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权势滔天又离皇位那么近 多尔衮为何始终没有称帝

多尔衮权势滔天又离皇位那么近 多尔衮为何始终没有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3/12/13 17:48:14

对多尔衮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权势超过皇帝,多尔衮明明就可以称帝,多尔衮为什么始终没有当上皇帝?

千百年来,帝王之家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可以说是非常受人关注的。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影视作品,对于这些曾经的纷纷扰扰,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这其中,不乏充满现代感的情怀描述,也有着独具慧眼的更深层分析。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对曾经的大变局进行更加准确的诠释,更真切地还原曾经的历史,洞悉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多尔衮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先从多尔衮的母亲开始说起。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与他是同胞兄弟的分别是:十二阿哥和十五阿哥,而皇太极正是多尔衮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八哥。在多尔衮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一件是他的亲生母亲为努尔哈赤殉葬而死;

另一件则是推选皇位的继承人。

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只有12岁。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阿巴亥年轻美貌,风姿绰约,同时,也颇有心机。这对老夫少妻的组合,注定阿巴亥成为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仅仅过了两年,阿巴亥就被立为大妃,可以说是无上荣耀的事情。但是,在公元1620年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变故,使得努尔哈赤以偷藏财物之罪,将阿巴亥休弃。

但是,这件事情其实隐情颇深。

原来,在同年三月,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妃子实名举报阿巴亥有私自给情人送布匹的事情,之后,经过调查,情况还真的属实,这个事情令努尔哈赤大为恼火。更让他颜面尽丧的是,每当有各位贝勒大臣来到汗王家中商讨事宜的时候,大妃都会浓妆艳抹打扮的十分漂亮,并在席间以言语对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进行传情、挑逗。

甚至,在眉来眼去的时候,很多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只能假装视而不见。这样的举动,相信只要是个男人都会受不了,更别说是努尔哈赤了。但实际上,阿巴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代善的亲密之情,与女真人的传统习俗以及努尔哈赤此前的个人安排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而肃慎的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算是比较原始的存在。所以,在女真人中,多采用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对偶制、嫂婚制等等,这在现代人看似乱伦的婚姻制度,在当时,却是为了保证生活状态及生存繁育而普遍存在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极为常态的表现。

同时,努尔哈赤之前也说过:要在自己百年之后,将深得自己宠爱的大妃,以及年幼的儿子们交托给代善照顾。这样的嘱托使得代善身价倍增,一度权势显贵,地位颇高。但是,准太子代善没能真正体会出父亲的用意,在努尔哈赤还健在的时候,就跟其大妃眉来眼去,含情脉脉,这让努非常痛恨。所以,没过多久,努尔哈赤就将代善的权利给削弱了。

失去了父皇欢心的代善,很快就变得灰头土脸,不被重视,大好前程可以说是一朝尽丧,这不仅害自己失去太子之位,也将大妃陷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不过,也许是因为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感情很深,对她太过宠爱的原因,在其被休弃不到一年的时间,阿巴亥又被接回了宫中,继续当她的大妃。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阿巴亥心机颇重,性情好嫉妒,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心机婊”。这样的性格特点让努尔哈赤对其非常不放心,担心自己死后,这位大妃会在宫内兴风作浪,更担心她会贻害国家,霍乱朝纲,所以,努尔哈赤在自己死前便立下了遗言,表明:在自己死后,要将阿巴亥殉葬。

结果,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早上,诸王便来到了阿巴亥身边,告知了她这件事情,要求其自尽殉葬。但是,阿巴亥却推脱不从,而各位诸王不肯相让,最终,将阿巴亥逼着上吊而亡。当然,也有史料记载,她其实是被弓箭勒死的。

其次,就要说道多尔衮跟皇太极的关系了。在皇太极登上帝位一年半之后,17岁的多尔衮跟随其一起征战蒙古,并荣获战功,得到了赞赏。此后,皇太极便对多尔衮委以重任,一步步扶持多尔衮上位。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提拔,多尔衮的能力不断提升,战功也与皇长子豪格齐平。之后,多尔衮更先后被封为了辅政王和摄政王。

可以说,皇太极对待多尔衮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某些方面都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皇太极在位17年,其对于王公贝勒的要求之严是出了名的,几乎所有的皇室子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他的责罚,就连皇太极最为出色的儿子豪格也受过三次降级的处罚,但是,多尔衮只有一次,这一次降级发生在1641年。

