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秦始皇对文人的要读有何转变?为何会这样?

历史上秦始皇对文人的要读有何转变?为何会这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00 更新时间:2024/1/24 19:27:17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个事件,被称为“焚诗书、坑术士”更为恰当一些。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固,一直在致力于文字、货币、制度的统一和融合,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文化融合。最初阶段,秦始皇的确对六国文人非常尊重,且尝试接纳六国文化,但在一切均遭遇失败之后,秦始皇开始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企图毁灭六国文化传承,强行达到融合。

秦始皇也曾善待六国文人,尝试促进文化融合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使得这个新生的国家得以万世传承,秦始皇一直在致力于促进各方面的统一和融合。而其中最为艰难的,便是文化融合,由于天下长期分裂,各国早已诞生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例如楚文化、齐鲁文化等,而且文化壁垒已经极为坚固。

为了促进文化融合,秦始皇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

1、接纳六国文化。面对矛盾重重、严重排外的六国文化,秦始皇最初采纳了容纳的态度,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秦始皇便进行了接纳;而秦始皇的“大咸阳”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这种道家学说;“泰山封禅”则代表了对齐鲁文化的认可。

2、设立“博士”制度。因为文化方面的排斥,使得秦国新政也很难得以推行,于是秦始皇又设立“博士”制度,以六国士子充任,虽不具有实权,但却允许他们参与国事讨论、政策制定。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从天下大势的角度,换取六国士子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影响和引导天下百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秦始皇的这种尝试,均已失败而告终,而这也是促使“焚书”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接纳六国文化遭遇失败。秦始皇对六国文化的接纳,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成功争取到了徐福侯生、卢生这样的少数投机者,并未获得广大士子的认同。例如秦始皇的“泰山封禅”,这本是秦始皇接纳齐鲁文化的一个标志,然而在70余位等候在此的儒生博士将封禅程序告诉秦始皇后,“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秦始皇并未采纳齐鲁当地的封禅之礼,而是以秦国祭祀天地的礼仪而进行。结果,就因为中途遭遇风雨,而山东儒生博士“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竟然遭到了讥笑。(《史记·封禅》)

2、设立“博士”制度遭到冷遇。对于秦始皇设立的“博士”制度,六国士子虽然多有充任,但这些“博士”不仅对于秦始皇的努力不领情,在参与国事之时极为怠慢,甚至在秦始皇设宴款待他们之时,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而且,对于秦始皇出台的新政,在参与讨论之时他们通常一言不发,而一旦离开朝堂,他们又往往私下进行非议,反而对新政的推行造成了负面影响。(《史记·秦始皇本纪》“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眼看自己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在采取缓和矛盾的方式促进融合失败之际,秦始皇采取暴力手段强行推行文化融合,几乎已成定局,而引发“焚书”事件的导火索,很快就来了。

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廷辩成为了最终导火索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余位官吏、“博士”出席了此次宴会。宴席开始之后,仆射周青臣首先上前,对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进行了一番歌颂,虽然“博士”们的态度依旧冷淡,但宴席的整体氛围倒还尚属融洽。然而随着齐人淳于越的出列,宴席气氛开始急转直下。

担任“博士”的齐人淳于越上前,对秦始皇说道,“臣听说殷、商统治天下一千多年,皆因分封子弟功臣来辅佐自己。而陛下您坐拥天下,您的子弟却仅是平民百姓,如此一旦出现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弑君夺权的大臣,在没有人辅佐的情况下,您靠什么来相救呢?不遵照古人分封天下而能够长久统治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如今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陛下,这是在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应该做的。”

对于淳于越重提分封制度,秦始皇听后虽然不悦,但仍然强行压下了怒火,而是将这种言论交给臣子们来讨论。作为秦始皇的坚定支持者,李斯立即出列,对淳于越所说进行了驳斥。

在对淳于越的言论进行全面驳斥之后,李斯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终极建议,“臣请求命令史官把非议秦国书籍的全部焚毁。除了博士官署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令各地官员负责收集烧掉。对于议论《诗》、《书》者处以死刑,议古论今者满门抄斩。如果有官吏知道却不上报的,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没有烧掉的,处以黥刑(脸上刺字)之后罚去筑城四年(城旦之刑)。而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记不在去除之列。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

