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帝真的是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帝王吗

康熙帝真的是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帝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3/12/15 4:17:24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但彼得一世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为此,他一反历代沙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下四”的傲慢传统,隐姓埋名,化装成平民前往荷兰、英国等西欧强国考察,并选派大批贵族子弟前往西欧强国学习,等等。这就不难理解沙俄为何能成为晚清不断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

相比之下,康熙对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反应则显得有些迟钝了。虽然中国与欧洲相距遥远,但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登基后,似乎对西方科学知识饶有兴趣,他本人曾专心学习,但却没有把他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这表明,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来的欧洲工业革命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变革思想,遗憾莫大于此。

错觉之二,认为中国在“康乾盛世”时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至今仍大有人在。其实,这是中国人在长期闭关锁国环境中滋长起来的保守自大的“优越感”。它离开了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看中国,没有看清本质。康熙不能把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同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直接有关。正是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使中国吃尽了西方列强和东方近邻日本侵略者的苦头。

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1640年至1900年。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则是从公元1840年至1919年,比世界近代史落后了整整200年。清兵入关是公元1644年,也就是说,清朝这条东方“龙船”从航第一天起,就航行在历史迷雾之中,不知道遥远的西方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历史性巨变,更不知道西方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对中国将意味着什么。结果,英国的钢铁炮舰远隔重洋乘风破浪而来,把中国清朝这条东方“龙船”撞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之间这200年“时间差”,一旦被落下,中国用加倍的时间去追赶也难以赶上。中国最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飞速发展,其实仍然处在这个“追赶”过程中,且慢说我们即将成为“老大”或“老二”,那将形成新的“历史错觉”。

康熙在位期间真可谓励精图治,坐稳了大清江山。雍正是个过渡,在位13年。乾隆在位又是长达60年。康、雍、乾三朝,的确算得上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那是中国“醉酒时刻”,自我陶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乾隆的奢靡享受,比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宫里天天锦衣玉食,古玩字画玩得腻味了,先后六次下江南,游山玩水,乐而忘返。他每次南游,陆上车舆,水中龙船,浩浩荡荡,绵延百里。沿途官员搜肠刮肚,想尽点子,各献珍奇,竭力奉迎。

沿途百姓挖河、修路、出力、出汗、出银子、挨鞭子。“乾隆皇帝来一趟,一年胜过两年忙;官员搜刮凶如虎,一年三熟也是荒”。乾隆皇帝乐不可支,江南百姓叫苦连天。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就出在乾隆身边,这毫不奇怪。统治者被自我满足的“优越感”麻痹了神经,听不见时代洪流的怒涛急浪正在日夜不息地滚滚向前,漠视民间疾苦,听不见底层百姓的种种诉求,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不能自觉地把除弊革新作为常态化的治国之策来实施,于是开始积累社会矛盾,以至积重难返,走向崩溃。

从康熙登基到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时间相隔178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相当于康熙三个“任期”。对于晚清遭受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入侵,清王朝一败再败、不可收拾,清政府一连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局面,康熙当然已经不会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却是从康熙时代就已埋下的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侵略者一拳打翻在地,“拳击场”上并没有“裁判”站在身旁读秒数数,等候清王朝直起腰来应战,或是当众宣布“不能再战”。于是,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侵略者的一套“组合拳”接连打了过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沙俄入侵东北、英军入侵西藏……直打得清王朝气息奄奄,任人宰割。清末,慈禧太后把偌大中国败得精光之后,在万般无奈之下,被逼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所谓“新政”。但这时狂飙已起,山雨已来,危楼嘎嘎摇晃,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呜呼哀哉,一切都已晚了!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尉迟恭善断大事 哪里只是个鲁莽耿直的武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先来一个尉迟恭的简介:此人字敬德,唐朝名将,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敬德公“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目胡须,面如铁色,目若郎星,威风凛凛,气宇昂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被尊为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因为他嫉恶如仇,鬼神钦敬。网络配图听了很多的关

  • 赵云可谓文武双全 为何一生没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名将无数常胜则没几个,提到常胜自然想到赵子龙,一身白袍,骑白马,手拿银戟。一个被称为全身是胆,勇谋双全的大将。赵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乃三国帅哥之一,杀人无数斩将更是在三国排名第一。下面就来说说子龙的斩将名单。网络配图斩杀一:名将高览,高览也是河北有名的常胜将军,

  • 中国第一丞相:妻妾成群凭一法活到一百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代皇帝取得天下,坐领江山后,边享受极人之乐,后宫佳丽虽不及三千也有上百,这也是帝王的象征!然而有这么一位大臣,王土之下,娶的妻妾居然比皇帝还多,而且他还凭借一个特别方法,活到了100多岁,这个人就是张苍。网络配图张苍曾经是荀子的弟子,

  • 明太祖朱元璋嗜杀成性是因为他患有精神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但他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一点为人所诟病。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嗜杀成性呢?有的人认为,明太祖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的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控制局

  • 为满足自己欲望郑氏亲手葬送大明60年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深宫大内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做老大的励志梦,而且皇贵妃这样一个地位也很微妙,次于皇后,但高于后宫其他妃嫔。其实皇贵妃一般都是皇帝对自己宠幸的妃子不能册立为皇后的最大补偿。而大明朝的最后一位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就是万历皇帝最宠幸的郑氏,而郑氏也确实是一个能邀宠、有理想、敢折腾、活得长的

  • 朱元璋灭掉的元军最少为何能最后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以后,即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好像元朝戎行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但是,博主刘继兴在查阅史料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除元朝戎行起码的一支。那么,灭元军起码的朱元璋为何能终究统一天下?朱元璋是如何故较小的价值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那个群雄

  • 鞋拔子脸是满清丑化:真实的朱元璋长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长啥样?这似乎是个根本无需讨论的事,因为大部分历史类书籍中的朱元璋,都长着一张标志性的“鞋拔子脸”,模样十分丑陋。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在故宫南熏殿所藏的官方正式版历代帝王画像中,朱元璋的面貌却与民间通行的“猪腰子脸”大相径庭,反而显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面如满月,不仅不丑,甚至还颇有

  • 长子豪格战功卓著 为啥没继承皇太极的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豪格可谓是清初历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他在皇太极举兵灭明的征战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爱新觉罗·豪格,生于1609年,他的父亲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皇太极,他的母亲是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位皇子,他年少时征战四方,因此他的功

  • 朱棣说不可一日少他 最后为何将他活埋入雪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1415年的今天中国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于雪中而逝世,解缙这个人是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到了最后进入仕途之后,更是得到了朱元璋与朱棣的一致好评,朱棣甚至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见对其之器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最后是被活埋于雪堆而死,这简直让人惋

  •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谁值得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霸主,但是若论起二人的发家史,刘备还是要稍逊一筹。因为刘备初期还曾经投奔过曹操。如果抛开这些不说,刘备和曹操谁更受后人推崇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这话倒是没有错,看三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