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到底凭什么本事当上了皇帝?

汉高祖刘邦到底凭什么本事当上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10 15:50:22

这时,陈胜吴广的起义风暴逐渐波及到周围附近的郡县。沛县当然也不列外。这位沛县县令和上面那位秦朝的政府官员一样,生怕自己也被人们当成革命的对象,慌忙召集萧何等一帮手下商量对策,想自己也混个造反王当当,这样大家都是自己人了,就可以避免被农民军给咔嚓了。(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没有丝毫政治立场!)可是萧何等人却不同意,理由就是您不是本地人,只是一“空降兵”,要造反,本地人也不会带你玩的,更不会服你的,更别说造反这种九死一生的大事!

县令一听觉得也蛮有道理,那我不行,你们中间应该有人行吧!平日里我对你们也不错,不管哪位做了老大,记得保护我就好了,我和嬴政也不认识,只是混口饭吃……萧何、曹参直摇头,我们也不行,咱都是朝廷命官,都不易出头做这事。县令一听你不行,我也不行,那找谁!

萧何说那位还在外流浪跑路的刘邦就可以,他又是本地人,人脉威望也足够,有他出面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支持。县令一看人们都同意,无奈之下就答应召回刘邦。

网络配图

刘邦一听,大喜啊!谁没事喜欢整天钻在大山里,连个娱乐场所都没有。于是带齐一帮小弟手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向老家沛县。不过,半路上刘邦留了个心眼。怕这位县令反悔,自己不就白跑了!那时候可不兴全副武装拉练!就让樊哙先行潜回县城,一不对劲,拉上以前的兄弟抄家伙给我把县令砍了,反正老子现在没后路了!

还真如刘邦所预料,这位县令还真后悔了。估计是想来想去,自己好好的县令,交权还交的这么憋屈,再怎么着,朝廷还在呢,事情怎么样还不知道呢……这刘邦一回来,我往哪搁?到时不会拿我祭旗吧,而且萧何他们这么热心,平常他们也是称兄道弟的,刘邦一回来我还不得靠边站!具体是想到哪一步才决定反悔,我们无法考证了,但是肯定的是他反悔了,并且很彻底。于是,下令紧闭城门,命人逮捕萧何那伙人。幸好,萧何人脉广,被人事先告知,慌忙逃到刘邦那里。

当萧何告诉刘邦,县令那老东西反悔的事后,刘邦只是微笑地说:“没事,咱里面有人!”刘邦那几年果然没白混啊,黑白两道那兄弟是一大片,反正都是个反,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你这个朝廷命官,跟着你造反,显的多没诚意,弄不好,两头受气,没人买账!刘邦老大多讲义气啊,没事就请我们喝酒,要跟就跟他了,你算哪根葱!

果然刘邦一出现在城外,城里就发生了暴动,在里应外合之下,沛县很快就落到了刘邦手里,那位县令也不知道被谁给砍死了!

而刘邦就这样辗转也成了当时抗秦大军其中的一员,这一年他48岁,虽然此时他的力量很弱小,很弱小。但总算是站了出来,从此他已经知道自己该走什么路了。既然当了老大就要为手下人的生存着想了,每天最起码得管得起饭吧。大家出来混不就是为了混口饭么,在乱世更是如此。

网络配图

于是刘邦带人四处去占个小地盘、抢点儿粮食,没事再给大家加几块肉,改善改善伙食。每次外出办差,就把大本营交给一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叫雍齿的给看着。结果,有一次一个路过的造反王(那时大家流行这个,没事就拉几个人,扯上几块破布,就造反了),这位雍齿早就觉得自己在刘邦手下做事不爽了,凭什么你当头,我地位比你高,人长得比你帅(这个有点儿怀疑,好像没人主动把闺女送上门),家也比你有钱,凭什么啊!于是二话不说,把刘邦的大本营当成见面礼送给了这位过路的大哥,不是自己东西就是大方!

刘邦那个气啊,哪受过这委屈,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他,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带上人马就回头砍他。但刘邦的人手还不足以去攻城掠寨,抢点儿东西还可以!于是,在城底下破口大骂了几句,“你别让我看见你,见一次揍你一次!老子还会再回来的……”

这样刘邦就成了没个根据地的游击队,这可不行啊,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吧,不能老睡在荒郊野外吧!听说出了个楚王叫景驹的,正招兵买马,自己怎么也有点儿人马的,去投奔他吧,以后就有人管饭了,总比自己操心这些强吧。半路上,碰上了另一伙人。带头的叫张良!你这是去干啥去啊!我是去投奔楚王景驹啊!你呢?真是巧了,我也是啊!咱可是一路的啊!那就一块走吧,路上还有个照应!好啊,好啊,一起走!

