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邦收服“汉初三杰”的手段

揭秘:刘邦收服“汉初三杰”的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01 更新时间:2024/1/16 23:44:49

秦朝末年,群雄四起。在推翻暴秦之后,两支义军逐鹿中原,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历史帷幕。当时,楚强汉弱,但最终,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却打败了强大于己数倍力量的项羽集团,取得政权,建立了大汉王朝。

造化弄人,但绝非无缘无故。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之后,刘邦有天大宴群臣,喝到高兴处,刘邦有些得意,就问手下群臣,“你们说项羽那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被我打败呢?”新皇帝发话,台下顿时一片混乱,什么“雄才大略、帝王气象”等等,俱是阿谀奉承之辞,变着花样地表扬领导。。

不料,一向不太靠谱的刘邦先生却说出了这辈子再也没有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句名言,不绝于耳,被后来人反复引用,直至发酵的体无完肤、一塌糊涂。很显然,刘邦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没有亲身体验,是不会有如此真切感受的。但刘邦先生或许有难言之隐,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他没说。那就是三人都是人杰,而且性格特点不同,刘邦又是如何驾驭的呢?

网络配图

自古以来,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夺取天下,刘邦当然要用人才。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才需要怎么用。依我揣测,刘邦驾驭三人的手段,最关键的是做到了“敬”、“亲”、“忍”。

对待张良只有“敬”。刘皇帝这辈子似乎没有几个能让其佩服的人,贪酒好色,流氓本性,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信誉和义气可言的,千万不要指望刘邦先生会为你两肋插刀。危难之时,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能推下车,连自己的老父都能置之不顾的泼皮无赖,怎么可能把一个外人放在眼里呢?

但刘邦对待张良却是另一个样子,自始至终,言听计从,尊崇有加。仔细追究刘邦的内心深处,应该是有很深的门第观念的。张良不同其他二人,秦灭六国之前,张良就是韩国贵族,名望很大。对待这样的人,出身卑微而又羡慕富贵的刘邦自然是敬重有加。

加上后来张良伙同他人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更让张良名满天下。面对一个明星级别的人物,刘邦又怎能不放下臭架子呢。当然,另一个原因更直接,那就是张良有盖世之才,刘邦更有识人眼光。

时势决定了,这样的两个人是缺一不可的,离开了谁都不会有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张良“良禽择木而栖”和刘邦“慧眼识英雄”的必然结果。张良是大战略家,不由得刘邦不敬。

对待萧何要突出一个“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纵观历代起义者,出道之初依靠的都是父老乡亲,就连项羽也是凭借着八千子弟兵起家 的。即便是后来,也鲜有例外。成大事者,首先要有号令天下的勇气。当然这个勇气,也可理解为“底气”。但底气首先要有追随者,否则,个人能力再强也成不了 气候。

网络配图

刘邦与萧何,那是出道之初的过命弟兄。就在刘邦还在沛县招摇撞骗的时候,萧何就把刘邦盯上了。其实萧何看重刘邦,主要是觉得这人有气概。出身低微, 却敢吹牛,就连本县望族都把自己的闺女给了刘邦,这人还有错吗?于是萧何主动上门,请求结交。

既然刘邦好喝酒,咱就管够。要说喝酒有喝 酒的好处,就在刘邦与当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时候,朝廷却给了刘邦一个差事,结果半路之上,刘邦借着酒劲斩了一条大蛇。这一来,刘邦名气大振。眼见无法 完成任务,刘邦干脆领着这帮人反了。萧何也就从这个时候起追随在了刘邦左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要吃饭的,没有钱粮可不行。环顾左右,这个任务也只有萧何能胜任。这是个有“油水”的职位,放到谁手里也不放心。更何况处在战时,弹尽粮绝就是死路一条。让萧何担此重任,一则免去贪腐之,二来也可人尽其才。萧何背负了这样的信任,怎么可能不对刘邦忠心耿耿呢。

对待韩信,那就只能是一个“忍”字了。想想刘邦也够委屈的,明明心高气傲,却有时偏偏要忍受韩信的大不敬。最初,韩信在项羽帐下效命,因项羽不能识人而 投奔了刘邦,见刘邦不拿自己当盘菜,韩信连夜逃跑,幸亏萧何追赶及时,硬把这小子拽了回来。尽管回来了,韩信还是不太想干。

为什么?嫌官小,最后刘邦在萧何一再劝说推荐下,才勉强登台拜将。看看,不是授予官职那么简单,而是筑高台,拜大将。如此兴师动众,往前追溯,也只有姜子牙享受过这个待遇。拜是拜了,刘邦的气可不打一处来。没办法,先忍着。

而韩信见刘邦如此赏识自己,不仅没有收敛个性,反而在刘邦被困之际,与刘邦讨价还价起来——发兵可以,但你要先封我做个“假齐王”。刘邦看到韩信的来信 后,顿时大怒,刚要骂娘,左右赶紧给刘邦使眼色,刘邦顿时明白了,看来还是要忍啊,于是直接封韩信为“齐王”,假的都不封了。

网络配图

但封是封了,刘邦内心却反感 的不行。消灭项羽之后,刘邦就开始算账了。在云梦泽,先是把睡梦中的韩信缴了械,接着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并将韩信降为淮阴侯。即便如此,刘邦还是没有杀掉 韩信的想法。但韩信分明是个不知死活的主,有一天与刘邦论兵,刘邦就问韩信:“你说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兵啊?”

