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如果活的更久一些的话 吴三桂有击败康熙的机会吗

吴三桂如果活的更久一些的话 吴三桂有击败康熙的机会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1/14 15:22:02

吴三桂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导读:其实这和吴三桂多活多长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已经把各路力量都得罪了个遍。除了自己的亲军没有一个铁杆盟友,这不是时间长短所能扭转的。吴三桂活得再久和康熙比也没有年龄优势,当然吴三桂长寿一些平叛战争可能会延长。但是双方的民心、声望、财力都存在巨大差异,最终的结果叛乱肯定会被平定;吴三桂不但无法统一,恐怕善终都难。

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盘踞台湾的郑经、西北称雄的葛尔丹、乃至北方的察哈尔王乃至沙俄是康熙当时面临的几股重要的敌人。看似凶险其实不然,这几个势力都想占据更多的领土矛盾不可调和。比如吴三桂想着统一、葛尔丹想着恢复蒙元版图,所以即便联合也是貌合神离。吴三桂本人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不具备,缺乏全局视野岂是长寿所能弥补的?

吴三桂臭名昭著、缺乏群众基础,没有明确系统性的政治纲领;长寿与否与达成目标没有因果关系

明朝灭亡后,对于明朝遗民来说吴三桂就是最大的汉奸。吴三桂是典型的通过绞杀反清复明势力最终获封平西王,反清复明势力仇视他;清朝对于养寇自重的平西王也是戒心重重。否则康熙也不会存心撤藩。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还假模假式的对于南明保持着暧昧关系。但是一得到清朝的重用,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立刻成了镇压南明的急先锋。尤其是吴三桂为了平西王的称号,甚至亲手处死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从此吴三桂彻底臭名昭著了,难得他还有脸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造反。即便有配合的反清势力,也不过是浑水摸鱼为自己谋福利的自私自利之徒。

吴三桂起兵叛乱的原因也是不能满足他们永镇云贵,实现其裂土封疆的野心。吴三桂从来没有推翻清朝取而代之的念头,他所谋求的不过是和明朝沐王府一样世代永镇云贵的诉求。同样而尚之信和耿精忠同样报有类似的想法,起兵的目的也是以打促和迫使清朝同意他们的愿望。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就是吴三桂能活一百岁也无济于事。

军事进攻方向有问题,用兵坚决程度同样欠缺;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吴三桂等三藩的目标太天真,一旦起兵那就没有回头路。妄图以让清朝承认他们对于南方的实际占领本就是痴心妄想,有志于大一统的康熙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妥协?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造反就是逆贼居然还想封疆裂土?这太天真了,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想着回头路怎么会不败?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在打到长江居然还委托西藏五世达赖向清政府斡旋,他们可以类似宗藩关系臣服大清王朝?这难道是过家家吗?这么天真还想造反?吴三桂没有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就给了清朝喘息的机会,耿精忠起兵遭到打击后居然重新投降?没有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想火中取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再来看吴三桂的具体情况和进攻方向上的问题:1、首先云贵贫瘠,哪怕积累了再多的浮财都抵挡不了战争的消耗。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虽然吴三桂积累了太多的不义之财都不够用。所以吴三桂用兵一定是速战速决不能拼消耗,否则一旦形成对峙吴三桂必败无疑。但是打到长江后吴三桂居然主动与清朝隔江对峙,这让清朝有了喘息之机也埋下了吴三桂败亡的伏笔。如果按照历史上诸葛亮的《隆中对》或者南北割据的历史经验可以判断,如果形成上时间的割据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诸葛亮北伐曹魏方式“出巴蜀,据关中,塞肴、函自固”,同时从荆州出宛洛直逼中原。第二种沿长江顺江而下切断清朝财税重地为己用,然后或北伐或就地建立政权。比如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就是类似的局面,虽然没有长久但是支撑了数十年。兵法云:三军之灾起于狐疑,吴三桂整天三心二意的不败才怪?这不是他多活二十年就能补偿的?

