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王分封三个弟弟 为何最后管蔡却要作乱?

武王分封三个弟弟 为何最后管蔡却要作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3/12/30 19:18:04

武王为防止殷商残余势力作乱,分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建置三监进行监控。武王死后,因其子成王年幼无法理政,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辅佐。这引起管叔、蔡叔等人强烈不满,他们联合殷商残存势力,兴兵作乱,后被周公平定。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统兵灭掉殷商之后,所面临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和一群不安分的殷商土著居民。其中,特别是商朝的遗老遗少对刚刚诞生的周王朝更是耿耿于怀。商纣王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武庚却还活着,并且拥有数量可观的军队。

容酒器。尊做成站立的鸭形,鸭腹圆厚丰满,双足粗大有力,造型稳重典雅,塑造出了鸭的特点。

网络配图

如果继续统兵进攻武庚,势必又将战火扩大,国家和黎民百姓将遭受更大的损失,也不利于新生的周政权维持统治。但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特别是对东方广大地区诸侯国的控制,令周武王大伤脑筋。

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是辅佐父兄夺取政权的重要帮手,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大政治家。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爵为上公,故此尊称其为周公。周文王在世时,周公就很孝顺,为人处事皆以仁爱为本。

后来辅佐武王伐商纣,因功封地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享福,而是继续留在武王身边,辅佐朝政,为周安定社会秩序,建立统治制度。

见武王犹豫不决,周公就将考虑已久的想法和盘托出,向武王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对武庚采取安抚的手段,将他封于商都——殷,承续殷祀,同时责成他继续施行殷商之祖盘庚的德政。用这个办法来安抚殷商的遗老遗少,防止他们兴风作乱,此举再好不过。二是派驻亲信对武庚及其部族乃至广大东方地区的诸侯国进行严密监视。

武王听后大悦,于是采纳了以上两条建议。殷商旧民见武王不计前嫌,没有派兵前来讨伐,无不击掌称快,暂时避开了巨大的战争压力,也就俯首归顺,作了周朝的臣民,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武王则未雨绸缪,防止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在原来殷商京畿河内地区建置三监,封他的弟弟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叔处于霍,他们有一项共同使命,就是各负其责,监视武庚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治安,一旦发现武庚有叛乱之心,就向武王汇报。历史上称这三人为“三监”。

周公辅政期间,不仅将全身心的精力都投放到治国布政上,同时还非常地关心成王的健康与教育。

网络配图

周公摄政,前后共计七年。据《尚书·大传》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基本概括了周公摄政期间的历史功绩。

虽然周公德才兼备,但在武王死后,由他来代理朝政,还是引起了管叔、蔡叔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无论按资历,还是排辈分,都轮不到周公。

单拿管叔来说,他治下的管国作为周初的一个诸侯国,在当时地位非比寻常。《逸周书·大匡》云:“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管、蔡的政治地位因此极高,他们是地方的方伯,相当于姜太公的地位。可以说,管地是周王朝控制东部地方的战略要地。这有利于中央权力对地方加强控制,但也使得管叔和武庚密切了联系,埋下了日后的祸患。

试想,管、蔡在建国之初就受此重任,必然期待着获得更大权力,在武王去世之后,看到周公摄政,他们怎么能容忍重权旁落,自己却仍是一地方国之主。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管叔、蔡叔就派人四处造谣,散布流言,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

这些流言也确实起到了中伤周公的作用,不仅群臣和百姓产生疑虑,甚至成王自己都怀疑起了周公。在如此情形之下,周公既不能弃国事于不顾,一走了之,又不能态度强硬不作任何解释。他首先耐心地说服在周初政权中享有崇高声望的武王之弟召公和功勋卓著的姜太公。获得了召公和太公的理解,通过他们稳定了人心,又不断安抚内外,平息争端。

然而,情势愈演愈烈,管叔、蔡叔等人不甘大权旁落,不但不再监控殷商旧部,反而与武庚串通起来发动叛乱。同时他们联合了原殷商在东方的附庸国徐、奄、薄姑等,一时间反周声势极为浩大。

网络配图

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形势,周公甚是无奈,却也能沉着应对。周公认为,如果不将动荡根源消除,这种混乱局面会日益严重,此前费尽千辛万苦创下的伟业就可能毁于一旦。

