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蜀汉阵营中谁才是刘备的真正朋友

揭秘:蜀汉阵营中谁才是刘备的真正朋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1/17 16:57:12

东汉末年刘备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小的时候,一无所有。近似于乞丐,刘备的父亲死的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过刘备最后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朋友的力量。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刘备的朋友到底有多少?

早先,刘备曾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去河北大儒卢植那里读书,卢植的名望大高,学问也大。在卢植的栽培下,刘备进步很大,尽管读书不怎么样,但是对于贵族那一套吃喝玩乐,刘备门清。史书上说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时候刘备结交了公孙瓒,此人对刘备的仕途很有帮助。

不久刘备毕业了,不是刘备不想念书,而是卢植受到皇帝的任命,到别的地方去做官,那时候刘备入学没多久,不久学上不成了,就回家帮助父母去卖草鞋。而那位贵族公子公孙瓒,因为家境不错,不久担任了地方官吏。

网络配图

刘备虽然卖草鞋,但是个有理想的人,不久便一边卖草鞋,一边想着自己的宏图大志。曾经刘备小时候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刘邦那样的人一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时候,他又结交了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由于刘备气度恢弘,做事有板有眼,因此有很多豪侠子弟争着和刘备交朋友。不可否认,后来的关羽张飞简雍等人都是这时候的玩伴。

刘备为人厚道,又不信邪,因此一路处处交友。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因为残暴,徐州牧陶谦到处找人营救,可惜总是没人愿意帮忙。这个情况让人非常痛苦,此时此景,刘备毅然愿意挺身而出,只带着三千兵马和关张赵子龙前去营救,巧的是曹操内部出了状况,曹操急急忙忙带人往家赶,此处变卖给了刘备一个假人情。

刘备的举动让很多人钦佩,就连陶谦也建议刘备做州牧。不过刘备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不久陶谦病死,大家纷纷让刘备做州牧,刘备无奈只好照做了。从此毫无根基的刘备渐渐有了立足之处。

不过前进的道路总是有些磕磕碰碰的,不久刘备收留了和曹操交手的吕布。吕布依靠陈宫,结果偷袭了正在攻打袁术的刘备的徐州,徐州失守,不过很多人看重了刘备的义气,继续跟着刘备闹革命。

刘备的朋友圈子很多,具体地说有四类:

网络配图

其一,发小,涿州的老少爷们。代表人物张飞简雍等人,这些人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打了很多硬仗,最后都成了刘备的铁杆粉丝。

其二,受到刘备精神的感染,成为刘备集团最可相信的力量。这些代表人物是关羽赵云等人,他们是刘备的铁哥们。刘备是个有人格魅力的政治领袖,许多刘备的敌人,最后都被刘备说服。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做平原县令的时候,当地有个村民刘平一向看不起刘备,就派刺客去行刺刘备,但看到刘备如此光明磊落,居然感动得和刘备成为好友,最后把刘平交代的事和盘托出。

其三,文人圈的朋友。刘备不仅是武将的龙头老大,在文人圈子里口碑也好。在荆州士人中,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都是当地的名流。这些人知道刘备进驻荆州的新野县,纷纷前来向刘备推荐能人,比如司马徽就曾经把诸葛亮、庞统推荐给刘备。当时人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最后诸葛亮庞统等人果然投奔刘备。刘备待人真诚,对于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刘备居然三顾茅庐,因此当时的文人都对刘备大为赞赏。而且带来的积极意义也很明显,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

网络配图

其四,还有刘备曾经在一起工作的人,比如徐庶,这个人曾经跟着刘备干,后来成为曹操的手下。不过对刘备总是念念不忘。徐庶在临走前曾经给刘备推荐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才让刘备最终成就了鼎足天下的梦想。另外一个叫袁涣的人,是个大才子,后来成为吕布的阶下囚,吕布准备了上好的酒菜,把袁涣请来,让他骂刘备。可袁涣不答应,吕布大怒,拔出佩刀威胁袁涣:“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说:“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於彼。”宁愿一死,也不愿去骂刘备,可见刘备的好在当时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刘备最终能够成就一方霸主,不仅因为自己能够善于识别人才,而且还在于他这个人非常仁厚,善于关心他人体贴他人,能够把这份恩情渗透到对方的骨子里,所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诸葛亮一直到死对刘禅仍然竭力辅佐。在中国刘备的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已成为至理名言,成为很多统治者驾驭臣民的座右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总是被纪晓岚耍,为何他不将纪晓岚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在剧中,和珅总是被纪晓岚耍,和珅却拿他没办法,要知道在当时和珅的官职远比纪晓岚高,权利非常大,和珅要想打压纪晓岚的话,那是易如反掌,但是和珅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只不过是乾隆的御用文人,地位权势远不如和珅,和珅才是乾隆真正的大红人。曾经有学者评价纪

