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4/1/21 21:48:40

自从徐庶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刘备便于中平十三年春三月引三千军及关羽、张飞二弟兄,前往邓州武荡山卧龙冈拜会诸葛亮。此时诸葛亮正在庵中。听说刘备前来,吩咐道童向刘备谎称自己昨日去江下同有八俊聚会。刘备怏怏而去,只能在庵外西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心迹。同年八月,刘备又赶往诸葛亮的茅庐。这回诸葛亮有让道童说自己去游山玩水未回,避而不见。刘备只能又在西墙题诗一首。通过刘备这两次的拜会,诸葛亮终于被刘备所感动。在刘备第三次拜会时,诸葛亮终于出庵相见,并献上隆中对。

网络配图

除了《三国志平话》对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了专门的描述之外,元代杂剧中也出现了一些三顾茅庐的曲目。这些故事的内容大体相同,这就说明在元代,三顾茅庐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文艺作品了。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三顾茅庐的历史记载经过一千多年的逐渐演变,已经变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不过,这些作品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无论在故事的编排、情节的设计、细节的描述等方面,都存在着粗糙、随意的痕迹。

如何让三顾茅庐的故事变得更加的精彩、生动,这无疑是摆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小说的相关描述看,罗贯中无疑是描述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的最强者。经过他的妙笔,三顾茅庐的故事从此定型,并迅速开始流传,成为一个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精彩情节。

以上介绍了三顾茅庐故事的原型、演变和发展,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这个故事已经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了。其实,在历史记载之中,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诸葛亮并不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是登门自荐、自己去的。

说起这个登门自荐的作者,其实与陈寿基本同处于一个时代。他就是三国时期魏人鱼豢。鱼豢,是三国末期曹魏集团的郎中,其作品的名称叫做《魏略》,可惜后来该书失传,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还引用过著作中的部分内容。而这个登门自荐的说法恰恰就被裴松之引用了。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网络配图

曹操初定北方后,荆州同时面临曹操、孙权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为了使荆州免受战火蹂躏,诸葛亮亲赴樊城去找刘备。当时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把诸葛亮凉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时,刘备仍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髦牛尾结毦。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结毦而已。”这才吸引了刘备。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

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除《魏略》一书之外,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也提到了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最早提出意见的是南北朝的裴松之。裴松之把《魏略》和《九州春秋》中的这种说法放如自己为《三国志》做的注中。不过裴松之在完成了这个资料的收集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魏略》和《九州春秋》中的记载是缺乏依据的。

介绍了“三顾茅庐”和“登门自荐”之后,我再讲述一个在湖北襄樊地区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故事:三顾茅庐。不过这个三顾茅庐的主角不是历史记载及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对手------曹操。这个故事由湖北群众艺术馆在民间搜集,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叫做《三国外传》。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网络配图

相传曹操在兵败新野之后,手下的谋士程昱向诸葛亮举荐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诸葛亮。于是,曹操便领着程昱、曹洪等人一起,带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前往卧龙岗去请诸葛亮。一行人来到卧龙岗时,已是晌午,人困马乏,他们就在路边的茶馆里歇脚。曹操吩咐曹洪去请诸葛亮到茶馆叙谈。结果曹洪告诉曹操,听诸葛亮的书童说,诸葛亮到山上休息去了。曹操又派程昱到山上去请。程昱回来后又告诉曹操,自己在山上的野云庵见到了诸葛亮。但诸葛亮了解了程昱的来意之后,不与理会,拂袖而去,并锁上柴门,拒不相见。曹操此时心想:这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呀,凭啥摆这么大的架子。于是,曹操亲自出马,来到茅庵前。只见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等到曹操进屋,他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曹操不好发作,便将带来的礼品抬上,并说自己是专门来请诸葛亮的,希望诸葛亮能为自己的统一大业效力。诸葛亮笑着说:“你花了这么大的本钱来买一个普通的山民,就不怕失去了你的面子吗?”说罢摇头大笑。这时候曹操觉得诸葛亮是有意在自己的手下面前取笑自己,支吾几声,很快就灰溜溜的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外宽内忌!细说宋太宗赵匡义的为人处事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历史评价颇高,那么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是怎样的呢?下面为您一一揭晓。网络配图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

  • 权阉赵高:成功的复仇者替自己的祖国报了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怕被别人害死,把仇恨埋在心里,一心想颠覆秦国,为亲人们报仇。他天天工作也不说话,时间一长,大家放松了警惕,因为他知识渊博做事认真,所以别人也很喜欢他,不久他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女儿。网络配图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秦赵长平之战时,赵高的父亲带着赵高的四个哥哥上了战场,后被坑杀,家里就剩

  • 揭秘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为何独留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战国时期的各国相继覆灭,但是唯独日渐式微的卫国留存了下来,在濮阳城这个弹丸之地苟延残喘,直到公元前209年才被秦二世胡亥所灭。史料记载,“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君角是卫国最后一个国君。“君角二十一年,废君角为庶人”,此时的卫国才真正宣告覆灭。秦灭六

  • 史上第一帅哥潘安为什么被诛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帅哥潘安童鞋估计大多国人都知道。但对这位帅哥后来被诛灭三族的人生结局却少有人知。被诛灭三族的第一帅哥网络配图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

  • 揭秘春秋历史上第一位被太监逼死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国之储君也。在国君活着的时候,很多官员为了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往往会成群结队的去巴结太子。当然,历史也会有意外,比如在外人的挑拨下,老子对儿子的忠诚度差生怀疑,那下场可是相当惨的,比如 太子痤同学 。太子痤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虽然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非常的帅气,但是他的脾气却与之形

  • 面对李世民兄弟手足相残 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渊立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最璀璨的朝代之一,与汉朝并列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朝代。虽然高祖李渊是唐代第一任皇帝,但是真正开始唐朝盛世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按道理是无缘当上皇帝的,但是玄武门事变则直

  • 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为什么会被称为得国最正的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开国皇帝陈霸先为什么被称为得国最正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南朝四个朝代中,陈朝国力最弱,疆域最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忽视和轻视。人们对陈朝最熟知的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其实陈朝和宋、齐、梁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暴君的朝代。五位皇帝中陈文宗和陈宣宗都是

  • 李渊一死李世民就是皇帝了 李世民为何不多等一些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和李渊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隋末起义多年后,李渊父子摘了桃子,建立了大唐一朝。然而对于李渊来说,却有个幸福的烦恼,他的儿子太优秀了。不过他还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选择了老大李建成。可是李世民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李渊有是一个爱子狂魔,他实在是不愿意厚此薄彼,始终在寻

  • 秦始皇至死都未曾立过皇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秦王嬴政为何不立皇后,秦始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有研究的人,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帝王均曾立后,秦皇嬴政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后,自称“始皇帝”,开创帝制。秦始皇却始终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一、为求

  • 历史上刘裕是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晋升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裕在位几年,南朝刘裕有后人吗,刘裕之后的历史

    大家好,说起刘裕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义熙元年(405年),蜀郡谯纵起兵示守将毛球、毛瑾、毛瑗等刘裕出兵过伐。谁称请于,又与户循暗通,并联络当时已降秦的框谦共击刘裕。刘裕部将刘宣进攻失利。义熙五年(090年)春,秦封纵为蜀王,加九锡。义熙六年(410年),征蜀都督刘道规攻杀桓谦。义熙八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