关于李斯对淳于越的驳斥,《秦始皇本纪》中有详细记载,在此就不赘述了。“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后,下令道,“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焚诗书”行动便开始了。

综上所述,“焚书”事件可以说是秦始皇在尝试以怀柔政策融合秦文化和列国文化失败之后,采取的激烈手段,是秦始皇为了各项政策顺利推行、维护统治稳定所采取的必要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多次退隐又多次被召回的李泌,他为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泌是唐朝中期名臣,经历了唐玄宗、苏中、代宗、德宗四朝,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辅翼朝廷,运筹帷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山人”李泌走上政治舞台,辅佐唐肃宗为反叛乱、力挽狂澜、救亡图存的布衣。李泌深得信任和器重,多次退隐,多次被

  • 司马师作为西晋的皇帝 这个身份为什么会成为西晋灭亡的“蝴蝶效应”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司马师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师作为西晋的皇帝,西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事情和他有关系吗?汉末三国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兄终弟及”:一是孙策传位于孙权;二是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不过两个弟弟给哥哥的身后待遇却大为不同,孙权称帝后仅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 曹植“七步成诗”,但历史上还有“三步成诗”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大家都有听过吧,他的才华确实令人佩服。但在历史上,这两个“三步成诗”的诗人却鲜有人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这两个诗人大家也并不陌生,而且应该说是如雷贯耳的两个名字,一个叫柳公权,一个叫寇准。那为什么又说“少有人知”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三步成诗”的故事

  • 曹魏国都守卫森严 司马家族是怎么养活三千死士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师三千死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魏洛阳地区戒备森严,司马师是怎么养出“三千死士”的?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曹叡死后,司马家族迅速崛起,以司马懿为首的父子三人,可以说每一位都是文武双全杰出的政治野心家。不管是为了最终篡夺帝位,还是消灭目前的政治对手,司马家族

  • 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话题,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比如说到项羽就会想到虞姬,霸王别姬;说到唐玄宗就会想到杨玉环,长恨歌等等,所以可见人民群众对这种精彩爱情故事喜闻乐见的程度。在汉代,有一男一女之间产生的爱情故事可算是中华历史几千年来的佼佼者,

  • 刘邦觅得新欢后并没有处死吕雉,他是何打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与戚夫人是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结发妻吕雉,即后来的吕后,他是刘邦的结发之妻

  • 既然荀彧一生以汉臣自居,但他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要论功劳最大的非荀彧这个王佐之才莫属了,他先是向曹操推荐了有鬼才之称的郭嘉,后来又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荀彧既然一生以汉臣自居,但他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首先,荀彧一心向汉确实是真的,但可惜天子不在刘备手上呀。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荀彧也唯有跟着曹操一起,才

  • 刘备在白门楼上让曹操杀掉吕布,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白门楼吕布殒命,这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和曹操交战兵败被擒,同被擒的还有陈宫、张辽等。而当时刘备、关羽、张飞则在曹操军中。曹操在白门楼处置吕布、张辽、陈宫等人时,他本有心收降陈宫放他一马,但陈宫以曹操是奸诈之人而誓

  • 张昭在东吴是何地位?他为何没能成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乱世,群雄逐鹿,孙坚之子孙策利用中原大乱之际,趁势夺取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业。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悄悄调集兵马、部署将领。当初,孙策杀死许贡。许贡的幼子与门

  • 刘璋统治时期和刘备统治时期相比 百姓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璋和刘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与刘璋统治时期相比,刘备等人得到四川后,百姓生活是什么样的?东汉末年,刘备以仁义著称,人们都尊称他一声刘皇叔。而诸葛亮也一心想要兴复汉室,救百姓于水火。因此刘备刚开始的时候,得到了百姓的厚爱。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