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为何没有毁灭文化

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为何没有毁灭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4/2/3 21:10:21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秦始皇时常被后世批评是暴君,实行的是暴政,其中的一条依据就是他焚书坑儒。那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如果从他身为一代帝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就是一次统一思想文化的运动,是对帝国统治有利的事情。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是纷扰混乱的春秋战国,而在这乱世却迸发出最为强烈的思想火花,也就是先秦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流传最广泛、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现在看来,他们为中国创造了最灿烂的思想文明,使中国得以与同时期的希腊文明媲美。但是对于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而言,百家相争是混乱,是隐患。虽然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因为他要消除隐患,加强专制的思想统治。

焚书在前,坑儒在后,焚的是除医药、卜筮、农业有关之外的所有书,坑的其实也不是表面上的儒士,而是方士。焚书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改革者,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中央集权等等措施都是他首创,而那些书尤其是儒家书籍最大的特点就是师古,就是崇尚上古或者西周,此外大多和法家相悖,这样的思想对于运用法家思想的秦朝而言是危险的。而坑儒是因为,这些方士欺骗他可以寻仙访药让他长生不老,而秦始皇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后一无所得所以恼羞成怒,而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方士也学儒家或者穿儒士的服装所以被认为是儒士。毛泽东对此的评价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见他赞成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度。不在继承像战国时期一样分封自己的帝国,而是将这些国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划分为36个郡县,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之一政治。一次宴会上部分大臣斥责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听从大臣李斯的建议后,实行焚烧儒家书籍的的指令,便出现了历史上的“焚书”一事。一年之后,有两个书生本来任命给秦始皇炼就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他们认为秦始皇贪欲念很强,吃了药也是浪费时间,于是就豁然请辞。秦始皇得知后大怒,又想到每次都在书生手里求不到仙药,于是下令将国内多达四百左右数量的方术之士和书生统统活埋,便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坑儒”。

不久之后,国内四处起义,出现了反秦高潮,秦朝逐渐灭亡了。汉朝建立后,那些在秦朝政治中受到边缘化的书生,因为受到文化重建的影响,又回到了政治中心。后来汉武帝在位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才得以站在正统的地位。从古至今,文化是一个民族恒定的一个支撑点,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所以在中国历史的国度里,一个统一的政治就需要从文化当中寻找并获得自身自由。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表现正是体现了对自己的统治经不起文化的质疑。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也正是自身统治需要文化作为支撑。所以上下几千年以来,政治于文化相交融,而这种交融性也应该继续发扬下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始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它的实施开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的先河。秦朝不仅仅下达了“焚书坑儒”这一指令,还下“挟书令”。“焚书坑儒”的本质就是皇帝想要统一思想,当时秦朝刚刚建立,对他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关键。所以秦始皇故事挑唆儒家,于是一场关于思想统一的运动就开始了。手段虽然激烈,但是效果还是明显的。这场运动结束了中国凌乱的文化发展方式,为中国的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史以来,有积极的影响就会有消极的一面。

关于此次的事件,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大一统政治,但是也加速了政权的灭亡。回望春秋战国的始末,秦朝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春秋周末各个诸侯国围绕政权展开斗争,百家文化开始统一。受文化的影响,秦始皇利用这一点让自己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但是要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焚书坑儒”无疑会促成国家和军队的软化,然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这一行为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尽管“焚书坑儒”在短期内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家长久的发展。总的来说,“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大多数是杜撰的事件,但也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人唾弃责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永乐大帝北伐时 太子朱高炽监国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第五次北伐失败了吗,朱高炽一万人守城,永乐大帝五次北征

    后代历史学家一直对于朱高炽监国和朱棣北伐这两件事心存疑虑,因为朱高炽监国有人说5次,有人说6次,关于朱高炽监国几次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复,大部分的答案都是5次或者6次,因为朱棣北伐也是5次或者6次。朱高炽监国指的是明朝前期朱棣北伐,他把京城的大小管理事务都交给了还是皇太子的朱高炽,而成祖朱

  • 苏努贝勒:宁死也不愿退出西洋教的满清皇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满清毁灭华夏文明,如果君士坦丁堡没有沦陷,瑞年贝勒

