明有礼的朝中臣子。作为大明的开创者,朱元璋更加青睐于说话斯文、言行得体之人,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希望自己的下属无理取闹、目不识丁。

徐达这一点值得借鉴,他能够在察言观色中,不断揣摩领导心思,战场上勇猛无比的武将在朝廷上立马变身为言辞温婉之人,这种大臣,在任何朝代都备受宠爱。

第四:徐达死因成谜

但是,令人好奇的是!徐达的死因,他的死有蹊跷,是病入膏肓还是被君暗算?很多人说法不一!

不争不抢,淡泊名利,徐达为人宽厚、礼贤下士,在朝廷中赢得一致好评,统治者大多喜欢顺从臣子。徐达既有能力,又忠心不二,朱元璋完全没有杀他的必要,这得益于他的高情商!

他被朱元璋封为六臣之首,可惜53岁就不幸病逝,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朱元璋成为最大背锅侠。很多野史中曾经记载徐达的死是因为朱元璋所送烧鹅,徐达生背疽,朱元璋关心之际,便派人送去了亲笔慰问信,徐达吃下烧鹅不久后去世。

凶手真的是朱元璋吗?其实不然,徐达得背疽,朱元璋分外关心,得知消息后便命人送去慰问,希望他早日康复。在病情稍微好转后,立马派人送去了徐达最爱吃的烧鹅,背疽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乃是绝症。

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很多太医对背疽束手无策,加上多年的征战,徐达早已病入膏肓,他的死因是病入膏肓、不救身亡,和朱元璋毫无关系。

徐达死于洪武18年,这个时间节点比较尴尬,和朱元璋对其他大臣痛下杀手的时间刚好重合,很多人便把徐达之死归结于朱元璋。通过医术的记载,烧鹅并不会对背疽成不良影响,大概是后世之人痛恨朱元璋诛杀大臣的做法,便把徐达之死辞归咎于朱元璋。

徐达的一生看似较为幸运,实则和他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至今都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国君,他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在位共3年,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哀侯元年(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前375年),灭亡郑国;(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韩哀侯三年

  • 张永德简介: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历任殿前都点检、侍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

  • 二婚改嫁皇太极的女人,儿子为何被绞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二婚改嫁皇太极的女人,儿子为何被绞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的崇德五宫,海兰珠与娜木钟分别册封为东西大福晋,可谓意气风发,这位原本属于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改嫁给皇太极后,同样备受宠爱,生下两个儿女,但她的儿女们却是命薄福浅。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娜木钟,又名德勒格德勒

  • 清朝第一风流才子纪晓岚,他到底有多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第一风流才子纪晓岚,他到底有多好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曾是很多80后、90后的回忆,剧中的纪晓岚是由张国立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刚正不阿、诙谐幽默的风流才子,不仅能和当时的红人和珅斗智斗勇,还能和皇帝谈笑风生,成为了很多人崇拜的对象。然

  • 宇文化及简介: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宇文化及的详细介绍,

  • 王世充简介: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世充的详细介绍,一

  • 宇文述简介: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宇文化及之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宇文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述(547-

  • 敢反对司马炎篡位的司马孚,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唯一敢反对司马炎篡位的司马孚,他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几个月后又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西晋王朝从此建立,就是这一天,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准备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

  • 历史上朱厚照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厚照,出生于北京,明孝宗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正德十五年九月,旱鸭子朱厚照在清江浦突发奇想,自己驾舟捕鱼,结果失足落水。幸亏随船的两个太监是当年皇城太液池的练船操舟的把式,跳下水把拉住武宗朱厚照,左右众大臣驰舟把武宗救上船。武宗被救上船后,

  • 与皇帝相差41岁的妃子,29岁就成了皇考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与皇帝相差41岁的妃子,29岁就成了皇考皇贵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道光帝在39岁时继位,在位期间长达30年之久。虽然皇帝继位之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他不喜欢旧时皇子府邸年纪大的妃嫔,喜欢的都是一些年纪较小的妃嫔,其中一位最受宠的是庄顺皇贵妃,是皇帝晚年最喜欢之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