他作为武王托孤重臣,如果不能平息内乱,将无颜面对先王。《尚书》记载周公之言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于是,周公亲拥成王率军东征,对叛臣进行讨伐,第二年就打败了武庚和“三监”。之后又经过两年苦战,最终把全部叛乱之军镇压下去。武庚、管叔被杀,蔡叔也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不久就客死他乡。

在平叛过程中,成王逐渐成长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已经能独立处断国事。周公见此,大为欣慰,于是还政于成王,成为了千古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道光帝旻宁:登基之前是猛虎之后变老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登基之前猛如虎,登基之后却畏如鼠。道光帝旻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网络配图在说旻宁之前,为了顺利开展故事情节,咱们先说一下嘉庆。嘉庆酷爱避暑山庄,一生曾去过十六次之多,最后还死在了避暑山庄。嘉庆的死也是大清一桩谜案,一说被雷给劈死的,二说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再次不深究。话

  • 揭秘赵匡胤神秘的死亡真相,他是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毕竟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为什么只在位17天就驾鹤西去了,莫非是遭人暗算,或者是身体本身的原因?那么历史中说的赵匡胤的神秘死亡之神秘在哪里?一起来了解。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

  • 是什么原因让皇帝朱佑樘终身不纳妾从一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有一位皇后并无其他妃嫔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在当代青年心中的形象很好。甚至一些人把朱佑樘吹捧成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我看了不少写朱佑樘的文章,只是多数人都是在转载百度,文章的大部分篇幅不是说朱佑樘,而是说他老爸和万贵妃的故事。而把明孝宗朱佑樘不纳妃嫔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童年阴影。这是

  • 揭秘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是“堕胎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朱见深身边的万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奸妃”。她相貌平凡,体格壮硕,比朱见深大十多岁,却获得了朱见深的专宠,在后宫中飞扬跋扈,祸乱宫闱。不仅如此,在后世史家的记载中,万贵妃还有一件更大的罪行:大肆戕害“龙种”,差点令朱见深绝嗣。她自己难以生育,也不让别的妃子生育,常常用药使别的妃子流产。图片来源

  • 探秘:一生穷奢极欲的慈禧陵珍宝被洗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一生生前极尽荣耀,死后也是极尽能事的奢靡,但他老人家绝不会想到长眠地宫的她又遭一日竟要受开棺曝尸之辱。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把持了皇权长达四十七年。最为最高掌权人的慈禧,一生之中极其奢靡。网络配图而她也把她的这种奢侈带到了她的陵寝,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

  • 闻所未闻:"立皇帝"刘瑾竟然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凌迟是古代非常残酷的一种刑法,只有对犯了十恶不赦或者欺君大罪的犯人才会被凌迟。但是在历史上居然也有一位“皇帝”被凌迟处死,这样的死法真的是太过于惊人了,那么他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立皇帝"的刘瑾。网络配图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后

  • 姑侄竟要共侍一夫?皇太极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籍记载,清太宗皇太极有名号的后妃共有十五人,在这十五位后妃中,有七位来自蒙古草原。其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崇德五宫后妃”,全部是蒙古族女子,并且有两位是寡妇。那么,贵为天子的皇太极干吗娶俩寡妇呢?这不得不从清初的满蒙政治联姻说起。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努尔哈赤的婚姻状况。努尔哈赤的妻妾见于史籍记

  • 揭秘曹操一生最大的命门:奇葩的感情观!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枭雄曹操一世英名,更是文物双全的旷世奇才。曹孟德不仅在军事上有勇有谋,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却唯独在情感问题上,总是令人不敢苟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曹操的奇葩感情观。三国时代,女人们的“贞操观念”还没有后世那么浓烈,改嫁很是常态,男人也没有那么浓厚的“处女情节”,娶个寡妇回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 一语成谶:慈禧太后预言了清王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db:关键词]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然而就是这个女人,竟然一语成谶,准确的预言了大清朝的灭亡。现在想来,这诡异的历史,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啊。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实际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慈禧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危殆时刻,没能够像

  • 揭秘:一代猛将张飞为何会被无名小卒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字益德,河北涿郡豪绅,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颇有胆识善于奇袭,曾摆疑兵计以20骑吓退曹军数千虎豹骑。后期又出奇兵前后夹击大破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于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谋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但对部下过于严厉。公元221年,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刺杀。网络配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