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司马懿:三国最复杂的人物

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司马懿:三国最复杂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4/1/23 7:18:4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且深刻,人物的性格有着多样变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剖析,司马懿这一形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十分复杂。你无法简单的说他是贤臣还是佞臣。甚至你都无法确切的说出他对曹魏竟是忠心耿耿,还是早就包藏祸心。司马懿经历了积极效忠到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逐渐转变。

网络配图

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分复杂。在政治、军事的较量中,他时而默默无闻,隐忍不发;时而锋芒毕露,高举屠刀。充分显现出了他的机变和智慧。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也使得这个文学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提到司马懿,是在小说的第三十九回:“却说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以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这一时期,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司马懿并未受到重用。所以这里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司马懿的出身背景。

随着魏、蜀、吴三方斗争的不断加剧,司马懿方才有了施展本领的舞台,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才逐渐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司马懿的真正出场直到第六十七回。当时曹操平定了张鲁,准备回师。时任主薄的司马懿敏锐地意识到此时是进攻刘备的大好时机,便建议曹操继续南下,他说:“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但是曹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于是刘备势力逐渐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并进一步率兵北上,大败魏军,占领了汉中。

网络配图

小说第七十三回,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消息传到邺城,曹操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这时司马懿又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他劝曹操:“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曹操大喜,从之。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召集文武商议,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及时制止:“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并且进一步指出,可以利用吴、蜀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做一番文章,联合孙权,共击关羽“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再次派出使者联络孙权。在魏、吴两方的夹击下,关羽败走麦城,导致刘备势力彻底失去荆州,从而使得蜀、吴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

而孙权杀了关羽父子后,将关羽的首级送与曹操。司马懿又察觉到“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并指出“昔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东吴害了关公,惧其复仇,故将首级献与大王,使刘备迁怒大王,不攻吴而攻魏,他却于中乘便而图事耳。”曹操立即醒悟,便问对策。司马懿答道:“此事极易。大王可将关公首级,刻一香木之躯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礼;刘备知之,必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二处若得一处,那一处亦不久也。”

网络配图

果然,刘备大起川军进攻东吴,不幸在夷陵战败,退回白帝城。而在刘备去世后,司马懿立即建议曹丕乘刘禅刚刚继位,立足未稳时进攻蜀汉。并提出五路进军之策。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

在魏、蜀、吴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每一方都希望另外两方陷于对抗乃至战争之中,以便坐收渔翁之利。司马懿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便以利害关系作为权衡利弊的出发点,几次向曹操、曹丕提议。这一时期司马懿看起来是片段的、零散的,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司马懿在重大问题上的独具慧眼、一针见血。这使得他从一般谋士中得以脱颖而出,也为他日后与诸葛亮对抗,甚至两次成为曹魏托孤重臣的做了合理的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出行带张飞而不带关羽不是信任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恨关羽不能张飞,为什么关羽和张飞只听刘备的,关羽张飞为什么服刘备

    在三国的蜀汉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刘备出征的时候身边总有张飞相陪而唯独没有通过读三国大家不难发现,刘备出征总喜欢把张飞带在身边。有朋友会说是不是刘备信任张飞而不信任关羽?其实这跟信任程度没有关系,只是性格和能力的问题。但关张还是有区别,刘备无论到哪里,尤其是危急时刻,张飞总是在身边,而关羽呢似乎总

  • 崇祯皇帝即使满腔热血,面对满目疮痍的明朝也无能为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恨自己无能为力的句子,明朝为何不灭满人,如果明朝灭了满清

    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市十三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

  • 蜀汉三杰分别是哪三个 三人应该如何评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晚唐三杰是哪三人,汉初三杰是哪三个人,河南三杰是哪三人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蜀汉三杰。蜀汉三杰是蜀国建立之初的重要核心人物,蜀汉三杰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诸葛亮作为蜀国作战统筹大局的军师发挥的重要力量就不用多说什么了,而关羽、张飞则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武将,有万夫不挡之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蜀汉三杰。蜀汉三杰: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

  • 曹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身份高贵的她为何会去做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贾珍的母亲到底是谁,一个高贵有气质的女人,曹节的美貌

    关于曹节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在魏国的时候由于国家长时间都处在战乱之中,魏国内部出现了一大批的顶尖人才,虽然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表现,但是当时曹操的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以至于这些人即便是很有才华名气也往往没有那么大,尤其是她的那么多的女儿们,在众多兄弟和自己父

  • 揭秘:秦始皇当初修建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在哪里,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秦始皇修长城的看法

    公元前的221年,秦始皇灭掉了最后的齐国,实现了自己的统一,完成了秦国几百年来的心愿,但是还没有高兴多长的时间,北方就告急了,原来是被匈奴给侵略了,秦始皇就派大将蒙恬前去平定,年轻时期的蒙恬原本就参与过北方边境的防守,所以对游牧民族的战斗方式比较熟悉,秦始皇派他去平定匈奴,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蒙

  • 刘禅投降之后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昭为什么不杀郤正,刘禅干掉司马昭,刘禅不思蜀是故意的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和刘禅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历史当中的刘禅是蜀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位皇帝特别坚信宦官,而且根本就不理朝政,喜欢用那些庸才,最终蜀国在他的统治之下彻底灭亡。刘禅在公元223年5月份登上皇位,刘备病死之后的一个月就做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年号改为建兴。刘禅是一个昏庸无

  • 刘武:汉景帝之弟,在“七国之乱”中为周亚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景帝刘启是谁的儿子,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汉景帝怕窦太后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联合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位宗室诸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西汉王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平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景帝能在短时间内平乱,名

  • 蜀汉大将董厥为何胡反对姜维北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维和诸葛亮北伐谁走得远,姜维是魏国还是蜀国,如果姜维不投降蜀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蜀汉大将董厥的故事。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公元263年,姜维等人无力回天,邓艾等人率领魏国将士兵临成都。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彼时,后主刘禅投降魏

  • 姜维到底做什么是事情 刘禅投降之后姜维全家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禅为什么支持姜维北伐,刘禅为什么不支持姜维,姜维一开始是谁的手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姜维全家被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魏蜀吴境内相对安稳,然而各国交界处战乱则不少,尤其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伐魏,劳民伤财,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诸葛亮未尽之事业,继续伐魏,蜀国因此元气大伤。魏国呢?司马懿用计夺取兵权,司马一家成为权臣,其类似于当时曹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连杀三位大臣 刘禅这么做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杀刘封,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诸葛亮死后蜀国存活多少年

    对刘禅杀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有句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三国志》中“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虽然影视剧中多出自反叛口中,但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正确的。天下大势不可逆,懂得顺势而动才不会害己害人。01单论历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