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左良玉拥兵百万 崇祯自杀前左良玉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左良玉拥兵百万 崇祯自杀前左良玉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05 更新时间:2024/1/13 21:31:11

左良玉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随着李自成的大顺军队的势如破竹,距离北京越来越近,崇祯帝朱由检终是坐不住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试图抵御李自成的大军,于是诏天下勤王,并且亲自点名地方的实力派将领入卫北京。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帝也是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力量,于是封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俱为伯,让他们火速带兵支援,还点名了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人。

要说崇祯帝点名的这些将领中,以左良玉的实力最为强大,明史记载“玉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

也就是说史书记载左良玉拥有八十万大军,号称拥兵百万。不过一般来说,这种记载应该多少有些水分,不过左良玉手中有个六七十万,或者说五六十万大军应该还是有的,可以说左良玉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地方实力派将领,在崇祯帝点名将领中自然实力最大。

而吴三桂的关辽军队拥有大概五万之众,虽然数量略少,但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关外清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也是不可小觑的存在,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军队数量略少。

但尴尬的是,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并且亲自点名的几位地方将领,只有实力很弱的唐通带领八千人到达北京。其他将领则是借故推托,诸如左良玉一直拖延时间,慢吞吞的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进呈朝廷,结果没等到回复北京就沦陷了。还有刘泽清更是直接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

那么为什么这些将领见死不救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来说说吴三桂这个人。

吴三桂与其他将领有一个不同之处,他的确是奉诏入京了,没有借故推托,或者找其他理由拒不奉诏。

但吴三桂还没有到达北京,北京就沦陷了。关于这点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吴三桂不想为已是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卖命,所以是故意拖延进军速度,以静观其变,来争取最大利益化。有人认为吴三桂从宁远撤兵,还要带着大量百姓入关,所以自然是耽误了进军速度,也是没有办法。

关于这个争议,参考之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宋安之个人倾向于前一种吴三桂故意拖延时间的观点。

而其他将领为什么见死不救呢?

一是明末军队已经开始军阀化,朝廷对其控制力大不如前。

因为到了王朝末年,为了镇压地方起义军,所以朝廷不得不放权于下。而且明末国库空虚,经常性拖欠军饷,军队对于朝廷的忠心自然大打折扣。

而军队军阀化,意味着将领掌握了实际权力,军队的控制权在于将领身上而非朝廷手中,所以将领自然视军队为私物,视其为自己的本钱,自然是不愿意军队在战争中被损耗。尤其是这种支援战,又不是守自己地盘的战争,一旦耗尽,军队没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就没有了。

尤其是当时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北京岌岌可危的局势下,更没有人会听朝廷的,在乎崇祯帝的命令了。

二是崇祯帝在位十七年的自毁长城之举,使得这些将领宁可选择壁上观,也不愿意去支援北京,因为害怕没有好下场。

虽然地方军队已经军阀化,但毕竟地方将领也是受过朝廷恩惠的,岂能真的没有一点人性吗?

只能说崇祯帝的作为是一大关键,崇祯帝这个人是生性多疑还刚愎自用,又极度不信任武将,结果是忠心的将领没有好下场。

诸如名将卢象升,就是被大臣杨嗣昌和监军太监高起潜合伙害死的。

忠心朝廷的孙传庭战死沙场,结果崇祯帝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

还有袁崇焕,皇太极兵临城下,袁崇焕率领军队前来支援北京,结果袁崇焕的下场是被下狱处死。

还有唐通率领八千人到达北京以后,虽然崇祯帝很高兴,是慰问再三,并且赏四千两白银犒军,但结果呢,还是因为不信任武将的原因,依旧派监军太监杜之秩与唐通去守居庸关,说好听点是协助他,说不好听就是不信任唐通,并且要架空他的兵权。

但讽刺的是,李自成的大军到达居庸关以后,唐通出战还没怎么打,监军太监杜之秩就赶紧开关投降,唐通一看事已至此,皇上信任的太监都是如此,自己又何必拼命呢,所以干脆也是降了。