自私自利,盟友间貌合神离,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不具备;寿命长不但没有作用,可能还有不能善终的隐忧

葛尔丹趁清朝平定三藩叛乱之际不断蚕食蒙古各部,绝对不会替吴三桂扛雷。因为葛尔丹虽然和吴三桂一样有清朝这个共同的敌人,但是葛尔丹目标是恢复蒙元版图才不会管吴三桂死活。而耿精忠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在叛乱在连续遭受打击后居然还重新投降清军;而尚可喜根本就不想反叛直接出兵与吴三桂火并,虽然后来被儿子尚之信囚禁但是根本没有想法做吴三桂的下属。而盘踞台湾的郑经也是浑水摸鱼的主儿,就连吴三桂自己还三心二意怎么能打赢?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东林党到底是什么样的?天启皇帝是怎么对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崇祯不如天启,东林党为什么叫东林,明朝东林党是好是坏

    明朝东林党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要想了解东林党光辉形象,就要大概了解明末的三大疑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源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儿子,万历皇帝没有嫡子,他的长子朱常洛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也就是张居正

  • 崇祯如果不杀袁崇焕的话 袁崇焕能不能挽救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末崇祯,崇祯怎么救不了大明,崇祯怎样才能救明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和袁崇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想必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而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网上许多网友都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袁崇焕被崇祯杀害了,才导致大明王朝无大将可用,间接让大明王朝的覆灭。那么这一观点能成立吗?如果

  • 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栗姬是什么结局?她为何会被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文帝最宠爱的妃子,汉景帝的皇后的结局,汉景帝最爱的女人是谁

    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栗姬是什么结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栗姬曾经是景帝后宫中最受宠的妃嫔之一,而最终被景帝废弃,主要还是栗姬自己作。接连得罪景帝与景帝的亲姐姐馆陶长公主,最终引景帝厌恶。对于栗姬真实的封号一直存在争议,汉朝初期皇后之下设立夫人,并没有所谓的“姬”这样的封号。刘启

  • 东林党和阉党,到底谁是明亡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东林党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末派系斗争频繁,而且党派尤多,以东林党和阉党权势最大,剩下的有浙党、楚党、齐党、秦党等等。顾宪成,万历八年进士,后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主管中下级官员任免,权力极大。在万历“争国本”(争执册立太子问题)事件中,被牵连下水,革职为民。顾宪成虽然成为了百姓,

  • 秦穆公是什么结局?死后尸体67天没人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秦穆公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东周时期,王室衰落,管辖的范围已经缩减的很小,东周统治名存实亡,已经没有能力来掌控天下,有时,甚至还要求助于诸侯大国。在此期间,诸侯林立,天下分裂割据,动荡不安。史上把东周划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部分,以当时发生的三家分晋为时间

  • 历史上兵家至圣孙武是如何逆袭的?全靠伍子胥七次举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武被称为兵圣,孙武是什么圣的人,孙武为什么称为兵圣

    说到兵家至圣孙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烛庸率军在外,叔父季札出使晋国的时机设下圈套,诱骗吴王僚到自己家中品尝美食,受命专诸刺死了吴王僚。之后自登王位,称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任用伍子胥为“行人”(主掌朝觐聘问事务的大臣),让他参与朝政。阖闾接受伍子胥提出的“立城郭,设守备

  • 水浒中最对武松用心最真诚的一个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的孙二娘,是母夜叉,"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人称"梁山妖艳第一",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包子,用武松的话说,是"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拿走去填河",标准属于"吃人不吐骨头"类型,是个敢爱敢恨,风骚大胆的野蛮女友的典范。武松杀了西门庆之后被发配孟州路经十字坡,就险些遭到孙二娘毒手。

  • 汉哀帝和董贤:汉哀帝是如何宠幸美男董贤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贤是太监吗,董贤和汉哀帝,哀帝与董贤的关系

    汉哀帝和董贤的故事是被广大的人所熟知的,因为他们两个的断袖之情是十分缠绵悱恻的,而且是后代同性之情的典范。那么汉哀帝和董贤是怎么认识的呢?而汉哀帝又是如何宠幸美男董贤的?董贤本身只是一个宫中的小侍从而已,他年级还很小的时候就进宫了,然后一直在宫中值班,虽然他的父亲也算是有职位的人,但是他的贵族身份在

  • 一个补丁四十两 道光帝再怎么节俭能救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四帝之年,上帝降下十灾,道光帝儿子

    在许多人们看来,可能做皇帝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全天下的财富都是他的,全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高高在上,予取予求。这样的感觉,可能许多人们都非常向往。其实,真正坐到了皇帝的位子上之后,可能许多人就会生出心力交瘁的感觉。因为皇帝不仅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同时也

  • 投机政治千古第一人 一张嘴抵千军万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人面对千军万马,百团大战我们别无选择,中国未尝一败的将领

    吕不韦,战国后期卫国濮阳商人,深谙贱买贱卖的诀窍,几番历练下来早已积累了千金。但吕不韦此人不仅仅满足于经济地位上的提升,他曾问其父,用金钱收买和操纵一国之君能获利多少?惊得其父一时语塞。从中可看出吕不韦之深谋远虑,而他也在时刻留意着涉足政坛。恰恰这一年吕不韦在邯郸经商,听说了子楚(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