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帝遗诏: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

康熙帝遗诏: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2/22 1:22:32

关于清超雍正皇帝的正统继承合法性的问题,百年来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其实不然,康熙皇帝的遗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份遗诏证明了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慎重选择的结果。

康熙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禛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网络配图

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 是矫诏篡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皇四子胤 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若传位十四皇子,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 “十”也无法改成“于”。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

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因此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言,说康熙帝在弥留之际,令大臣隆科多宣皇十四子觐见。隆科多因与皇四子胤关系密切,便故意装作误听,宣了皇四子觐见。后来,隆科多又与皇四子封锁真实的消息,将篡改的遗诏公之于众。这种可能性基本也被史学界否定了,原因在于清朝的官方文献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康熙帝遗诏则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版本。如果说修改汉文版本尚能尝试,修改满、蒙文字就非常困难了。

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康熙帝遗诏曾于文物展览中面世,遗诏原件并没有被改动的痕迹。而且,遗诏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言辞简略,仅仅是说明传位于皇四子,而是将皇四子的为人和才能进行了描述,写有“雍亲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等语句。由此看来,遗诏被篡改是不可能的。既然康熙帝遗诏的真实性得到了公认,那么另一个疑问便随之而来:人们为什么如此不相信雍正帝即位的资格,即使在遗诏“篡改说”被推翻后,还不依不饶地提出“伪造说”?这就要从著名的“九王争储”说起。

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争储斗争激烈,他为此伤透脑筋,心力交瘁,其心境是十分悲苦凄凉的。惊心动魄的储位之争康熙帝生前,曾两废太子,后来一直没有立储。诸皇子围绕太子之位展开了长达20年的争夺战。在这场储位之争中,皇四子胤禛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呼声不高,这是他即位遭人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配图

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皇子胤礽后撒手人寰。胤出生后不久,就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并深得康熙帝宠爱。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胤礽的太子之位稳固,诸皇子并没有争储之举。其间,只有大皇子胤禵与胤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两人常常在文治武功上一争高低。胤礽自幼不合群,在诸皇子中只与四皇子胤禛和十三皇子胤祥关系较好。此外,因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暴戾,在朝野中树敌颇多。康熙四十七年(1708),太子胤礽因奢侈、淫乱、暴虐等缘由被废黜。一时间,诸皇子跃跃欲试,开始明争暗斗地争夺储位。

仅仅半年后,康熙帝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由,复立胤礽为太子,争储风波暂时平息。然而,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又下诏将胤礽废黜禁锢。自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开始,“九王争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般认为,“九王”指皇长子胤禔、皇二子(即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九王争储”形成了四股强劲的势力:一是“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二是“太子党”,以皇二子胤礽为首;三是“三爷党”,以皇三子胤祉为核心;四是“八爷党”,以皇八子胤禩为首,还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禩等。几股势力之中,皇长子胤禵最早失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被圈禁。皇二子胤礽两次被废,“太子党”的势力也日渐衰弱。皇三子胤祉整日舞文弄墨,身边聚集了一批修书的文人,实际上并未形成朋党,后来也因其属下犯案而声望下降。“八爷党”是实力最强、呼声最高的一派。皇八子胤禩善于笼络人心,在朝臣中声望很高,其余皇子也多依附于他。然而,胤禩的行为令康熙帝极为反感。康熙帝曾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

胤禩曾因结党争储被圈禁,释放后仍不思悔改,继续图谋储位。康熙帝对他厌恶到了极点,终于宣称与胤禩断绝父子恩义。“九王争储”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等也因种种原因失宠于康熙帝。最终,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没有前科,仍具备争储的条件。

在这两人之中,朝臣和百姓都倾向于年轻有为的皇十四子胤(从民间传说即可看出),但是,康熙帝最终选择了已经45岁的皇四子胤。于是,满朝哗然,民间猜疑。人们不禁要问,胤禛凭什么能在“九王争储”中胜出?

