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风云:诸葛亮刻意安排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三国风云:诸葛亮刻意安排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26 更新时间:2024/1/19 10:15:04

在一个弱者、次强者、强者的三方对决中,如果次强者者水平较高,则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强者和强者之间的争斗,而自己就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次强者水平也较低,那么弱者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就应当先帮助次强者一起对付强者——否则,次强者难以对强者构成足够的挑战,那么弱者也将难以自保。这些思想,是弱者在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显然深谙上述道理。所以在他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简单地说,诸葛亮提出了“跨阻荆益、东和孙权、北图中原”的宏伟战略。当时曹操为强者,孙权为次弱者,刘备为最弱者。如果孙刘不进行联合,那么曹操就可以分别灭之。于是诸葛亮才舌战群儒,力劝东吴孙权与刘备联盟。而孙权也意识到若不与刘备联盟,则必为曹操所灭,于是联盟就形成了。

但是,对于一个弱者刘备而言,若能够与次强者孙权联盟对抗强者曹操,那么将曹操灭掉是否就是最佳的呢?恐怕不是。可以想象,当刘备与孙权一起灭掉曹操,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孙权灭掉刘备。所以,弱者总是有动力去维持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与次强者联盟,但是却并不愿真正消灭强者。

网络配图

上述这个道理可以解释三国时代一段看来不可思议的历史 。著名的火烧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北逃。而诸葛亮早已在曹操归逃的路上布下三重防范:前有赵云,中有张飞,后有关羽。然而诸葛亮的军令要求赵云和张飞的主要任务是放火骚扰,真正的捉曹任务降落在了关羽头上。后来在华容道上,关羽念旧情而放走了曹操。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重义气,必然放走曹操,为何还要将捉曹的重任交给关羽?从我们前面对弱者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诸葛亮并不想杀掉曹操。原因很简单,杀掉曹操,北方必乱,东吴必定北图中原。当东吴平定中原之日,刘备的末日也就降临了。所以,诸葛亮要放走曹操。

也许读者会问,既然要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设置三重拦截呢?设置拦截固然是为了给曹操一个教训,但更重要的也许是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因为,如果孙权知道诸葛亮放走曹操,那么孙刘联盟就会彻底瓦解。所以,诸葛亮必须既要放走曹操,又不能让孙权看出是有意放走曹操。历史中的对局,就是如此的生动!

网络配图

如今,我们从博弈论角度再看《隆中对》,不得不深佩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如果“东联孙吴、北抗曹魏”的战略能够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也许历史就不是现在那样记载的。可惜,从荆州残破开始,东联孙吴的战略就开始被抛弃。简单地回顾这段故事,罪责从关羽开始。诸葛亮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嘱咐关羽切记“东联孙吴、北抗曹魏”。后来关羽未能彻底贯彻这一战略(当然,这可能本身也与荆州的产权纠纷有关,因为荆州是刘备向东吴“借”来的),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怨恨在心,调兵遣将要为关羽报仇,其间张飞也被部属所害,更令刘备伤心,不顾诸葛亮再三劝阻,立誓讨伐东吴。从此,“东联孙吴”的战略被彻底破坏了。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蜀、吴两个弱者皆被魏所灭。

三国历史上几颗闪亮的明星就此落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杀人狂张献忠:当杀人变成了一种信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大都会心中一颤。为何?因为张献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变态杀人狂,没有之一。张献忠杀人,有两大特点:没有选择,没有目的。他杀人,仅仅因为他热爱。首先,张献忠杀人是没有选择的。也就是说,谁都可以杀。网络配图有一回,张献忠在花园里跟一群小妾赏花,他的小儿

  •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席卷欧亚的制胜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壮士如虹气千丈”——蒙古军的先胜之因西征前,蒙古汗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从阿尔泰山脉到黄河之滨征集青壮年入伍。西征联军由蒙古军(8万~万人)、汉军、钦察军、畏兀儿军、契丹女真军、西辽军、哈剌鲁军等多民族武装组成,配备炮石火器,攻城器械和筑路,架桥、造船器具,准备了预备马匹和军械备件以及充足的军粮肉食

  • 你一定不知道的成吉思汗的十大隐私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屠夫?英雄?成吉思汗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在我看来,他是一位枭雄,他摧毁文明,屠杀平民,摧枯拉朽般横扫半个世界,他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其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影响。但今天,我们有必要走进这位枭雄的世界。去了解为什么一个不识字的人,带领着同样不识字的本民族十万人,打败了当时世界上的诸

  • 他是头号大功臣 秦惠王却把他撕成了碎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全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羋月传》中,第一集就上演了秦惠王车裂商鞅的人间惨剧,作为成功让大秦帝国异军突起、称雄四方的“变法”第一人,商鞅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但是仔细审视他的性格不难发现,商鞅被诛杀的结局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太过于耿直的个性,就是他死于非命的源头。网络配图商鞅的耿直贯穿于他生

  • 万历皇帝的风流后遗症:儿子多了也闹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上文说,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下来,因为他的故事牵扯到了皇帝,我们得回过头来说一说久违的万历皇帝。在对冯保和张居正进行清算

  • 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建立早期蒙古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合不勒汗,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是成吉思汗曾祖父。他在海都强盛蒙古孛儿只斤部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全体蒙古人”的首领,并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他与当时金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历史上留下了重彩一笔。在合不勒汗时代,北亚蒙古高原部落纷争、

  • 千古之谜:赵构擅杀良将岳飞是吃错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赵构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谜实在是太多了。且不说其他,就说他擅杀岳飞,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历史之谜。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阳县)一户农民家庭。许多史书上说岳飞家是佃农,但从他的父亲岳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这一情

  • 皇帝一怒之下将他发配八千里 他却创造一个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韩愈是以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文学方面,他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一代文风;教育方面,他注重为师之道,终生诲人不倦;政治方面,他高举儒家思想,拥护中央集权。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万人颂扬。而他遭贬时能够坚持以国为任、以民为本,在逆境中能够立足实际、为民造福的爱国之心和奉献

  • 他是三国中最不该去追随的领导 谁跟谁倒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选择曹操。曹操是个能人啊,能文能武。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可见其武功卓著。还著有兵法书《孟德新书》,称得上是一位军事家。曹操的诗文也很不错,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世经典。汉中博物馆还存曹操真迹的大石。可谓是诗人兼书法家。不过因为曹操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 舌尖上的​中国​:盘点​历史​上的吃货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魏道武帝拓跋珪 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