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人口多少万?诸葛亮为何要一直北伐?

蜀汉人口多少万?诸葛亮为何要一直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69 更新时间:2024/1/26 12:50:20

诸葛亮北伐一直是蜀汉绕不过去的情结,但是北伐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而这也并不能将错误归结在诸葛亮的身上,蜀汉穷尽竭力其实也难以做到北伐的胜利。所以单凭诸葛亮一人也无力回天,古代冷兵器战争拼的是国力,国力的基础就是人口。当时蜀汉人口不过九十四万,相比起曹魏的四百多万,不及四分之一,所以这限制了蜀汉所能调动的最大兵力,不过十万。可以说十万蜀汉军已经是达到了极限,相当于是九个人就需要供养一个士兵,看起来似乎差距不大,但对比一下汉武帝时期就明白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蜀汉

汉武帝时期的人口峰值是六千万,而当时汉朝的常备军是六十万,相当于是一百比一的比例,然而就是这么大的容错空间,汉武帝还是背负了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声。可见有着十倍差距的诸葛亮,能不断发动北伐维持蜀汉权威,已经是非常尽力了。

但既然蜀汉如此艰难,为什么诸葛亮却还是要不断北伐呢?而且北伐的成功性那么小,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能打开突破口呢?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从小说角度来看,是兴复汉室的具体表现,是诸葛亮忠臣形象的体现。为了先帝的遗愿不断尝试,实属千古奇谈。但现实情况远比小说复杂,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单一不变的。回到三国这一段历史重看北伐,才明白诸葛亮的无奈之处。

诸葛亮

蜀汉建立的基础是兴复汉室,而刘备也是以汉室宗亲自居,奉曹操为国之大贼。而刘备之所以能迅速建立基业,也是源自于刘备的两层政治资源,其一就是身份属于刘氏一族,且不论是真是假,总而言之也没有证据能说明刘备不是。其二则是衣带诏事件,衣带诏事件当中刘备是参与了的,而后也是衣带诏事件的唯一幸存者,所以他以此为理由,讨伐曹操就是奉了汉献帝的命令。因此在隆中对当中诸葛亮就提出了看法,以勤王的身份讨伐,先割据立足,再等待时机北伐。

但随之而来的变化打破了这两层优势,刘备自诩汉室宗亲,却强取豪夺了益州,还将刘璋赶去了荆州。更惨的是在荆州失守之后刘璋去了东吴,这导致益州内部出现裂痕,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抗出现。其次汉献帝禅让皇位,采取的是合法而且笼络人心的手段,而汉室江山都不存在了,何来的兴复?

刘备托孤

为了重新强调自己的权威,刘备采取了先称王再称帝的手段。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刘备的选择,他称王时是汉中王,而不是益州王,实际上是因为汉中是汉朝的龙兴之地,而且相对益州独立,距离长安和洛阳更为接近,所以刘备只有称汉中王才能规避抢夺益州的过错。但刘备之后的称帝略显不够明智,一来汉献帝不但是没有去世,而且还得到了曹魏的妥善保护,二来刘备的势力内部危机重重,在还没有解决之前就引发了对外矛盾。

所以诸葛亮是在这种情况下接手蜀汉,前途充满荆棘。

北伐的目的

这么看来诸葛亮从政治角度出发北伐,原因就是为了能缓解内部矛盾,将矛盾全部集中在对外战争上。一来能够强调蜀汉存在的意义,讨伐曹魏;二来则是将内部注意力转移,全部身心都放在对外上。

诸葛亮北伐路线

真实历史之中的北伐没有那么去惊心动魄,除了第一次北伐时期击败张郃之外,取得的胜利微乎其微,在街亭失守之后无奈退回。而之后的诸葛亮北伐结局都是一句话概括,粮尽而还。而有了第一次北伐之后,就能看懂诸葛亮为什么在军事行动上一直小心翼翼。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拿下关中地区,目标便是长安。但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诸葛亮却并没有采纳。

原因不是诸葛亮和魏延不合,相反两人几乎是蜀汉的支柱,而且在北伐时诸葛亮也多次让魏延独领一军,可见器重。有关子午谷奇谋的成功性,史学上一直都没有定论,但这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诸葛亮的角度去看待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掌舵人,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得失,而是要考虑整个战役的得失,蜀汉能否在北伐取得成就之后维系,是诸葛亮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诸葛亮只有一个态度,小心为上,北伐不求能成功,只要能缓解内部压力即可,因此诸葛亮北伐往往是点到即止。

