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武帝刘秀为何不攻打匈奴 为什么呢?

光武帝刘秀为何不攻打匈奴 为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53 更新时间:2024/2/6 6:07:58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雄才大略,重兴汉室、统一全国,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远征匈奴,进一步开疆拓土。现代很多史学家也因此批评刘秀软弱,对当时的北匈奴过度忍让。那么光武大帝为什么不远征匈奴呢?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之后集中精力治理国家。

按常理推断,刘秀统治后期有一定条件出兵塞北,他手下一些将领也纷纷请战。

公元41年,大将军臧宫马武一起上书刘秀:“匈奴人贪利,没有礼节信义,困窘时向人低头,安定时纵兵抢掠。现在匈奴境内瘟疫流行,战斗力下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皇帝派人开赴边疆,联合乌桓等少数民族,一起讨伐匈奴。这样用不了几年,匈奴就能被消灭。”

网络配图

臧宫和马武都是能征惯战的大将,他们提出的“趁虚进军”确实很有道理。

当时的东汉王朝经过十几年的治理,有一定实力去讨伐匈奴了。

何况在公元39年,辽东边境的乌桓已经归顺东汉,东北地区已少了一个劲敌;南匈奴更识时务,在乌桓归顺不久,也派遣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

然而这个时候的刘秀却没有同意手下将领的请战书。

刘秀下诏书回答臧宫和马武:“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着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从上述文字里,我们能够分析出刘秀三点不愿出兵远征的原因。

1、

刘秀说他自己要做有德之君,推广德政。

他现在不愿趁人之危,更不愿劳民伤财,否则即使成功了日后也会失败。现在兴师动众地出兵,即使匈奴一时害怕了,但不一定是真心归顺。

想当初汉武帝时,卫青七战七胜,霍去病封狼居胥,打得匈奴满地找牙,但是100多年以后呢,匈奴依然纵横塞外。为之奈何?

网络配图

2、

东汉王朝国内不允许出兵。

境内灾变不断,百姓惶恐不安,这个时候不适合远征。

当时国内叛乱不断:公元47年,南郡蛮人叛乱,不久武陵蛮人叛乱;公元49年,辽东境外貊人侵扰边境。国有内乱,边境不稳,这时候还去远征,国内那些不法分子正好趁机捣乱,好不容易统一的东汉有可能战火重燃。

光武帝当时还是想把精力都放在治理国家方面,让百姓安居乐业,维护东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自身实力强大了,匈奴也不敢过分轻视东汉。如果他蹬鼻子上脸,后世子孙也有底气教训他们了。

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么就“韬光养晦”吧。

3、

匈奴还很强大,不能轻视。

刘秀讲出了一些原因,但是还有一些顾虑他没有明说。前两点他讲得很透彻,第三点就比较隐晦,那就是刘秀觉得手下将领不一定能完全消灭匈奴。

建国初期,北方边境一直活跃着枭雄卢芳。这个卢芳仗着有匈奴的支持,经常侵扰边境。

云台二十八将里,吴汉杜茂王霸、马武先后和卢芳以及匈奴的援军交战多达几十次,但是败多胜少,也一直没有消灭掉卢芳。

连卢芳的军队都打不赢,就别说消灭匈奴的骑兵了。当然这话刘秀不可能直接说出来,毕竟是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部下,说出来太伤手下大将的自尊了。

▲东汉大军伐蜀示意图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刘秀没有说出来的原因。

先从军事力量方面分析,匈奴擅长用骑兵流动作战,而这一点恰恰是刘秀军队的弱点。

刘秀以前的对手,大都是步兵,因此在交战之时刘秀骑兵优势非常明显,手下将领也凭借这一点打了很多胜仗。

然而攻打陇右军阀隗嚣,进攻漠北枭雄卢芳之时,骑兵已经不占优势了,最多和人家的骑兵打个平手。

网络配图

现在去征伐匈奴,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根本不可能成功。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远征塞北,之所以能够击溃北匈奴,就是因为汉明帝组建了一支由南匈奴、乌桓、幽州突骑为骨干的精锐骑兵。

大将臧宫上书请战之时,东汉还没有足够强悍的骑兵力量。

被毛主席誉为“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刘秀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方面。