皇太极本来想通过围困战略,让锦州的守军弹尽粮绝,不战而降。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围困的时间相对久了点,不仅城内的人受不了了,就连城外的驻军也快顶不住了,然后,领军的主帅多尔衮与豪格等人商量,撤出了一部分包围。皇太极了解多尔衮撤军了之后非常生气,便把多尔衮等人调了回来,并不再允许他们进城,只能在城外等候命令。

后来,因为这件事情,多尔衮、豪格等人都受到了降职的处罚。

多尔衮之所以备受皇太极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会带兵打仗,其的政治领导才能也远胜于其他王孙公子,更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

在第二次征讨朝鲜的战争中,多尔衮组建的水师第一次出征就攻克了江华岛,俘获了朝鲜的众多贵族子弟、皇室宗亲。多尔衮面对这些皇室俘虏,没有采用杀戮的做法,而是对这些人以礼相待,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国风范,并让士兵护送他们回到朝鲜国境内。正是由于多尔衮的这种人性化的做法,让朝鲜国王亲率众臣出城归降,并极力赞扬多尔衮所做的一切。

那一年,多尔衮年仅24岁。

此外,多尔衮在征战蒙古之时,也为大清立下了大功。当时,多率军讨伐蒙古军队的部分残余力量,他利用计谋,让林丹汗余下部将不战而降,并将“传国玉玺”献于大清。相传,这颗玉玺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流传,是天命所归的象征。多尔衮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将其献给了皇太极,并最终助其登上了帝王宝座。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多尔衮与顺治帝福临的关系。

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与皇太极生前非常信任的内务大臣们商议皇室继承人的事情。出于对皇太极的拥戴,索尼等人一再坚持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作为继承人,且语气坚定,没有回旋的余地。

当然,也有人拥戴豪格,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多年来征战沙场,战功显贵,且年龄比多尔衮还大三岁。豪格骁勇善战,且眼光独特,也是才人一个。不过,虽然他与多尔衮曾多次并肩作战,但是,战斗情谊并不深厚,更没有成为同甘共苦的生死之交。相反,豪格对于多尔衮的才能似乎并不太服气,这或许与他比多尔衮年长有关系。

其实,在皇太极生前,对豪格并没有过多的关照,但是,在皇太极死后,由于豪格是皇长子,且位列“四亲王”之一,是大清代内位高权重之人,这些优势是多尔衮所不具备的。此外,黄白旗两营,早在皇太极时期关系就不是很和睦,所以,他们更不希望看到多尔衮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在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的时候,他就曾骄傲地说过:在继承人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有很多王爷贝勒跪着求他去继位。这在旁人听起来似乎在吹牛,但实际上,多尔衮并没有说错,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当时多尔衮之所以没有继位,主要还是考虑到:如果不顾他人的反对强行继位,可能会遭到反弹,后果难以预料。

在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大清皇位继承人的推选会议上,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出现了。之前作为继承人呼声很高的豪格、代善都先后退出了皇位的争夺,最后,多尔衮竟然当机立断,改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且得到了普遍的支持。虽然,这个主意是多尔衮出的,选六岁的小皇子做继承人也是他提出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多尔衮是心甘情愿的。

相反,他更加愤恨老天的不公,心中的怒火也是越发强烈。想来,自己年轻的母亲被逼殉葬,而本应属于自己的皇位又让皇太极给篡夺了。如今,皇太极可算是死了,自己刚有点要出头的希望,却又被皇太极的儿子们从中间插了一杠子,成为了自己登上皇位的拦路虎。而自己更是不得不推选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座上龙椅,这不免让他心生不甘。

同时,这次推选皇位继承人,使得他与豪格的关系急剧恶化、两败俱伤。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都没能登上皇帝宝座,而他们也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皇太极死后的第十二天,福临登基继位。随后,多尔衮多次替小皇帝发谕旨:

多尔衮先让另一位辅政王率兵讨伐锦州和宁远,随后,又封自己为摄政王开始协助皇帝管理六部事务。而且,所有政务都要先报告给自己,排名顺序也是自己在前,使得济尔哈朗成了一个挂名的辅政王爷。半年以后,豪格的一个部下举报其悖乱,因此,豪格继位的忠实拥护者先后诛杀,豪格其本人也被变为庶民。但明眼人一看就了解,这个判决根本就是狗屁不通的。

不过,三年以后,豪格再一次被多尔衮起用,命其对付张献忠。后来,豪格果然不负众望,将张献忠杀死。但仅仅在立下战功后的一个月,豪格又被幽禁了起来,并在其四十二岁的时候,无疾而终。对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被大内高手害死的,所以,查不出死因。但不管怎样,这与多尔衮是脱不了干系的,这也在福临小皇帝心中埋下了对于多尔衮怨恨的种子。