  • 诸葛亮点七星灯续命有没有成功?真神奇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八卦无一不通,在北伐中知自己时日不多,便用七星灯续命,那么最后有没有成功呢?七星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网络配图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为自己续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

  • 清末孙耀廷: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最后的太监是谁,清朝有名的大太监,孙耀庭晚年

    有皇帝的地方就有太监,中国有上百位帝王,太监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在清末有一位太监差点就进不了宫,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廷。网络配图孙耀廷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贴身太监,在清政府倒台后,他还将自己在宫中的见闻写成了书《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前几年这本书还被拍成了电影,场面十分凄惨。网络配图在孙耀廷

  •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葬在明十三陵吗,崇祯为什么厚葬魏忠贤,崇祯重用魏忠贤

    天启七年(1627年)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思宗下令清查“阉党逆案”。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

  • 奸雄董卓肥胖程度:死后他的油脂燃烧好几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到底有多胖,董卓墓,董卓61岁死真实吗

    肥胖不仅是今人存在的问题,古代人依然存在。三国时期大奸雄董卓是出了名的肥胖症患者,据传他死后他的油脂燃烧了好几天。网络配图董卓,三国时期东汉权臣,在乱世中因其残暴的性格使其一路高升,手中所握权利无人能及,废黜少帝刘辩,扶植幼帝,壮大董家势力,逐步问鼎中央政权。董卓的一生,可以用残暴不仁、野心勃勃来形

  • 乾隆为何皇帝不做了:把皇位让给永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皇帝的儿子中继承皇位的是谁,乾隆为什么不立永基太子,乾隆的上面一个皇帝是谁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他在做了60年皇帝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永琰,为后来的嘉庆皇帝。既然乾隆做了这么久的皇帝还可再做几年,为何要传位呢?嘉庆皇帝除了登基后把和珅扳倒之外关于他的事迹很少,那嘉庆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网络配图一、乾隆不希望放权,更不希望继承人打破他

  • 大清朝的衰落从圣母皇太后慈禧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太后为什么不能当上皇帝,皇帝可以废太皇太后吗,清朝覆灭的原因与慈禧太后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贵为圣母皇太后,三次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将大清朝的命运掌握的手中长达四十七年。其实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里,这么吊的只有两个,她就是其中之一。慈禧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撒手归西,到至今,不断受到各个方面的评价。哎,太复杂了,大家自己去看

  • 黄袍加身发生两次 为何是赵匡胤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简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是赤须龙下凡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一个,而本

  • 史上最荒唐的皇帝竟然是他:他都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最恶心的帝王,史上最有趣的皇帝刘病TXT,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爱当木匠的皇帝,迷信丹药成仙的皇帝,被后宫嫔妃争宠吓怕的皇帝……而要说明朝最荒唐的皇帝,绝对是万历皇帝,来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事。疯狂敛财,花样百出古代有些人贿赂大臣,贿赂妃子,贿赂宦官,但贿赂皇帝的估计绝无仅有,但万历皇帝不一样,简直就是个奇葩,天下都是他的,他居然还接受

  • 他不纳善言,结局却是活活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清官纳善,对你难以自持,大清官纳善假传圣旨是第几集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早年是一个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君王。当初,齐桓公从莒地归来,在半路上曾遭到管仲的伏击,在鲍叔牙的调解下,齐桓公坐上王位后非但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对他委以重任,此事还成为了一个流芳百世的佳话。桓公的知人善用,是其扫平九国,一匡天下,成为一代霸主的主要原因。网络配图可晚年的齐桓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