从刘秀个人方面分析,光武帝已经厌倦军事了。

东汉建国初期,岑彭攻打隗嚣期间,刘秀曾经写信告诉岑彭:“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言语中已经透漏出自己的疲态。太子刘强也曾向刘秀请教攻战之事,刘秀回答:“昔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次非而所及。”

从公元23年起兵反莽,一直征战到公元36年,刘秀打了十几年的仗,已经厌倦军事了。

统一全国之后,谁和他提起作战的事情,刘秀就有些不高兴。

公元41年之时,光武帝已年近半百,深知“得天下不易,治天下尤为不易”的刘秀,已经不想把余生精力放在军事战争方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是如何靠历史性饭局解除自己后顾之忧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他曾是一位职业军官,而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他却喜欢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他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中,部下诸将给赵匡胤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赵匡胤的事业便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话说当了一国之君之后,赵匡胤的生活

  • 崇祯手下哭穷的官员被李自成搜出白银近亿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一生无奈,最终无奈间被迫在景山上吊死了。明末江山危机,崇祯想让臣工们募款,但大臣们都哭穷,其实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李自成进城的时候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出的银两竟达亿两白银。崇祯皇帝接手明朝的时候,明朝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个烂摊子了,崇祯皇帝自己也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后宫的宫女不够用,自己也

  • 揭秘:曾国藩开挂的一生 十年七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 李世民瞧不起长孙顺德?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人对长辈很尊敬,相比较古代没有封建礼节的束缚,就不必行那些大礼,但心里还都是很尊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可更是尊敬长辈,要是说皇室就有些不同。虽然是长辈,但是和皇帝也得低头。世人都说是李世民是开明的君王,为什么李世民还有些瞧不起自己老婆的叔叔呢?难道李世民也这么忤逆长

  • 萧何是怎么在刘邦手底下活过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早年只是秦国的一个县吏,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辅佐刘邦,从沛县起义一直到刘邦建立汉朝,其萧何功不可没。萧何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人口,在为刘邦制定策略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保举韩信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了项羽,一统天下。而之后刘邦就将萧何列为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但是之后刘邦开始

  • 李世民杀了10个侄子,他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到这李世民,大家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他这一生被百姓所抨击的最多就是玄武门之变了,不管他在历史上做了多少得贡献,但是这件事情,是事实,也是没有办法跨过去的污点,但是李世民在治理朝政这一方面那真的是没得说,贞观之治还是让人实在佩服。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有因必有果,他的结果怎样了?

  • 高滔滔:北宋最幸福的皇后,后宫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相比很多封建朝代那些籍籍无名的后宫妇人而言,大宋王朝的皇后们实在太过多彩。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政治女强人刘娥,到终生不为宋仁宗所宠爱却稳坐中宫二十八载的曹皇后;从历经高、孝、光、宁四朝,与宋高宗相伴六十年的吴皇后,再到气死宋孝宗,气疯宋光宗的一代悍后李凤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

  • 唐玄宗为什么一天时间里连杀三个儿子 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玄宗杀儿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玄宗杀了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本来最大的受益人寿王李瑁,却反而赔上了自己的王妃杨玉环。唐玄宗杀三个儿子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这事基本标志着开元盛世的结束。那个雄才大略,锐意进取的唐玄宗,马上要蜕变成只知道享受生活的风流太平天子了

  • 说说唐中宗和武则天的恩怨 李显为什么还把武则天葬在乾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中宗和武则天,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与高宗李治的嫡三子。由于武则天的专权强势,李显两度被立为太子、两度登上帝位,命运也是跌宕起伏,波折不断。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嫡生四子,分别为长子代王李弘、次子潞王李贤、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长子李弘天资聪颖,仁孝谦谨,在三岁

  • 刘备选择起兵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假如曹操把政权还给汉献帝,刘备还能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吗?刘备打仗的目的是匡扶汉室还是自己称帝?这两个问题可以分为四方面进行回答。第一,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汉朝的,是刘家天下,是高祖刘邦斩白蛇,身经百战换来的。如今的天下,天子依然是汉献帝。所以天下依然是刘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