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传奇女性窦太后,是贤后还是权后?

汉朝传奇女性窦太后,是贤后还是权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2/4 11:30:30

汉朝传奇女性窦太后,她是贤后还是权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原本窦太后是官女子,并且负责服侍吕太后,但吕太后打算将宫里的女子分配到各个诸侯国去,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窦太后。此时思家心切的窦太后就想要去赵国,因此花钱买通当时负责的宦官,并且一再嘱咐到“必置我籍赵之伍中。”;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因为宦官的失误,使得窦太后被安排去了代国,即使是百般不愿意,可还是没办法违抗法令。但窦太后所预料不到的是,这一行所改变的是她的一生。

在《史记·外戚列传》中有记载“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在同行的四位女子之中,唯独窦太后得到了刘恒的宠幸,并且很快窦太后就有福气的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其中也包括了未来的汉景帝刘。在之后刘恒成为汉文帝,此时刘恒的正妻已经去世,此时薄太后则是建议立太子之母为皇后,加上刘恒早年丧子,刘启则成为了太子,这也使得母凭子贵,就这样窦太后从一介宫女逆袭成为皇后。

但是这也的恩宠并没有持续太久,《史记·外戚世家》之中描述“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突然的失明导致窦太后一度失宠,而帝王本身就多无情,随着后宫里女子越来越多,窦太后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史记·袁盎列传》中也有着这一悲惨事实的记载“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汉文帝宠幸慎夫人,就像是当时宠幸窦太后一样,虽然窦太后此时已经成为了皇后,但是慎夫人却能够和她平起平坐,这种心中郁闷只有窦太后才能理解。不过窦太后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在成为太后之后,并非皇后时期。

失责之宠

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都是窦太后的儿子,但是窦太后却是一个偏心的母亲,虽不至于影响到刘启的皇位,但几次都表现出了希望梁王可以继承大统的想法。《史记·梁王世家》中记载“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那么窦太后有多宠小儿子刘武呢?《史记》里也做了描述“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出行情况如同天子,而且还有天子旌旗,这也和天子无异了。

但即使如此窦太后还是感觉不够满足,《史记·梁武王世家》中记载“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为了讨自己母亲欢心汉景帝则在酒后说了将来让梁王继位的事情。而窦太后的态度则是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依旧是很高兴。如果说这还只是含蓄的表现,那么之后则是实际的行动了。

“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这说的是梁王入朝的情况,因为得到太后庇护,所以都可以不用回到自己的封地,且日常活动和皇帝无异。之后在汉景帝废除太子时,“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此时窦太后干脆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直接提出了让汉景帝将来传位梁王的提议。若不是大臣的极力阻止,恐怕这会成为汉朝时期的首个兄终弟及的案例。所以窦太后在政治方面有过单凭喜好的自私行为,特别是在储君选择上,一度想要左右汉朝帝王的走向。而这种行为是失责的,因私人感情抛弃君臣礼法不顾,也没有想象之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左右帝王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一个母亲,更是帝王的母亲,窦太后在很多时候都凭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事情。例如《史记·外戚世家》中所记载的是“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因为自己喜欢黄老之术,所以要求甚至强迫帝王、太子和外戚去学习黄老。当然若只是仅限于家庭之中倒也无所谓,但窦太后却插手了朝堂事务。

《汉书》之中记载“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人圈击彘”;这是说当时的辕固看不起黄老之术,甚至嘲笑这是小人之书,太后一怒之下将辕固圈禁起来和野猪搏斗。要不是因为汉景帝的及时救援,辕固则是危在旦夕。而窦太后的这种行为都是一种僭越,正常来说后宫都不得干预政事,但窦太后不但是干预甚至决定大臣生死。

《汉书·叙事》之中对窦太后的评价是“窦后违意,考盘于代”;这意思是说窦太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去了代国,才有了之后的荣华富贵。但这原本是违背了窦太后意志的,窦太后本身想要去赵国,这样也能离家里更近,殊不知一个失误倒是造就了传奇的一生。但窦太后身为女性是没能够摆脱原有的身份,也就是无法站在高层次上思考,缺乏了政治智慧。虽然为人并不讨厌,但很多时候给帝王带来了麻烦,而且间接性害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使得兄弟离心,一度刀兵相见,这源自于母亲的偏心,更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秀清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如何评价杨秀清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创建者之一,是太平天国能够打下大片疆土的重大功臣,可以说杨秀清优秀的军事眼光是太平天国成功的一大倚仗,也是因为他的权势过于膨胀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内部争斗,因此后人对于杨秀清的评价褒贬各异,后人大部分认为他既是太平天国的功臣也是灭亡的罪魁祸首。杨秀清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的时

  • 吴三桂有没有称帝?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影视剧中,吴三桂基本上都是一个反面人物塑造的,吴三桂一生叛明、反清反复无常,这样见利忘义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群众谴责的对象。纵观其一生,吴三桂心狠手辣,老奸巨猾,是典型的野心家。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真的如电视剧中所说的那样奸诈吗?吴三桂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呢?吴三桂是历史上大

  • 揭秘:孙承宗是被多尔衮用马活活拖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被后人誉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他是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主义者,曾是朱由校的老师。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连失败、边防危急的情况下,他力挽狂澜,逼后退努尔哈赤七百里,但最后孙承宗在保卫家乡中去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孙承宗是怎么死的呢?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河北人,出生于1563年,是明末军事方面的战

  • 女将军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至今留有英名的女将军有很多,但是仅载于文学、戏曲之类的作品,其武艺、战功均有杜撰之嫌,被称为女将军的仅有4人,秦良玉就是其中一个,其余三人为妇好、平阳昭公主、杨国夫人,那历史上的秦良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期战功显赫的女将军。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

  • 宣华夫人:从一国公主沦为敌国宫女的凄惨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宣华夫人是一个悲情的亡国公主,曾经也是过着无忧的日子,然而陈国被攻占后,作为陈后主的妹妹被送入隋朝皇宫,开始了他不由自主的余生。天生的美貌和南方女子独有的气质让其被隋朝两任皇帝宠幸,但心灰意冷的宣华夫人并不因此而感到荣耀,年纪轻轻就死了。宣华夫人本来是陈国先帝的女儿、陈后主的妹妹,陈国亡国后,结束了

  • 秦武王嬴荡是怎样的皇帝?嬴荡是被鼎砸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328—前307年),秦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嬴荡即位,他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和任鄙以勇猛力大闻名,秦武王就破例提拔为将,给予高秩厚禄。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

  • 闯王李自成的老婆高桂英的巾帼英雄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在许多清朝文人笔下,李自成总被诋毁,甚至连她的妻子也常常被抹黑,有人说李自成的高皇后高氏是被李自成掳掠来的,那么高氏是谁,她又是怎么死的呢?闯王李自成皇后,人称高皇后。原名高桂英,和李自成是老乡,高立功的妹妹。是军队忠贞营的主要领军人物。李自成当年在延安拜师学艺,因爱好打抱不平,打

  • 楚霸王项羽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项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

  • 秦始皇嬴政一生有何政绩?秦朝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

  • 真实的年贵妃是什么样?年贵妃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也是历史上的年贵妃,又称为年妃,年贵妃的一生一直处于哥哥年羹尧和丈夫雍正的阴影之下,那么这样一个出身背景的华妃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年羹尧的妹妹是年贵妃,年氏的具体出生年月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她死于雍正三年,据考证,年氏大概于康熙五十三年嫁给雍正,进入雍亲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