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杨坚的改革:使隋朝积累惊人财富

隋文帝杨坚的改革:使隋朝积累惊人财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10 更新时间:2024/2/29 2:51:59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在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修订开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领均田令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改革货币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设置粮仓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着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倡导节俭隋文帝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他的车马用具不做新的,只是修补一下而已。他留意民间疾苦,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就让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

隋文帝的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实际上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现代部分专家学者经过遍阅籍典以及遍访泰陵周围民间乡里,发现典籍没有记载有关泰陵随葬的例证,而当地百姓皆传说泰陵无宝可盗,言说历代军阀、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获。

隋文帝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剥削下得以发展生产,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删去若干秦、汉、南北朝相沿的酷刑。他利用突厥内部存在的弱点,以谋略为主,军事为辅,避免发生大战争,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国家的安定。西晋末年开始的国内分裂,经隋文帝积极经营,造成了较为稳定的统一局面,盛大的唐代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千古一帝的康熙爷居然是素食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康熙的黑历史,为什么那么多人黑乾隆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吃素?康熙皇帝,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是圣君,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然而,在私生活上,康熙皇帝是一个佛教徒,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那么,为什么身为皇帝的康熙,明明可以享有各种美食,可是他却只吃素呢?康熙非常强

  • 为什么说诸葛亮最聪明之处是娶了黄月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瑜化名黄月英嫁给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聪明,诸葛亮和黄月英的故事

    诸葛亮其实一点都不聪明,不符合现代人所谓的“聪明”。当现代的小白都把贾诩式的明哲保身当作聪明,诸葛亮的忠诚就是愚忠了。诸葛亮大权独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一切只是为了国家,从未谋身,被说成权臣有不臣之心。诸葛亮打击不安定分子,废黜廖立、来敏、李严等,被说成是打压异己。网络配图诸葛亮治蜀,仓廪实,器械

  • 解密:为何唐太宗会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把魏征当自己的镜子,唐太宗魏征的故事100字,李世民拆了魏征墓碑

    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

  • 隋文帝杨坚:隋唐开皇和贞观盛世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杨坚是什么样的一个皇帝,隋文帝杨坚取代哪个皇帝,隋文帝杨坚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 隋文帝降服突厥:隋朝军事领域上的巨大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突厥攻隋之战,隋文帝的儿子叫什么,隋文帝杨坚墓在哪

    陈叔宝守丧,隋主派人吊唁,国书自称杨坚顿首,陈叔宝却答书傲慢。隋因突厥没平,容忍陈朝。苏威劝迁都,隋主与高颎规划到半夜。早晨庾季才上奏:“长安城汉朝营建,快八百年了,水咸卤,不宜人,希望陛下应天顺人,迁都。”高颎营造新都,择址龙首山麓开工,一年落成,大兴城比旧都加倍雄壮。隋主遣将兴兵,北攻突厥。图片

  • 他是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却也是一代伟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是不是好皇帝,历史上最爱老婆的皇帝,明朝有个皇帝只娶了一个老婆

    今天脑洞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怕老婆的人。这位仁兄被老婆气得离家出走,不过,却是史上一位有大贡献的人,他创立的制度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这位仁兄就是隋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17岁那年,隋文帝娶了当朝大臣独孤信的女儿。我们先介绍一下独孤信。首先,这是一位帅哥。有一回,独孤信打马回城,因为走得急,帽子被吹歪了。

  • 趣闻:悲惨搞笑的朱高煦 被活活烤死的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高煦躺进棺材,历史哪个王爷最好,明朝被煮了的王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为“王”呢?所谓“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天子的称呼。自从秦王嬴政称帝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这个爵位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的人才会被加封。到了汉朝,被称为“王”的人一般是指皇子、皇帝的兄弟们,到了隋炀帝的时候,便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王。而这种制

  • 他是鲜有的以乱伦为乐的皇帝:最终作死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永乐当了多少皇帝,永乐皇帝当上皇帝,皇帝难为

    古代好色的皇帝不少,但是鲜少有好色到以乱伦为乐的皇帝,而恰巧后梁太祖朱温就是这样一个荒淫的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谈论朱温的好色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他的发家史。朱温从小丧父,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不容易,索性一家四口都到大户人家当佣人,当时他的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的两个哥哥种田放牛,他就放猪。而且他是当地出了名

  • 明朝反腐:朱元璋为倡反腐不惜赐死自己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起隆到底是不是朱三太子,徐达是朱元璋害死的吗,为什么没人反抗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爱婿欧阳伦,当朝进士,官至都尉,奉旨巡边川陕,却利欲熏心,自持皇亲国戚,以身试法,走私山南茶叶,后被举报,朱元璋查实后,不顾爱女安庆公主苦苦求情,毅然将其赐死。中国古代,茶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战略物资,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治工具,监管十分严格。茶叶由朝廷专卖,民间不

  • 历史揭秘:武则天称帝为何定国号为“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和武则天什么关系?,武则天是谁的皇后啊,武则天称帝多少年

    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称帝,为何定国号为“周”?原来有这些讲究!网络配图第一:武则天是个才女,从小学习周文化!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也非常崇尚周文化。从其临朝称制以来,她就仿照《周官》,她依据就是周官、周礼、周文化管理文武百官,武则天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