韩信说:“陛下最多能率领十万。”刘邦又 问“那你能率领多少呢?”韩信答道:“我是多多益善。”听到这里刘邦反而笑了,说“既然你那么会用兵,为何还会被我抓住呢?”韩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只能将将……此非人力也!”不久,韩信就被吕后骗到京城,抓起来砍了脑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一生杀过多少人 想想都觉得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还活着的证据曝光,秦始皇为什么只活了49岁,秦始皇的女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必然是建立在森森白骨之上,但是秦始皇所“杀”掉的人远远比其他朝代的多,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秦始皇所“杀”掉的人数。1: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此期间秦始皇共发动战争22次,在这22场战争中死去的人有多少呢?网络配图 据记载当时是死了166万人,但这也只

  • 朱元璋火烧功臣楼 为何徐达没有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和徐达,徐达简介,朱元璋为何要杀徐达

    随着朱元璋建立明朝,有许多功高的大臣,是朱元璋非常忌惮的,他们随着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但是朱元璋怕这些功高盖主的大臣们,起了反心,如果自己活着他们不敢做什么,如果自己死后,我的子孙当了皇帝,也驾驭不了这些大臣,为了庇护自己的子孙,朱元璋便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功臣楼,表面上为了表彰这些有功的臣子,其实朱

  • 明宪宗畸恋万贵妃 奇特的恋情总有奇特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观,明神宗宠爱郑贵妃典故,雨化田和万贵妃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是万贵妃。万贵妃是诸城人,四岁就被选入宫中养育。这个年纪,对于故乡、对于家人的记忆基本是零,万贵妃可以算是生在皇宫之中,长在皇宫之中。最早她是在孙太后的宫中做宫女,问题在于,为什么万氏这么早就被选入宫?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子在宫里能干什么?令人困惑。网络配图万氏长大以后,再

  • 光绪帝要挨打,见大臣像复读机问“丰熟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折子批复,光绪帝死因,康有为和光绪帝对话

    清朝的皇帝中,活在慈禧太后阴影下的同治帝和光绪帝比较尴尬,终生没有掌握过实权。相比之下,光绪帝尤其凄惨,不能御宇天下也就算了,连做皇帝形式上的尊严也荡然无存。按照慈禧的安排,光绪1889年大婚后开始亲政,实际上,一切朝中大事,仍取决于慈禧。光绪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根本做不了主。

  • 崇祯皇帝没有杀袁崇焕,明朝的命运会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崇焕不死能保住明朝吗,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

    大家都知道明末著名儒将袁崇焕,初出茅庐第一战,就在宁远城打败了“百战百胜”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都说袁崇焕是明朝最后的支柱,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脑袋撞墙了还是进水了,反正是一时疑心就杀了,皇帝就是这么任性,也没办法呀。网络配图我是说如果崇祯皇帝朱由检忽然变的心胸宽阔了,不计较袁崇焕的傲气和当年皇太极

  • 揭秘唐朝奸相李林甫为相19年不倒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宰相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唐朝宰相被杀案,郭松龄的真实为人

    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底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独揽,居相位19年,专政自恣,杜绝言路,助成安史之乱。我认为李林甫为相19年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需要李林甫那样的小人替他办事!图片来源于网络稍微懂事一点儿的君王,都懂得为君者要识人,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

  • 荒唐的科举考试:李林甫为阻言路零录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义府和李林甫,李林甫研究,科举考试第一名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让更多的社会低层才俊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当然,历史上也有几次科举考试十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至今仍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图片来源于网络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

  • 煮酒论英雄:曹操为何认为刘备是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喜欢刘备的原因,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为什么都说刘备是英雄

    在《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这回,曹操与刘备煮酒话青梅,刘备从公孙瓒数到袁绍,曹操都说他们不是英雄,还坦白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到底是曹操的试探还是心里话你,反正煮酒完,没多久,刘备找到个机会就跑了,还把徐州给打下来了,把曹操气坏了。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三分真七分假,何况这罗贯中是元末明初

  • 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不敢称帝?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称帝了吗,刘备称帝是在哪一年,曹丕为什么能当皇帝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权。当时的汉献帝刘协,也被曹操所掌控,不论从实力上,还是个人魅力上来看,曹操绝对有

  • 咸丰树立反腐典型:挥泪处死宠信的一品大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处死,奉系军阀郭松龄,凌迟处死是什么意思

    1858年9月,即清咸丰八年八月,顺天府(北京)乡试如常举行,主考官是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柏葰。这场科举考试刚刚结束,深受咸丰帝器重的柏葰即获得拔擢,升任文渊阁大学士。柏葰,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年间曾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兵部尚书等要职,无论治民、治吏、治兵,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可谓能臣良将。此次咸丰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