就这样,多尔衮一步步向自己的欲望之城挺进,在其三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掌舵人,并率领军队直捣北京,成为了叱咤中国政治舞台的一个风云人物。不过,他却在三十九岁的壮年时期,猝然死去。可以说,他的一生,将自己的恩怨情仇与大清帝国的兴衰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也为大清的将来打造了一副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历史篇章。

多尔衮墓原址位于北京市东直门街道新中街。顺治八年多尔衮被撤去帝号、庙享,家产皆籍没入官,建设中的墓地被拆除。直到乾隆四十三年诏令平反,依亲王陵寝制度恢复坟茔。多尔衮园寝俗称“九王坟”,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坐北朝南,最南边有神桥一座,下有月牙河,有围墙、子墙两道,南辟宫门三间及栅栏门,享殿后有月台,月台上建大坟冢一座。

辛亥革命以后,多尔衮后人将地面建筑拆卖,1954年九王坟被拆平。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传五》、《旧满洲档·昃字档》、《满文老档·太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策把位置传给孙权之后 孙权是怎么对待大哥的子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为什么对孙策的孩子不好,孙权杀了孙策全家,孙权如何对孙策之子

    还不了解:孙策和孙策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将大位传给了弟弟孙权,孙权接手之后,孙权是怎么孙策的子女的?孙权这家伙不厚道,自己的哥哥孙策把天下打下来交给他,结果他却成了个“白眼狼”!为啥说孙权是白眼狼呢?看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哥哥的吧!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

  • 多尔衮集团快速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鳌拜又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鳌拜和多尔衮是同一时期吗,真实的孝庄和多尔衮

    对多尔衮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集团为什么会快速垮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鳌拜又是如何崛起的?多尔衮败亡之后,为什么多尔衮集团不成气候,让顺治给清算了?主要是因为多尔衮集团内部自己都争抢着要做下一任摄政王,因此导致内讧,这才给了顺治可乘之机。其实清代初年

  • 多尔衮死后真的被顺治挖出来鞭尸了吗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多尔衮和顺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死后真的被顺治挫骨扬灰了吗?历史上存在这件事情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顺治七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清成宗”。但在两个月后,情形急转直下,顺治皇帝于顺治八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

  • 光绪和慈禧关系如何 两人为什么走向你死我活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光绪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两人为什么会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导语:清末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救亡图存,怀着改革图强决心,全面引进与自身截然不同的西方现代司法体制,更是与政治制度等其他领域的改革一起作为新政的重要环节,开启了

  • 李建成的妻子是谁?她最后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建成的妻子是谁?她的这一生,又为丈夫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作为后宫中的皇后,长孙皇后这一生得到了其他女子的认可。她这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皇帝,作为长孙无忌的妹妹,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嫁给李世民。长孙无忌看重的正是他的人品,觉得他之后一定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结

  • 雍正在位时期明明兢兢业业 雍正的名声为什么还那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名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在历史上都是兢兢业业的,雍正名声为什么那么差?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古时候发生的那些人和事,大家都了解咱们大中华的历史要是真的追溯起源头来,那都能追到女娲补天的时候,总之就是历史太长,而且中间还曾经出现过一些小小的断层,今天咱们

  • 一代雄主拓跋珪最后为什么被儿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有的雄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拓跋珪建立北魏,堪称一代雄主10年后(386年),就在淝水之战后的第4个年头,年仅15岁的拓跋珪,趁着前秦分崩离析、皇帝苻坚被部将姚苌杀死的良机,在心腹重臣长孙嵩、达奚斤等人的辅佐下,依靠贺兰

  • 苏麻喇姑身为宫女却以嫔级葬礼下葬 康熙为什么不直接娶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苏麻喇姑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宫女,死后却享嫔级葬礼,康熙为什么不娶她?她一生不结婚,不吃药,每年只擦一次澡,事后还将擦过澡的水喝掉,她活到90多岁,历经四个君王,启蒙过皇帝,抚养过皇子,深受皇宫上下的爱戴,死后享嫔级葬礼……而她仅仅是一

  • 康熙的孙子那么多 康熙为什么一眼就相中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97个孙子,康熙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康熙看中乾隆什么?仅仅只是因为康熙皇帝喜欢他吗?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康熙皇帝有97个孙子这件事确实不假,因为他在位时间特别长,有名份的妃子就有六十多位,所以他

  • 为什么明朝皇帝普遍比较胖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明朝皇帝普遍较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前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尚,吃了不少苦,所以他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甚至让人在宫里开了一块菜地种菜吃。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后的明朝皇帝可没几个吃过大苦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