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陈廷敬官居何位?后人是如何评价陈廷敬的

清朝陈廷敬官居何位?后人是如何评价陈廷敬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1/13 16:00:07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于陈廷敬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成为众多文人学士笔下的灵魂人物,当代作家跃文所著的《大清相国》中便塑造了陈廷敬为代表的大臣群相,书籍中反映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官场中的人物面对眼前之事所作出的决定,再现了历史官场中的斗争和矛盾。

而陈廷敬作为身居官场五十载的人,曾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就算辞官也会被重新召回任职,可见其贡献之大。因而作者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从他的身份描写清朝官场的风云变化,在那个残忍的官场中,一位清廉能干的陈廷敬是如何将政治风气转向清明,又是如何凭借其精明不懦弱的品性捍卫自己的权力,保障着百姓的利益。此书描写了陈廷敬的一生,从初出茅庐到官场的青涩和被人陷害,到认识到官场黑暗腐败,竖立改变和惩治贪官的决心,展现了陈廷敬在官场洗礼下性格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便是为国尽忠和为民服务。此书展现的是一个历经种种不安,但终不该初心,为国尽忠的陈廷敬,深受后世人的敬仰和佩服。

陈廷敬和张廷玉均为清朝文臣,深受器重,两人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陈廷敬生平勤于写作,所写诗体清雅醇厚甚得康熙夸赞;张廷玉文思敏捷常能将文谕写的十分有有条理,非一般人能企及,还参与编史之事。陈廷敬和张廷玉两人最大的相似点便是清正廉洁,忠国爱民,十分抵触贪官污吏,在整顿官吏清楚朝政不良风气上煞费苦心。陈廷敬认为朝廷官员贪污的源泉是因为奢侈,要使官员能够廉洁必须要让他们养成节俭的良好品质,正是因为奢侈之风的盛行,使得大家竞相攀比,成为一种不良风气,遂贪污、犯法的行为日趋严峻。遂向皇帝提出此谏,得到康熙帝认同,遂行。

张廷玉也是一个十分痛恨贪官污吏之人,虽是个生性宽厚之人,但面对官员却十分严厉,不允许有和差池,更不允许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当时他为吏部主管时,得知有张姓官员老奸巨猾,人称“张老虎”,杖权弄势,使好多官员和百姓受到伤害,因此张廷玉不顾众人的阻拦,严厉惩罚“张老虎”,于是张廷玉一时之间被大家称为“伏虎侍郎”。张廷玉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倍受器重,曾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晚年较为坎坷,欲告病还乡但不被允许,乾隆帝执意挽留,且多次告辞惹怒皇帝,多次被降旨切责,最后病逝于宅中,仍配享太庙,他也是清朝中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陈廷敬是平和时期为官的典范,他自由才华过人,五岁时便开始读书,九岁时便能作诗,十九岁时中举人,二十岁时中进士,开始他为期长达五十多年的从政生活,多大二十八次的升迁,历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等职位,为康熙出谋划策,为国为民。关于陈廷敬的评价,康熙在陈廷敬逝世后对他的挽诗如下:“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所讲述的便是陈廷敬功名之大,文学诗赋精通,康熙对失去这名大臣甚感悲哀之类的。

其中康熙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便是这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帝认为陈廷敬为人宽厚,老成谨慎,不论是处理朝政之事或是文学方面超凡卓越,可见陈廷敬在康熙帝心中所占分量之达。而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中对陈廷敬的评价是“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王跃文很好的概括了陈廷敬的一生和品性,在他写陈廷敬这个人物之前,他并没有很大幅度走进公众视野,这部小说使更多人开始了解他。陈廷敬具有超凡智慧而且精明能干,为政清廉,杜绝贪污,尤其注重举荐贤人,一心为国为民。

陈廷敬为清朝大臣,比康熙大十六岁,曾为他老师,为政清廉,《清史稿》对陈廷敬的评价为“清勤”,他对贪官污吏的行为甚是不喜,而且还曾严厉警告家人不得收取他人之礼,为杜绝贪污之事下了很大的功夫。陈廷敬从中了进士入宫为官,可以说是庶出为官,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但却经历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官场生活。还担任《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一职,虽他在世前并没有见到《康熙字典》的出版,但这个字典能完成是有他很大的功劳的。1712年,对于当时来说高龄陈廷敬老死相位,生前深得康熙帝器重的他不仅率众臣吊祭,亲笔为他写了挽诗,赐予他祭奠典礼,甚是隆重,以表示对陈廷敬的尊敬的缅怀。