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

的确,皇四子胤禛在储位之争中势力不强,他并没有过人的才能,且已过不惑之年。那么,康熙帝临终决定传位于他,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据后世学者分析,雍正帝得以即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当争储的诸皇子违反孝道、兄弟相残时,胤禛却始终保持对康熙帝的尊重和恭敬,而且能与其他皇子和睦相处。尽管也有学者揣测胤禛当时是假意斡旋于诸皇子之间,即位后却对他们进行残酷的迫害。然而,他毕竟在康熙帝生前维持了孝顺、友爱的良好形象。

网络配图

第二是勤奋敬业、谨慎实干。康熙帝晚年,胤掌禛管户部,任劳任怨,做出了显著的政绩。事实证明,雍正帝即位后也非常勤政,在位13年之中共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常年不休息,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在雍正帝的努力下,“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改土归流”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得以推行。

第三是雷厉风行、坚固可托。康熙帝晚年,由于过于仁慈,朝中贪污腐败现象有所蔓延。他深深认识到这一弊端,多次表示要传位于一个“坚固可托”之人。雍正帝雷厉风行,即位后果然大力整顿吏治,对“康乾盛世”的过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是因为康熙帝对胤禛之子弘历极为喜爱。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幼年时聪慧威武,被康熙帝称为“有英雄之气”。所谓“爱屋及乌”,康熙帝对胤禛也更为赏识。由此看来,雍正帝即位或多或少还沾了儿子的光。

雍正帝即位后,吸取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争储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由皇帝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名字的“御书”,密封匣内,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皇帝临死前(或死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按“御书”所定,拥立嗣皇帝即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的私生活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纪晓岚是为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很多人了解这一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影视形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他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些清朝人留下的私人笔记:《清朝野史大观》卷三: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网络配图《虫鸣漫录》卷二: 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

  • 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差点就是溥仪的堂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没有后嗣,所以在他身后必须在皇亲宗室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来做那把龙椅,当然这里的合适倒不见得是能力年龄的合适,而是各方角斗权衡出来的结果。1908年光绪病危,没有子嗣,立皇储迫在眉睫。而这时候选人除了三岁的溥仪外,还有一位十三岁的小王爷。但最后处于弥留之际的慈禧没有选这个小王爷,而与

  • 史上女英雄:被清廷凌迟两天开膛破肚心肝祭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自古以来女英雄数不胜数,她们或许永世流芳,又或者只是化作了历史簿子里的寥寥几笔,但是她们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今天要再给大家讲一位女英雄,她没有像邱二娘那样自抗大旗,却是用一身武艺保护了一方百姓。她或许不会女红,却耍得一手百十斤的大刀,一身正气不输男儿。她叫周秀英,又有人说她叫做周秀成。

  • 岳飞死亡之谜:真正的岳飞墓到底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一首满江红道尽了他此生的夙愿和遗憾,作为南宋抗金名臣的他,无疑是民族英雄,正因如此他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岳飞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39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死后,到底是如何埋葬的?又埋葬到哪了呢?网络配图原来,

  • 清朝继位探秘: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胤禛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弘历。话说康熙末年,两次废立皇太子,令康熙非常失望,其他的儿子又对皇储的位置跃跃欲试,让康熙一时拿不定注意,最终使他下定决心

  • 文天祥用头颅 为大宋王朝画上完满句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234年蒙古灭金,蒙古建国后不断的跟金打仗,当年英武绝伦的完颜阿骨打子孙经过100多年汉化已经衰落了,有名的马上民族变得软弱不堪。1219年,金国的中都被攻陷,成吉思汗一把火大火,把金中都烧为白地,之后忽必烈,建元大都的时候就得避开金中都了,现在北京西二环白纸房桥就是金中都宫殿遗址,莲花池是金中都

  • 诸葛亮为什么赢了周瑜?因为他更懂得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一位女子因为老爸欠钱还不上,无奈只好嫁给了债主。新婚第一天晚上,女子对得意洋洋的新郎说:“我嫁给你,是因为我老爸欠你的钱,你别太得意!”第二天早上,女子睁开眼睛,摇醒熟睡的新郎,说:“我爸到底欠咱们多少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网络配图每次看完这个段子我就会想起《三国演义》中的美人

  • 朱元璋为何将皇位传给孙子不传给儿子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在元末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打下了大明江山,建立了明朝朱氏政权。然而朱元璋去世后,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了孙子,这是何故?网络配图一、朱允炆的生父为朱元璋嫡长子懿文太子懿文太子叫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据说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前方打仗,听到这

  • 霍光把汉宣帝扶上皇位 最后却被反将一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因为在侍奉汉武帝的时候没有犯过一个错误,再加上又是汉武帝宠臣霍去病的异母弟,所以说刘彻还是非常信任他的。因

  • 三国东吴最会打仗的草根猛将连关羽都被他算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东吴群英,在孙氏兄弟的率领下,通过一次次与曹、刘等诸侯的较量,维持着孙吴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高规格的地位,他们大多来自士大夫阶层,带着祖辈、父辈的光环进入统治阶层。但其中也有异类如吕蒙,来自基层,出生贫寒,靠自己个人的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光辉灿烂的人生舞台的,他的成长经历完全可以用来拍成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