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皇室婚礼:仅四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

清朝皇室婚礼:仅四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58 更新时间:2024/2/19 15:01:09

我今天主要讲皇帝婚礼的一些知识。大家都以为清代皇帝在紫禁城里住,他结婚也应该在紫禁城,其实不然。如果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的话,一定得具备这样一个前提,他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很小,到了成婚年龄,才可能在皇宫里举行婚礼。如果他在当皇帝之前已经结婚了,那么他在继承皇位以后,也就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

在清代,从顺治一直到宣统。十个皇帝里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这四个皇帝的婚礼是在紫禁城里举行,叫“大婚典礼”。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也举行过婚礼,但那时已是民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说的四个皇帝,他们即位时都非常小,康熙最大,只有8岁,光绪最小,才4岁。不过大家比较熟知的雍正皇帝,他成婚年龄在文献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关于皇帝的婚礼,一般都说“礼仪”,其实“礼”和“仪”是有一定区别的。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它的内涵要发生一定的演变。“礼”讲究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看不见的,体现了一种本质的东西。“仪”,咱们讲仪式,它就是有形的,可以看见的,通过这些仪式来体现内涵的“礼”。

大家都到皇后娘家聚齐

清代皇帝在真正的婚礼之前,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就是选秀女。选秀女在清代是作为一种制度流传下来的。比如明宫廷,在民间也选一些比较俊秀的女子,但它不是制度,是非常规的。而清代皇帝在结婚之前,每三年都举行一次选秀女的活动。

之所以举行选秀女,是因为清代皇帝认为,他拥有天下,所以他希望在他的统辖范围内,最优秀的女子都应该纳入后宫,让她们去母仪天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清代的统治者是满族,所以他只是把旗人的女子,认为符合条件的选入宫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旗人当时有三种: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军八旗挺特殊的,他们实际是汉族,但归顺了满族,当时努尔哈赤皇太极,把他们也编成了旗民,所以他们也算旗人。每种是八个旗,一共是二十四个旗。

清代规定每三年,二十四旗里适龄的女子都要参选。当时管理户籍的部门是户部,它既管理户籍,也管理当时全国的财政。户部给这二十四个旗的都统发文,通知要选秀女。

如果第一轮被刷下来了,叫“撂牌子”,这些人就可以随便嫁人了。

如果要是初选给记名了,作为记名秀女可以指配给亲王。如果皇帝不在成婚当年,也可以一直在户部记名,等待复选。进行复选的时候,就会有人被选为皇后,有的人被选为皇妃。光绪皇帝结婚,从他选秀女开始就画了一个《大婚图册》,有很多页,整个成婚过程都画了。选定了皇后以后,不是说就住在宫里了,这只是个前奏。

选上的秀女,还要先回娘家,等待相关的仪式举行之后再迎娶到皇宫。像光绪的皇后那拉氏出神武门回娘家的时候,可以坐皇宫的轿子。她回去的时候,也不是她一个人回娘家。当时选中的还有瑾妃珍妃。光绪那个时候是一后两妃,瑾妃和珍妃也跟着回到那拉氏的娘家,等待着下一步的婚礼程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后,也就是那拉氏的父亲是八旗的副都统,是个高官,他们家有很多房子。他开辟出一个院子,叫西所。皇后和皇妃们就要住在这,住下之后,皇后娘家的人不能再来接触了。因为人家已经属于皇帝的人了,别人是不可以接近的。皇宫还要派太监、侍卫去给她们服务。作为准皇后或者皇妃的秀女们,进入婚前礼阶段。

“天使”咋成了说媒的?

至于婚前礼,包括两大内容,即“纳采”和“大征”。“纳采”的时候,皇后在家等着,皇帝挑个黄道吉日,然后举行“纳采礼”。“纳采礼”就是皇帝钦定了具体的纳采使节到皇后家。纳采使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重要的亲王、大臣先给皇帝提供个候选名单,皇帝再圈定谁作为纳采使。“纳采使”也有副的,叫“纳采副使”。有些传媒上说什么“纳采正天使”、“纳采副天使”,皇帝的媒人怎么一下子变成“天使”了?