陈廷敬的祖坟位于沿阳城县皇城村的静坪山处,山上的一座“紫芸阡”石碑便是祖坟所在之地,而在这个石碑北边,有一座碑亭,亭内的石碑便刻着康熙帝为陈廷敬所写的挽诗了。因此地石碑林立,故陈廷敬墓也被称为“紫芸阡碑林”,而“紫芸阡”这三个字是由陈廷敬的弟弟所书。而陈廷敬的墓在祭亭通道的东边,坟墓前立有石碑,碑文是由陈廷敬之子所书,据当地村民了解到,陈廷敬是和自己的两位夫人合葬的,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子孙先后也葬在此墓的周围。因来此地参观的游人较少,故得到很好的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常遇春是哪个族的人?常遇春有几个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常遇春的妻子为蓝氏,和常遇春共育三子一女。常遇春的妻子名叫蓝彩云,弟弟是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和常遇春结婚后,蓝玉生下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为常氏,被后人称为元妃。常遇春的妻子比常遇春小两岁,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妻子蓝氏为开平王夫人。常遇春妻子去世后,朱元璋命令将蓝氏葬于龙山厂

  • 文天祥在南宋哪年考取了状元?他是民族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义凛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为什么备受尊敬呢,或许可以从文天祥简介中找到答案。文天祥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县,从小家境优渥,酷爱读书,对县里的历史名人欧阳修(谥号“文忠”)等人很是推崇。他对着欧阳修的画像说:

  • 姜子牙帮武王伐纣后 周武王给姜子牙的封地是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封了齐国国主,他的亲民政策让齐国成为了当时特别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爱民政策体现在对身份低位者的进言也能够耐心倾听,如果这个人身份很高,但是说的话没有道理,他也不会听。周武王将齐国给了姜子牙,姜子牙带着随从走马上任,刚到一个茶馆歇息时,便听到有几个路人在说话。一个人说,看这个人走的不急不慢的,肯

  • 伍子胥的父亲是谁?他父亲忠诚为何遭君王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本名伍员,字子胥,本是楚国椒邑人,后又逃到吴国,在吴国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伍子胥的父亲姓伍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后来太子建受到太子少傅费无极的陷害,被牵连处死。伍家兄弟二人只有伍子胥一人逃脱楚兵的追捕,他的兄长和父亲都被楚平王处死。历经艰难逃出楚国的伍子胥来到吴国,刚来吴国的伍子胥苦于

  • 后赵皇帝石虎是个什么样的人?石虎是第几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国君,后赵的建立者是石勒,石勒并不是石虎的亲生父亲,只是石虎的叔父,但是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却将石虎视作亲生的儿子养在身边。石虎生性残忍,从小就是人们眼中的“熊孩子”。后来石勒将石虎带在身边,四处征战沙场,石虎也为石勒立下了许多战功。战功卓著的石虎逐渐的高傲起来,导致石虎在多场

  • 包公遗骨今何在?部分头盖骨保存在安徽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2015年初,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开始关注“包公遗骨”,欲破译包公基因密码,此前该研究团队首次确定曹操家族DNA类型,受到极大关注。据参与此次研究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王迟早介绍,包公作为著名历史人物,从基因层面上厘清包氏后人和包公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但要想破译包公DNA密码并非易事

  • 楚威王在位期间有何作为?关于楚威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楚威王,姓芈,是楚宣王的儿子。他是战国时期出国的君上,继承了父亲开拓巴蜀的局面。他在位以来是使楚国国家事物发展最快最强的君王,他的一生都在为恢复楚国的千秋霸业为奋斗目标,力求楚国时战国之首。他的一生战绩赫赫,在楚威王二年的时候,当年秦国内部发生暴乱,商鞅被秦王杀害。因此,楚国同韩国、赵国一起奉行“连

  • 齐王李元吉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元吉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最小的孩子时最受宠爱的,但是李元吉却不受父母待见,原因就是他一出生就天生皮肤黝黑,面目凶煞,父母见到他这个模样非常惊讶,从此就对他非常厌恶。这个李元吉不仅长得很不好看,而且为人阴险狡诈、非常凶残,而且还沉溺女色,经常做出

  • 姜子牙的师傅是谁?姜子牙被封为了诸神之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这个名字听说的最多的就是在《封神榜》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姜子牙名叫姜尚,姜姓、吕氏、字子牙、别号是飞熊。姜子牙作为齐国的始祖,在83岁高龄帮助周文王伐纣。著名的姜子牙是哪个朝代的呢?姜子牙在商朝纣王统治的时候在朝为过官,但是纣王荒淫无度让姜子牙受不了就隐居山林了,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姜子牙发明了很

  • 战神白起多大开始从军?白起为什么叫作“杀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又名公孙起,芈姓,战国时期秦国郿人(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白起与李牧、廉颇、王翦齐名,并称“战国四将”,其中白起号称“人屠”、“战神”,位于四将首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将领统帅。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同时被评为自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个出色的将领统帅。相关史书曾记载:所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