    西洋教又称耶稣教、基督教,最早在明朝中后期随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数学家利玛窦和宫廷画师郎世宁。做为一名传教士,郎世宁等人之所以主动接近高官和皇室,目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教!因为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皇室和政府高官的影响力更大,一旦他们中的某个人加入了教会,就会

  • 张廷玉辅佐过几个皇帝?张廷玉的墓地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廷玉为什么能进太庙,何氏家族墓地在何处,张廷玉的后代在哪里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玉看到

  • 揭秘:秦三世子婴在位期间做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有程婴吗,扶苏子婴,秦朝子婴的结局

    最早关于秦三世子婴的介绍出现在《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当时的秦始皇在巡游的中途去世,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胡亥的身旁有赵高辅佐,自然不会放过以前的忠臣。胡亥登基的时候就准备杀掉蒙恬、蒙毅两兄弟,秦三世子婴劝谏胡亥不要这么做,这样不利于国家朝政的管理,但是胡亥不听诛杀了忠臣相反任用没有节

  • 唐朝丞相敬晖为何会惨死?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最大的耻辱,郭崇韬的死与后唐灭亡,历史上范睢结局

    敬晖是唐朝唐中宗时的宰相,他为复兴唐朝李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最终却难逃君主的猜忌而死,敬晖死后被平反,并被进行追封。那么敬晖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敬晖简介中介绍到,敬晖的字是仲晔,今山西临汾人。敬晖早些年时曾任卫周刺史,后来得到了武则天的的赏识,又被册封为东都留副守,敬晖任官期间一直

  • 大宋宋慈: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 的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慈法医学著作,宋慈有几个孩子,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的鼻祖,在法医学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宋慈一生破案无数,主要是从检验尸体上面查到蛛丝马迹使得死者沉冤得雪。宋慈的家庭条件在当时应该算不错了,他自小出生在一个朝廷官吏家中,学习知识是在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徒弟所以宋慈当时有很多机会和众多有学问的朋友一起探讨知识和学问。宋慈为

  • “灌婴城”在哪儿?它与汉朝丞相灌婴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灌婴,刘邦手下将领,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官职升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汉代丞相,为人以骁勇而闻名于世。自前208年加入刘邦军队起,他便随刘邦自汉中攻关中,一齐攻打司马欣,围困章邯。灌婴在彭城一战大展锋芒以后,汉王将其选作骑兵将领,此后在楚汉交战中屡立战功,被封为颍阴侯。灌婴早年间如同汉王刘邦一般,都是个不

  • 唐朝李怡为何被称为小太宗?李怡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宣宗李忱的儿子,唐朝李怡是谁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大唐实在太过辉煌,太宗、玄宗的政绩和绯闻秩事充斥了我们的认知,实际上唐代多位皇帝中,也不乏其他有作为者,唐朝李怡便是晚唐较为突出的一位。这个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创造了一段安定繁荣的“大中之治”。唐宣宗的出生便颇有传奇,他的母亲本是谋逆节度使李锜的侍妾郑

  • 后周世宗为何灭佛?灭佛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灭佛,历史上四次灭佛事件,历史上有几次灭佛情况如何

    后代历史学家对于后周世宗灭佛的背景这个问题共提出了两点见解,他们认为后周世宗灭佛的背景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当时的社会教派佛教寺院占了绝大多数,是当时占统治性的一个宗教,然而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之时,国家风雨飘摇,很久没有铸造铜钱,民间却在私自销毁铜钱来制造日常用具和佛像,百姓的这些举动,不利于国家的经济流

  • 西汉张汤最高官居何位?张汤后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汉张汤,历史上的张汤

    张汤是汉朝武帝年间的人,父亲是长安丞,是一个官宦世家,张汤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断案才能。小时候有一天,张汤父亲出门办事,留下张汤看家,等到父亲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家里的肉没有了,于是责问张汤,要拿鞭子打他。张汤二话不说就去挖开老鼠洞,把偷肉的老鼠逮了出来,然后找到了老鼠还没有吃完的肉,设立公堂审问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