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王羲之与美女书法老师卫夫人的一段情谊

揭王羲之与美女书法老师卫夫人的一段情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3/30 3:12:20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位漂亮的女书法家,更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大名鼎鼎书法家王羲之蒙老师。这位女书法家名叫卫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人,是晋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当时,卫铄为汝阴,即今日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小时候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网络配图

据说,卫夫人留下许多关于书法方面的逸闻趣事。譬如,苏庄村东头有个十来亩大的泊池,叫卫夫人洗墨池。说的是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砚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再譬如“墨汁雨”的趣闻。说的是有年夏天,卫夫人习字,把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和能写的地方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再譬如“给鹅点睛”的趣闻。

卫夫人最传奇的“为鹅点睛”的故事。一次,王羲之画鹅,什么都画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不成,总感觉画的不好。于是,便请恩师卫夫人给鹅点睛。卫夫人接笔便点,谁知,这一点,鹅扑闪一下竟飞了。

说到这里,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卫夫人教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羲之7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卫夫人很喜欢他聪明伶俐,不但尽心教王羲之写字,还爱用前人练字的故事开导、鼓励王羲之。

有一次,王羲之问卫夫人:“老师,我怎样才能尽快把字练好呢?” 卫夫人看到王羲之着急的样子,既可爱,又可笑,便说:“孩子,不要太急了,我先给你讲个墨池的故事吧!那是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芝的人,他为了练好字,天天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蘸着池水研墨练字,从太阳出来,一直练到太阳落山,字写完后,就在池塘里洗涮笔砚,日长月久,洗出的墨汁把整个池塘都染黑了,后来,他的字越练越好,写的草书笔势活泼流畅,富于变化,大家都敬称他为‘草圣’。”

网络配图

王羲之一边听着卫夫人讲述张芝的故事,一边心里在想:张芝为了练好字,洗笔砚的水竟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么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张芝那样刻苦,一定能把字练好。从此以后,在卫夫人的具体辅导下,王羲之练字更加努力了。他也像张芝一样,每天练完字,就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长,原来清澈如镜的池塘,也变成了墨池。后来,王羲之每搬一处,都要在门前的水池里洗笔砚,据说他留下的墨池比张芝还要多。

北宋的文学家曾巩,十分钦佩王羲之的勤奋刻苦精神,特地写了一篇《墨池记》赞颂王羲之。卫夫人教王羲之书法,还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不可骄傲懒散。因此,王羲之随后又学习了张芝的草书,钟繇的楷书,可他还觉得不够,决心博览群书,向更多的书法家学习,把人家的长处统统学到手。后来,王羲之长大了,先后到武昌、九江等地做官。

王羲之每到一地,总记起卫夫人的教导,看看前人留下的碑文题字,他总要细心地临摹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看,认真地琢磨体会其中的特点,用心地悟出个中道理。王羲之看了那些笔迹之后,他练字入了迷,在路上,或者坐下来的时候,也不忘揣摩字的间架结构、气势和运笔的方法。他一边想,一边就用手指在自家身上横一笔竖一道地划,日子久了,连衣襟都划破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问他为啥,他对儿子说:“你以后要破体!”王羲之不断努力地苦练,他的手腕变得很有劲,运起笔来也十分有力。他心里常想:按照卫夫人教的,要揉合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才能有所创新。

网络配图

卫夫人时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宋代学者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卫夫人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成为一个书法高手。后来又成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启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关于卫夫人的书法成就、书法特点以及她和王羲之的关系,许多书法史书都有记载。现略举两例: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唐代学者张怀瓘《书断》记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应为从妹),汝阴(应为江州)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其中,“右军少常师之”一句说的就是曾任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少年时曾经跟卫夫人学习书法。

网络配图

这些记载,都提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及卫夫人书法学钟繇。其书法的特点是婉媚清穆。除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以外,卫夫人还可能是王羲之的姨母。主要依据是郑杓《衍极》和陶宗仪《书史会要》都说“卫与王世为中表”。王国栋所修《王氏宗谱》更在羲之之父王旷条下注明“配卫氏”。

卫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的从兄李式、李廞等都有书名。尤其是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王羲之叔父)和庾翼媲美的程度。发展至唐代,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那样的书法大家。江夏李氏,东晋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氏书法的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李式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

