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的一番话,为大唐延续200余年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的一番话,为大唐延续200余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3/12/28 17:06:12

在这篇文章,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武则天向朝臣问了一个问题,狄仁杰随口应答,为大唐延续200余年。

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她是我国5000年历史当中唯一的一位凭个人本事登基且坐稳皇位的,女皇帝!

在武则天之前还有两位也是正式登基的女皇帝,但可惜都不是凭自己本事坐上去,而且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此不被正式承认。

第一位出生在北魏叫元姑娘(没有名字,是后人为了记载她加上去),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她是北魏孝文帝唯一的孩子,但可惜是个女孩,当时胡太后想要把控朝政,就向大臣宣布元姑娘还是男孩儿并立她为帝。

但第二天稳住朝政后就将她废弃,而后来元姑娘和胡太后也都在河阴之变(北魏历史上最大的浩劫)被杀,所以说元姑娘的皇帝之位仅仅坐了一天,而且那时的她还不足一岁。

第二位是陈硕真,农民领袖,而且就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武则天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起义并称帝,但可惜她的皇帝梦也只做了一个月而已。因为当时的唐朝正是强势上涨,所以这种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根本不可能成功(不知道武则天是不是看了陈硕真后才有的这个想法)。

笔者前面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历史上的武则天有多么牛逼,毕竟5000年才出了一个她!好了,回归主题,武则天在当时向身边的几位近臣问了一个什么问题,狄仁杰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大唐延续了200余年的国祚(国运传承时间)的呢?

大约在公元699年至705年之间,史料记载了这么两段话(一个意思)。

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仁杰每沉着言于太后曰:“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量;立侄,则未闻侄为皇帝而姑于庙者也。

上面这两段话相信也不用笔者解释,并不难理解。他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武则天曾经向身边近臣(狄仁杰、李昭德张柬之等)问了一个问题,我死后应该把皇位还给李家还是送给武家?而狄仁杰则说了这么两段话,具体是哪一段已经不可考了,但大概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狄仁杰是非常效忠于李家的,在他掌管鸾台(就是武则天时期的一种部门名字,狄仁杰巅峰时官职为同凤台鸾阁平章事,就是宰相的意思)时曾经多次保护李唐宗室,尤其是早年的章怀太子也就是当年的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子)。

可能会有粉丝问,难道就凭狄仁杰的一句话武则天就会改变在皇位传承这样的大事儿上的想法?当然,如果只是单凭这一句话武则天当然不会改变这样的想法,但问题在于,那时候的武则天有两个原因,让她不得不同意狄仁杰的话。

第一个,武则天是信佛的,狄仁杰的话无疑是告诉他,如果传皇位给武家的武承嗣(武则天侄子,双手沾满了李唐宗室的鲜血),那么她肯定是不能进唐朝的宗庙。因为她的丈夫是李治,而且她是皇帝的姑姑,哪有侄子供奉已经嫁人了的姑姑的道理。

所以说,武则天只能选择还神器(江山)于李唐,因为她是李显和李旦(二人都是皇帝,唐中宗,唐睿宗)的亲生母亲,更是李治的皇后,因而必然能进入太庙享受祭祀。

第二个,武则天上位之前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有人说是她小时候被家里人欺负,有人说是她为了向李治表忠心)杀了很多武家人,他的哥哥,嫂子还有其他侄子都惨死于屠刀之下。假如说她传位给武承嗣,那么武承嗣很有可能翻旧账从而否定她的一切,如此一来不但她的皇帝封号不保,就连她的儿子也活不了。

综上所述,狄仁杰凭借武则天与武承嗣的特殊地位,用先声夺人的方式成功说服武则天换政于李唐(在这儿声明一下,那会儿武则天并没有真的那么做,但是心里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所以后来神龙政变后,她非常坦然地还位给李显,否则李显必然得担上一个弑母的名号),也就是因为他的这一句话,让唐朝没有从武则天手中断代,算是间接地给唐朝增加了大约200年的国运(如果给武承嗣,那唐朝就是三代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魏文侯是怎么一步步成为魏国开国君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惠王简介,魏国第一代国君,魏文侯手下人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文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作为上古都城的安邑,现在虽名称仍在,但实际上已经被现代化的都市彻底整合,融为一体,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镇中,现已看不出曾经作为都城的繁华,但歪斜的安邑古塔仍然证明着这里曾经的不凡,当年战国霸业开创者魏文侯便是从此出发,开始了自己

