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为何宁死而不肯过江东?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为何宁死而不肯过江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4/1/14 18:27:4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朝才女李清照吟诵项羽的一首五言绝句,是历来诗歌表现西楚霸王英雄气概和悲壮人生的扛鼎之作。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准确地概括了项羽这个人物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质的东西,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当鬼中英雄。落魄苟活,大丈夫所不为也!

李清照一语道破了项羽的人生信条和理想境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时的慷慨悲歌,在乌江边毅然挥剑自刎,并非英雄末路、完败认输,相反却成为他壮丽人生大戏的最高潮。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网络配图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单从表象上看,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血性刚烈之举,实在是令人为之赞叹的,于是自楚汉相争以后,他的大英雄形象就永远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于项羽的执意不愿回到江东去,我们不应该过度地夸张,客观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里这一段文字:“居数日,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在咸阳实施屠城,烧杀抢掠,带上金银财宝和美女,他执意要东回。这个时候项羽,义无反顾地要回江东去,为什么?

做了天下诸侯的老大—西楚霸王,风光了,就要衣锦还乡,成功了,当然就要荣归故里,这就是项羽虚荣的表现。曾经纵横疆场,南征北战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时,内心是何等凄凉,昔日威风八面的霸王,而今却狼狈不堪,落魄而逃,对于爱面子的西楚霸王来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算是死也不愿回江东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网络配图

这样来说,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垓下之围,一败涂地的项羽的心理和选择,《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天将亡霸王,能奈天如何,堂堂霸主沦落至此,又有何颜面回江东见自己的父老?

人讲究面子,光环照耀下的英雄更讲究面子,比常人更顾忌面子,这就是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心理症结。好汉不比当年,宁肯销声匿迹于外,也绝不破衣烂衫回乡。因此从本质上讲,项羽在我们心中应该是一个悲情的英雄,是一个可景仰而不可仿效的英雄。提起他,我们只能是既表钦佩,又扼腕叹息;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豪情壮举感天动地,莽撞虚荣自毁前程。这才是有血有容的项羽。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网络配图

当然,人无完人,项羽虽年过而立即已谢幕,但人生总体是收获大于损失,当后人再把他的乌江自刎加以正面的不断演绎,一场因虚荣而选择的自我了断,对他也变成了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都渴望正直的人格,乐见道德楷模,都异口同声地唾弃见利忘义,于是宁愿拿他来做理想中的偶像。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用尽阳谋阴谋最终得到江山的刘邦,自然就显得有些卑鄙猥琐了。遗憾的是现实很“骨感”,芸芸众生一边颂扬项羽,一边却又都在仿效刘邦,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连最普通的田间农夫都深信,一张道德的空壳不能拿来当饭吃。在这一点上,蒋中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委员长发现大事不好,不仅毅然过江,连那个宽阔的海峡也一步跨了过去,台湾虽小,可总是个活命的落脚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之谜:真实的郭靖并非风光八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武侠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金庸小说的特色就是可以把虚拟情节与历史的真实相结合。我们不妨走出小说,探索小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郭靖随蒙古军队西征,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金庸大师虚构呢,本文将会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金庸的武侠名着《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成吉思

  • 一位以勤俭治国的中兴之主,为何劳民伤财建奢华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

  • 鳌拜为什么喜欢他?又是赞赏又是推荐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吕宫(1603 一1664 ) ,字长音,号金门。江苏武进人。明末中举,清顺治四年(1647 )丁亥科中状元。吕宫夺魁得力于鳌拜的赏识。本来,他与鳌拜素不相识。鳌拜当时声势显赫,连顺治帝对他也畏惧三分。殿试那天,他心情特别好,也转去巡视考场。他大摇大摆来到考场之后,只见众贡士都忙于答卷,无暇它顾。网

  • 历史的印记:慈禧太后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虽然没有称皇称帝,但是其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国家的最佳统治者。小编今天不是要说慈禧怎样掌权控权,而是要说一下慈禧对中国有哪些贡献。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结合历史来看,就可以发现慈禧确实有才,并且是有大才。咸丰帝在避难热河时去世,当时同治帝年幼,朝中有肃顺等托孤重臣把持。慈禧果断和咸丰六弟恭

  • 趣闻:嘉靖皇帝命令在此人墓地立下马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文学家、政治家何塘的墓前,立一通碑,人称“要钱碑”。嘉靖皇帝为何要命令在此人墓地立下马碑呢?网络配图何塘病危时,再三交代两个儿子,丧事要从简;还让儿子派人火速进京,取回自己的全部文稿和字画。文稿和字画取回来后,何塘叫堆放在靠床头儿的桌子上,就强撑着坐起来,问儿子:“你们说,男儿应以何立身?”大儿

  • 慈禧遗体多次被随意侵犯死后竟是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清朝末期最有权力的统治者,是她架空了光绪皇帝的皇权,使她阻挡了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是她将清皇朝玩弄地破烂不堪,这样一位权倾天下的人物,生得让民不聊生,死后依然不得善终。图片来源于网络生活奢华的慈禧太后为了让自己死后也能享受富裕人生,于是斥巨资打造皇陵,并打破了陵制,为自己独建一陵,这在清朝也是

  • 诸葛亮的这个错误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代蜀国最有名的人物应就是诸葛亮了,小编觉得他比刘备的名气要更大。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诗词文学无一不通,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还是有一些缺点的,这甚至影响了蜀国的命运。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过度重视荆州人士,而有意忽视益州人士。网络配图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写到:侍

  • 三国群雄之孙坚:黄巾起义中曾立下无数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孙坚为孙武的后代,在黄巾起义中曾立下无数战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孙坚打仗很是勇猛,被朝廷封为别都司马,后又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董卓入京作乱,废立挟持汉献帝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但其他割据军阀看不过去了:都是诸侯凭什么你坐皇椅子。曹操站了出来:怕什么,咱反了

  • 蒙古第一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姬:率军打仗文武双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有军事才能的少妇恐怕是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姬。她谁呀?她就是成吉思汗的三女儿。吓到了吧。成吉思汗,他的名字叫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

  • 电视剧中永琪的妻子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还珠格格》是影响我们几代人的电视剧。永琪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角色了。他是一个对爱情专一、英俊潇洒、武功高强的皇子。在新版还珠格格中永琪先是和欣荣成亲生了儿子就去云南找小燕子了。老版里面永琪最终娶了小燕子,天上人间里,还娶了知画。那么历史上永琪的妻子究竟是谁?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网络配图电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