姜维

反观诸葛亮去世之后的姜维便没有考虑到这一层面,不但是发动北伐的次数多于诸葛亮,而且几乎都是战败而归,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收益。另外在曹魏讨伐蜀汉时,邓艾依靠小股军队就逼降了蜀汉,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刘禅无能吗?我想刘禅也曾提议如何抵挡,但现实情况是刘禅听到的都是投降的声音。此时的蜀汉缺少了支持,本地士族和豪强不支持,法理上也不合法,所以蜀汉的衰败是必然的。

再回头去看诸葛亮北伐的所作所为,才能明白一代忠臣的苦心,即使明知前方是失败,也义无反顾撞南墙。旁人都在劝说放弃时,诸葛亮却在想,万一南墙被我撞破了呢?这或许就是诸葛亮的魅力所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真有两副面孔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画像还原真脸,朱元璋正面照,你有几副面孔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会有两幅模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问起你对哪位皇帝的容貌印象最深刻,估计很多人会选择朱元璋,因为他在中学课本里的画像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这幅画像是清朝时期的满人为了抹黑他而故意画成这幅模样。其实在朱元璋时期的史料,并没

  • 胡美人的父亲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中,前前后后有着诸多的王朝交替出现,说道这一众的王朝,很多皇帝的名字大家也是略有耳闻,在这个皇权统治社会中,对于一众的臣子而言,在讨好皇帝求得升迁愿望里,最为根本的则是如何才能消除皇帝对自己的猜忌,毕竟都听说过“伴

  • 此人与乾隆喝了几杯酒,为何就被免了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朱批:“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尹嘉铨曾经因为为自己的父亲向乾隆请求谥号而被乾隆驳斥,而且他也因为自己的狂妄,差一点就被实施死刑。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一定是一言九鼎的,如果有人胆敢忤逆皇上的想法,那被实施死刑也不是少见的事情。而且在清朝的时候,皇上更是非常注重自己的权威,因此在清朝的朝堂之上,所有的

  • 曹操为何会赐死救过自己一命的陈宫》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争霸被无数的电视剧所复制,可是在三国演义中主要是以刘备、曹操与孙权三家争斗为主线而展开。众所周知三国武将中武力数值最高的人是吕布,可是吕布对于行军打仗却是一个门外汉,他只懂得单骑对战,但是对于排兵布阵却是一窍不通。吕布本来是董卓的义子

  • 司马懿真的警告过诸葛亮不要北伐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司马懿真的警告过诸葛亮不要北伐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司马懿和诸葛亮可以说是死敌了,但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司马懿曾经给诸葛亮以警告。他警告诸葛亮最好退回去,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这样还可以保全。虽然有几分猖狂,但是这些话其实都是很正确的,对于蜀国而言,也是有利的。但是诸

  • 乾隆去大臣家里讨水喝,几天后就给他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去大臣家里讨水喝,不料被3条恶狗相迎,知道真相后:给他升官“‘朝’隐去‘月’加‘乞’为‘乾’,‘叩’去‘口’为‘卩’是‘隆’的左侧,‘又’见‘生’来为‘隆’的右侧,乾隆朝当有一个花甲,人民安享太平六十年,所以说‘逍遥花甲乐未央’,这不是六十年乾隆盛世,几百年前的先哲已经推算出的造化数么?”——钮

  • 投靠刘备的王平有何战绩?曾灭掉曹爽1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猛将,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曹操手下的八大虎将等等,正是这些猛将的存在让三国鼎立时期持续了百年之久。但是到了三国的后期,各国猛将相继战死或离世,造成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尤其是蜀汉人才匮乏更是严重,这也加速

  • 盘点三国里的“最强大脑”,有几位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县各上其县中豪杰若谋士、居大夫重厚,口数多少 ——《墨子·号令》谋士这个词在古代的时候专指一类人,中国古代将民分为四种:士、农、工、商,读书人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读书人一般都想考取一个功名,这样就能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谋士实际上也是读书人,不过不巧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人不能走仕途,但是又有着满腹

  • 张鲁为何会讨厌刘备?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张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因为刘备此人看似英雄实则小人,故此张鲁厌恶刘备。一、张鲁宁为曹操的走狗,也不愿当刘备座上客。张鲁是bai汉中的军阀,当时曹操和刘备都对汉中这块地很有兴趣。其中曹操还主动攻打张鲁,当时曹操来征汉中张鲁,张鲁刚开始也誓死抵抗,但他发现自己

  • 诚嫔的出身是怎样的?她是以怎样的方式离开人间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诚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野史中,关于乾隆原配孝贤皇后之死有一种说法,称孝贤皇后在南巡途中,因发现乾隆羞耻之事,落水身亡。其实,这只是张冠李戴而已,乾隆后宫确实有一名被水淹死的妃子,她并不是孝贤皇后,而是诚嫔。诚嫔钮祜禄氏出生在一个相当显赫的家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