  • 李恪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有被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他因出身什么而不被重用,李恪是李世民亲生的吗,李恪为什么当不了太子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世民一生有十四个儿子,李恪是里面最优秀的,但后来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并登上了皇位,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李恪的出生背景,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生母是前朝公主,也就是隋朝公主。也就是说,他的外祖父就是隋炀帝。这个血

  • 咸丰一生有18位后妃,为何子嗣却很稀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咸丰后妃列表详细,咸丰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清末的皇帝为什么都没后代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皇帝这个名号自然也是在这里终结。而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的这个主角儿也与此有关,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爱新觉罗·奕詝(yì zhǔ),也就是咸丰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记得以前有位著名学者(阎老师,大家懂的)曾经说过

  • 什么样的妃子才会被关押在冷宫?在冷宫里又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嫌疑人会被关押吗,打入冷宫还能再出来吗,冷宫的女人怎么处理

    说起冷宫,看过宫斗剧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主要是住着那些被皇帝遗弃的妃子。一般来说,那些失宠或者得罪皇帝的妃子会被关押在这些地方。其实在古代并没有冷宫这个词。冷宫主要是指那些皇宫的角落之类的,很少有人去的。妃子被贬到这里来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很多人都受不了这里的环境。那么,妃子在冷宫里都是如

  • 刘琰是谁?诸葛亮为何下令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拯被斩首是多少集,张嶷为救谁而死,处死路易十六是什么派

    刘琰到底做了什么?诸葛亮为何要下令处死他?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客观来说,这位刘琰也算是元老级别的人物,比诸葛亮的资历还要老,当初刘备还在豫州混的时候,这位刘琰就开始追随刘备,并作为他的主要文职副手之一。等到公元214年夏,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刘琰被任命为固陵

  • 刘旦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说汉昭帝即位非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宣帝和汉昭帝的关系,孝昭太后,汉末召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七十岁高龄的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七岁的幼子刘弗陵奉诏登基即位,是为汉昭帝。丧期未过,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竟然宣称:"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这个说法既辣眼,又匪夷所思。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62周岁

  • 揭秘:秦穆公临终前真让一百多位秦国人才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临终患者表示如果能让我好起来,老人临终前让开门,秦始皇死后殉葬多少人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临终前真的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秦国本是地处西陲的小国,从不与闻中原之事,但秦穆公即位后,渐生东出争霸之野心,他在位期间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臣,秦国国力得到显著提高。虽然东出之路坎坷不平,时为晋国

  • 嘉庆皇帝当年为何要把皇位传给道光,而不是其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爱新觉罗·嘉庆皇位传给了谁,乾隆皇位传给哪个儿子,乾隆皇帝最后把皇位传给谁了

    公元1820年秋天,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嘉庆去世,随后,他的长子旻宁继位。说旻宁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有点陌生,但是如果说道光皇帝,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就是在道光皇帝在位时期,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随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既然道光皇帝这么无能,那嘉庆皇帝当年为何要把皇位传给道光,而不是其他

  • 深得朱元璋的器重的茹太素为何会挨板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后期为什么那么残暴,朱元璋残暴不仁,朱元璋为什么不削藩

    你们知道深得朱元璋的器重的茹太素为何会挨板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茹太素,山西晋城泽州县大阳镇人,明朝洪武年间的举人。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四川按察使、刑部侍郎、刑部主事等职,因才能出众,深得朱元璋的器重。这位茹先生做事相当认真,每次上朝都把奏折准备得很充分,动不动都是几千字。洪武八年(137

  • 为何只有王昭君受后人的景仰?关于咏王昭君的诗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纪念王昭君的诗,怀念王昭君的诗词,王昭君历史原型

    建昭三年,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先斩后奏,假传圣旨,发西域属国兵士,诛杀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经付诛,便归化慕义,叩首朝觐,以求和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