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张怀瓘《书断》在介绍李式时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卫夫人)”就是证明。古代好的书迹不易看到,笔法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史上得以善终的10位开国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些功高震主的开国名臣们能在老虎身边长期的装黄牛,最终没被老虎吃掉,着实不容易啊。1,周勃(西汉)要论起西汉开国将领的功勋,周勃肯定无法和韩信等名将相提并论,如果说汉初三杰以及英布等人都是汉朝建国的谋略家的话,那么周勃则可算是汉朝开国的急先锋。从沛县起事开始,老周就跟随刘邦南征北战

  • 被遗忘的抗金名将 部下凌迟前吓死刽子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抗金名将有很多,像岳飞早已是妇孺皆知了,当然,也有很多曾经献身于抗金的英雄,因为种种原因,而不为世人熟知。这其中就有一位,叫李彦仙,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看作第二个岳飞,因为他也是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的牛人。李彦仙原名叫李孝思,为人很重义气和气节,当金兵寇犯汴京时,他四散家资,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300

  • 史上最可怜的皇帝 因无后预娶孕妇借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武宗非常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以往的迎春仪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图案,进献给皇帝,谓之“进春”。这一次,武宗亲自设计迎春仪式,花样百出。武宗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

  • 春秋最悲剧的一个霸主,亲妈帮亲弟弟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历史的第一个主角当属于郑庄公。郑庄公这个人,身上集合了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所有的优点,也沾染了政治黑缸里所有的缺点。而郑庄公最黑的一段历史应该就是不顾亲情,杀死手足弟弟。《左传》开篇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也是《春秋》记录诸侯列国史实的第一件大事。郑伯就是郑庄公。段是他的弟弟,因最后出逃

  • 清朝最悲哀的皇帝光绪帝真正死因只有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帝是清朝末年时的皇帝,他其实原本不可能接任皇帝之位,因为同治皇帝英年早逝,但是又没有留下储君,所以只能把当时身为亲王之子的光绪给“拿来用下”。注意这里是拿来用,对真正拿来的就是慈禧太后,在慈禧的操纵下,光绪皇帝入宫,成为了大清皇帝。网络配图但是光绪帝一生比较悲情,他是慈禧一方一手建立的傀儡,没有

  • 古代最仁慈皇帝:臣子叛乱3次都不追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中国,皇帝这个位子是至高无上,谁都想坐一坐,因此叛乱、夺权无数。而往往皇帝对待反叛者,那也是凶残至极,以扼杀其反叛之心。如清朝皇帝,对待反叛者那是一律凌迟处死,而且动不动就割上3000多刀,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下面这位皇帝,堪称最为仁慈,臣子们三次反叛他,领头的都不杀,其他人在杀之前,还把他们放

  • 究竟什么原因让宋高宗非要杀死岳飞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其麾下的岳家军曾令金兵闻风丧胆,金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面对如此的忠臣良将,为何最后还是落到“莫须有“罪而死?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因素:网络配图众所周知北宋自太祖皇帝以来,一直对武将是不信任的。重文轻武,守内虚外,要保持

  • 汉桓帝是如何铲除外戚,开启亲政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桓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知道在东汉时期,不仅有太后垂帘听政,还有外戚专权,而作为皇帝来说,是很憋屈的。想要亲政的话,首先熬死太后,然后除掉外戚集团,才能真正的开启亲政之路。而汉桓帝刘志却是因为一个女人,才下定决心铲除外戚,开启了他的亲政之路。这是怎么一回事

  • 李自成能够轻而易举消灭明朝 42天后为何会被清军赶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和清军打过吗,李自成为什么能灭了明朝,为什么李自成打不过满清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末李自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自成小时候的经历,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差不多,都曾给地主家放牧。只不过李自成要好一点,后来混个了职位,在银川驿站中当差。没想到的是,到了明末清初,李自成丢掉了这份工作,无以谋生的他,最终决定起义。李自成手下一开始,也就十几个人,之后不断

  • 14岁登基,8年灭四国,此牛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从最初的一个边陲小部落,到逐步发展崛起,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前后共计700年。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这个实现霸业的过程中,秦国涌现出了很多雄才伟略的君王,计定谋略的能臣,征战四方的良将,然而,先有明主,之后才会有能臣武将,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比较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