俩带头的没事就凑一块喝酒聊天,刘邦充分发挥了他那善交朋友的本事,几天下来,两个人就聊得很投机!现我们看来,刘邦太能侃了,连张良这种大知识分子都能被他忽悠得找不到北,以为自己找到了旷世名主!于是就把自己带的人交给刘邦统帅,自己成了刘邦的手下。前几天两个人还是平等的,几天过后就成了下属,这变化也太快了点。刘邦就有这能耐,不费一兵一卒,三言两语加上小酒花生就把别人的部队给收编了。

刘邦真的太强了,就凭这一招,他就比项羽强,这世界上什么最贵——人才!刘邦能不停地收集到各种人才,这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关键所在!就这样刘邦带着半路合并过来的部队投奔了景驹。这位楚王当然很高兴了,有这么多人要给自己当小弟,给谁谁高兴!等到景驹和项梁争夺楚地的最高统治权时,刘邦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不会被世人所重视。等到景驹兵败,以刘邦的个性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归附了项梁集团。

网络配图

对于刘邦来说,跟谁都一样,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跟谁混不是混啊!整个楚地所有的抗秦力量全被整合到项梁的手里,并立原楚王室的后代为楚王,是为怀王。刘邦也成了目前楚国的一员大将。唉,不如自己当山大王时潇洒;不如自己当沛公时自在,没人管自己多好!现在头上一堆上司头头,今时不同往日,拼命吧刘邦,把你的能力展现给那些人,机会就来了!

陈胜起义被章邯扑灭后,章邯命人四处消灭中原其他地方的小股叛乱和暴动,章邯的军队挟胜利之威很快消灭了其他造反势力,重新控制了战略要道和粮食产地,恢复了秦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力量。此时,章邯注意到了另外一股悄然崛起的势力,那就是项梁。

项梁整合了南方所有的反抗力量,成为造反行列中最庞大的一支。项梁也很够意思,给了刘邦5000人让他去报仇,实现了自己还会再回来的诺言。雍齿二话不说带头就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唯一甘愿给老婆当奴役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可谓妃嫔众多,她们之中有的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千方百计去讨好皇帝,小心取悦他。倘若哪个妃嫔稍不小心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就有可能会失去皇帝的宠爱,轻则被废,重则打入冷宫,一生不见天日,过着生不如死,地狱般的生活。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个皇帝,算进心机去讨好自己的妃子,甘愿给他的

  • 横扫欧洲称霸世界的成吉思汗 为何没打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网络配图成

  •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图片来源于网络正因如

  • 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的崇祯帝只能自缢殉国。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固若金汤的大明国都为

  • 揭秘最能抄家的皇帝 三朝元老一个都跑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山的诸多帝王中,乾隆是个酷爱抄家的皇帝,这个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不知抄了多少人的家,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今天,咱们就说说其中三起。网络配图1、张廷玉抄家案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雍正朝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位列中枢,参与机密,知晓了大清朝太多的核心机密,并以

  • 秦始皇身后五大谜团 为何爱情受冷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不爱这些妃子,他心中真正的爱人一直没有出现,这些都是他不立后的原因,从这方面说明秦始皇是位真正情感的英雄,他的后是他至爱的心上人。听王立群的百家讲坛,我很有感叹。第一关于秦始皇的出生之速,历史前辈们众说不一,有一点可以证明秦始皇并没有被他的出身所牵制,英雄就是英雄,这都是后人给他的评价。网络配

  • 中国第一个皇帝因家族自相残杀而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子孙才算中国最早的“皇族”呢?这就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皇帝。秦朝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前,秦国嬴姓王公统治就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子孙众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王族还不能算皇族,因为秦国只有“王”还没有“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随之称皇帝,他的直系亲属就此才能算皇族。网络

  • 解密: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没有调吴三桂去平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当时明朝的军队仍然拥有几十万之巨,而这么多的军队直接参与平叛的却聊聊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个什么情况,几十万军队竟然没有参与平叛的?再者,崇祯皇帝为什么要自杀呢,为什么不出逃呢。我认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中国历史中明朝所独有的基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网络配图当然还有

  • 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四百年前名望高于戚继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福建抗倭名将,明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是日本人吗

    核心提示:在当年的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民谣一直传诵至今;《福建通志·列传》也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龙与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传统观念中,龙显然要比虎高出一筹。网络配图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第03期,作者:曾纪鑫,原题为:《俞大猷: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

  • 魏忠贤巅峰时期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魏忠贤还想要篡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忠贤为什么那么牛,魏忠贤是哪个皇帝当政期间乱政,权势大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魏忠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魏忠贤,他在中国古代可谓是真正的一个传奇人物,从本事来说,他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到最后却能被冠以所谓的东方不败。而且魏忠贤所在的明朝,和中国的很多其他朝代存在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全国上下,有着激烈的党派竞争,以至于很多人都说:魏忠贤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