“纳采使”要先到太和殿前接受“使持节”,拿着这个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利。大家知道现在驻外的一些官员叫“使节”,实际上是“使持节”的简称。

老百姓订婚的时候,也会给女方家带一点薄礼。皇帝结婚也要走一下形式,要送礼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代是一个骑射民族,他时刻不忘本民族的骑射风尚,所以他送的有马,还会有盔甲、布匹和钱。再早的时候,还要送大雁,就是那种鸿鸟。取义大雁知时节,天冷了往南,天热了就往北。预示女孩要懂得礼节,要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仪式之后,也就是媒人说完媒之后,娘家还要答谢一下媒人,一是请他吃饭,二是给他一点礼物。但是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也办纳采宴,不是皇后娘家人去请皇宫里的人,而是皇帝命人在皇后家备好酒席,是皇家来组织纳采宴,答谢皇后的父亲。等于说他们这样一个家庭,给大清王朝养育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儿,皇帝在老岳父家请客和民间的习俗是相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若没有这三人:晚清不会是这个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饱受耻辱的时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国土沦丧殆尽,毫无民族尊严可说。形成如此屈辱的局面,不得不说这三大罪臣。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正是这三个人,甲午海战死伤无数,举国同悲,后来更是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当真是晚清三大罪臣!网络配图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

  • 夏侯霸为什么最后投降了有杀父之仇的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氏除了曹爽一家,名将夏侯霸投降蜀汉,受到刘禅的重用,并且拉着夏侯霸的手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由我父辈亲手所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那么夏侯霸的家人为何在曹魏没有受到大清洗,要知道掌权的司马懿父子可是心狠手辣的人:网络配图其一,夏侯霸虽然叛逃,不过夏侯渊的其他

  • 甄嬛传:为何温宜公主叫公主而不是格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孙俪主演的《甄嬛传》中为何温宜公主叫公主而不是格格?网络配图里有皇帝有好几个女儿,有温宜公主,胧月公主,灵犀公主,静和公主等等。清朝皇帝的女儿不是称为格格么,那为什么甄嬛传里称为公主?网络配图实际上,清朝皇帝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

  • 他是一个杀手 任务失败反倒成了历史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的四大刺客都是谁?很多人都会先回答出一个:荆轲。但不会有太多人能说全其他三个。原因是什么?当然因为荆轲最有名嘛。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四大刺客中,最无能的是哪一个?告诉你,正是荆轲。不信?让我们来比一比。刺客,他的职业是杀人。因此,完成任务的标准只有一个,杀死了要杀的人。那么,这四大刺客的任

  • 马良:本可成诸葛亮接班人却意外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马良蜀汉时期的官员,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好,本来一度有希望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可惜他却意外死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意外死亡的呢?网络配图马良在《三国演义》中是出场非常多的人物,在刘备问鼎荆州后,第一个被推荐的荆襄人才就是马良,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称,白眉是指马良。马良进入刘备集团后,献出的

  • 揭秘岳家军在岳飞死后是怎样艰难生存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初年,在宋金民族斗争的烽火烈焰之中,逐渐锻炼出几支抗金大军。尤其是岳飞所部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控扼荆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武装集团。网络配图岳飞最亲信身边的将领与岳飞

  • 同为亭长!刘邦做了皇帝 他却沦为吃人魔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他和汉高祖刘邦发迹前一样,做过亭长。原本应该好好为父老乡亲谋福利、促发展,保一方平安。不过,他远没有刘邦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心里想得却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献帝兴平年间,西北地区战火不断,老百姓颠沛流离、饿殍遍野。他偷偷逃了出来,留着难民们一起流浪。渴了能随便找个小溪、小河饮水。可饿了又该怎么办呢?

  • 后宫秘史:朱棣最爱的女人不是权氏而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后宫中曾经有一个女人叫"权氏",这个女人是朝鲜人,进宫短短一个月就升为贤妃,后来她死了,拉着两位妃子近三千名宫女陪葬。权氏为何如此受宠,据说她与朱棣心目中的女神有七分相似。权氏的经历与杨玉环类似,据说杨玉环是武惠妃的替代品,那么权氏又是谁的替代品?网络配图朱棣心目中的女神是徐妙锦,徐妙锦出生好,

  • 他从小是个“傻子” 后来却成了孙权的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钟离牧,跟郭靖似的,都七八岁了,还木讷的很,连话都说不利索,周围人见了都是一声叹息,摇摇头后就走了。他哥哥钟离骃就不一样了,从小就出了名的,还做了官,但对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钟离骃从不轻视,他认为,弟弟将来的成就会远比自己高,逢人就说,但没几个人相信。钟离牧长大后,开垦田地种稻

  • 慈禧太后奢靡生活:一天四万白银怎么花掉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说:“一双象牙筷配穷人家。”因为你既然有一项奢侈品,你得拿另项奢侈品去“配”呀!这样连环“配”下去,就没个止境了。皇室正是如此,你已有九千间华丽的宫殿,你还得有对等的金玉珠宝、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宫娥采女和千万个大小太监去“配”呀!这也就没个止境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皇帝曾说过,他宫廷一年的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