试问崇祯帝如此作为,这些将领又怎么会放心去支援北京呢,当然是害怕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所以他们自然是选择了做壁上观,选择了见死不救。虽然这点让人不齿,但不得不说的是,崇祯帝这个人的风骨虽然让人钦佩,但驭人之术还是差得太远,所以才导致关键时刻众叛亲离,大部分将领见死不救,以至于落得一个自缢的凄凉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梁王刘武是什么结局?造成他早逝的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梁王刘武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偏爱小儿子,这从历史上诸多记载可以看得出来。春秋初年的郑庄公的母亲就是如此,她竟然想把自己的长子郑庄公从君主的宝座上推下来,由自己的小儿子段取代。当然,后来她的阴谋败露了,段也逃亡了,这即是“郑伯克段”的故

  • 孙传庭手里握有十万兵马 孙传庭最后为何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孙传庭和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简单来说,岳飞是咋死的,孙传庭就是咋死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孙传庭是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在榆林建军的,名号是“秦军”。同年孙传庭就率领着这支队伍在子午谷击败了闯王,高迎祥并直接将其活捉了,后来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位置。崇祯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真的是西汉皇族刘邦的后裔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国祚四百年,分为东汉和西汉,但两汉之间的关系不少人都闹不清楚。只是简单的认为,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刘秀作为西汉皇族后裔然后就接过汉朝大旗,建立了东汉。那么这位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东汉开国皇帝,真的是西汉皇族后裔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三国中的刘备就自称

  • 常妃身为道光皇帝的后妃,为什么会被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常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人的死法有许多种,但被吓死的却很罕见,清朝有一位妃子就是被吓死的,这也创造了一个记录,她是唯一被吓死的大清皇妃,这位妃子就是道光后宫的常妃。常妃是一名来自满洲镶蓝旗的女子,姓赫舍里氏,与康熙原配孝诚仁皇后不是同一家族,不过,常妃的家世

  •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杀掉子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二世登基几乎杀光自己兄弟姐妹 为什么不杀子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料记载的秦庄襄王嬴异人只有两个两儿,一个是嬴政,一个是嬴成蛟。嬴政是王后赵姬所生,成蛟是其他嫔妃所生。嬴异人只当了三年的秦王就驾崩了,加上他在赵国作人质多年,身体有隐疾,所以儿子少得很,只有两个

  • 康熙早年生擒鳌拜 康熙晚年的时候为何要给鳌拜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康熙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少年擒鳌拜这件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要知道康熙这个人,就不得不知道这件事。擒鳌拜这件事不仅是康熙一生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也是开始康熙亲政的开始。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之后的康熙是有多后悔,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曾经为鳌拜平反,

  • 王维最“佛系”的一首诗,每一句都很随心自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维的诗大全100首,王维最长的诗,王维最经典的诗

    我们今天谈到王维,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对于佛教的尊崇,而且被誉为是诗佛。王维在40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开京城到山上隐居,前后一共大约有20年。他被尊称为诗佛的那些诗歌,基本上都是在这20年的时间内完成的。其中有他研究佛法所带来的感悟,也有诗中有画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而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生豁达从容的生活状态

  • 李白写洞庭湖的一首诗,诗中的美景令人向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李白游洞庭湖,王维写洞庭湖的诗

    我们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很容易发现不同的诗人对于不同的景色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就像苏轼最喜欢在西湖边写景抒情,在杜甫的唐诗当中多有长江的意象一样,李白对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有独特的思考和品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比如他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他笔下的蜀道

  • 武松一生如果没有出现潘金莲,结局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潘金莲,武松的最终命运,武松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竟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潘金莲岂肯安心从了矮小丑陋的武大郎?她放下女人的矜持与嫂嫂的身份去勾引武松。网络配图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武大出门卖炊饼不在家

  • 对文定王后的评价:古代朝鲜政界的风云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定皇后,朝鲜文定王后,朝鲜上最著名的王后

    文定王后简介:文定王后尹氏,是朝鲜国著名的王后,她一生历经三朝而不倒,是当时朝鲜政界的风云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定王后的父亲是坡山府院君尹之任,母亲是全城府夫人全义李氏。她有两个哥哥在朝鲜非常有名,是后来小尹派的首领,尹元老和尹元衡。她还有一个远房的叔叔,是后来大尹派的首领尹任。从此可以看出,后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