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将军乐毅两次遭受离间:为何都能化险为夷?

大将军乐毅两次遭受离间:为何都能化险为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00 更新时间:2024/1/5 6:38:48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这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往往都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所以,如何避免受人挑拨离间,便成为后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名将乐毅,在帮助燕国攻打齐国期间,也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最终乐毅都大难不死,成功逃过一劫。这里面,是否有值得后世借鉴之处?乐毅第一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三年(公元前281年),当时乐毅已经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正在攻打齐国最后两城莒和即墨。

由于齐国田单组织军民奋力抵抗,因此乐毅攻打莒和即墨,花了三年时间仍然未能拿下,于是有人便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们不知道“有人”到底姓甚名谁,不过这个“有人”的挑拨离间确实厉害,句句诛心,如果遇到一个耳根稍微软一点的糊涂君王,此时的乐毅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所幸的是,此时的燕国君王是燕昭王。在整个战国时期,在燕国所有的君王中,燕昭王无疑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明君。他面对这种诛心的挑拨离间,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采取措施极力维护乐毅,令乐毅逃过第一劫。

当时燕昭王听罢离间之言,他的应对之法是下令大摆酒宴,在大庭广众之下拉出挑拨离间之人狠狠地斥责一番,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挑拨者处死,接着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及上百辆属车,派宰相侍奉送到乐毅那里,立乐毅为齐王。燕昭王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目的是为了杜绝类似的挑拨离间再次发生——当然也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做给乐毅看的——不过我们且不论燕昭王的内心是否因为离间而对乐毅的信任有所动摇,单从燕昭王的言行来看,他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明智而高明的。他的这个决定,绝对不亚于后世汉高祖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的故事。

果然,乐毅接到燕昭王的册封,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誓死效忠燕王。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又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燕昭王作为一国之君,作为乐毅的上司领导,其所表现(至少是表面上)出来的对乐毅的信任与宽容大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乐毅第二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五年(公元前279年),当时燕昭王已经去世,接替燕昭王职位的是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收到这个情报,便派人去燕国挑拨离间,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举行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城破受害了。”

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加上耳根子软,又没有燕昭王的手段,果然中了齐国田单的挑拨离间之计。于是派将军骑劫前往齐国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燕惠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使了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投奔到赵国去了。良禽择木而栖,虽然乐毅曾经信誓旦旦地对燕昭王表示要誓死效忠燕王,但在他看清燕惠王的真面目后,在他发现燕惠王这棵注定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并非自己的栖身之地时,乐毅见机行事,果断作出抉择,毅然决然投奔赵国,实在是明智之举。试想,如果乐毅当初傻愣愣地回到燕国,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下场?正是由于乐毅果断而明智的决定,才让他没有因为田单的挑拨离间而陷入险境,才让他再次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蜀汉开国名将黄忠:62岁单挑魏延71岁刀劈夏侯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二十四名将排名,张飞乘胜长驱绝地反击,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

    在三国人物中,黄忠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个遗憾的英雄。良马当遇伯乐,好马得配好鞍。黄忠就是一个奋发于沙场的好马。可是多年来,他一直在韩玄这位庸主手上,直到61岁才遇明主。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他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

  • 同位于战国四大名将行列 王翦和白起谁厉害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翦和蒙恬谁厉害,王龁王翦关系,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

    可以说秦灭六国,其中就有5个是王翦父子所灭,虽然说王翦只是灭了三个国家,其中他灭的两个国家实力都算雄厚的,无人敢说赵、楚弱,因此他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

  • 揭秘: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谁?他们结局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虎上将最后的结局,战国四大刺客,战国七雄四大名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武将有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不过,武将功成之日,或许就是皇帝“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刻。在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不仅让苏秦、张仪等合纵连横家登上历史舞台,更让一群军事统帅逐鹿中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在《千字文》中,曾经用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赵括失败的真实原因,长平之战赵国自作自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爱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气等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括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为白起成神的背景。那么,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首先,战国

  • 王莽“复古”称帝后是怎样对原来的汉朝进行改革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怎么打赢王莽的,王莽娶了自己的女儿,刘秀与王莽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

  • 汉平帝是怎么死的?汉平帝的死与王莽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政君和王莽什么关系?,王莽死后谁继位,王莽怎么灭亡的

    汉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弟兄。二弟王曼的次子叫王莽。有些大臣吹王莽好,汉成帝就封他为新都侯,后来又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掌握朝廷大权。王莽用心搜罗天下人才,远远近近一些知名之士都来投奔他。公元前7年 ,汉成帝死了,新君即位,就是汉哀帝。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哀帝即位六年也死了,王莽就立了一

  • 卫国南子是个怎样的人?卫国南子和孔子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为什么去见南子,南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孔子喜欢南子吗

    南子,春秋时期的女政治家,原为宋国公主,之后嫁给卫灵公为夫人。南子秉性比较淫乱,见宋国公子朝长得比较俊美,便与他私下勾结。卫灵公却没有阻止,反而纵容南子,召见公子朝让他在洮地与南子相会。卫灵公的儿子蒯聩知道南子的事后非常的生气,就对家臣戏阳速说:“和我去拜见夫人,夫人见我时,我回头看你时,你就杀死她

  • 王莽为何要追杀刘秀?最后刘秀又是怎样获救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莽为什么要找刘秀,王莽追刘秀真吗,王莽追刘秀旧址在哪里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汉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儿,生下一子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非杀掉刘秀不可。正在危急时刻,一个忠臣巧使掉包计,用自己妻子刚生下的女儿将襁褓中的刘秀换了过来,对外保密,说是自己的儿子,后来不知道怎么被王莽知道了,下令追查,看掩藏不住,就叫刘秀连夜只身逃出京城长安。那时,刘秀

  • 大人办不到的事 他一个12岁小孩轻而易举办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人面膜12岁小孩可以用么,6到12岁儿童用什么牙膏好,搞小动作的人成不了大事

    秦国能统一天下,被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众多的人才。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位,他虽然没有商鞅、范睢、白起、王翦那样的手段,可小小年纪能如此洞察人性,也着实罕见,他就是甘罗。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甘罗是名门之后,他爷爷甘茂曾经做过秦国的丞相,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在文信侯吕不韦

  • 秦始皇为何会敬重寡妇清?是被她的人品所感动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为什么对巴寡妇清好,巴清与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