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顺帝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元朝在他手上是怎么被灭亡的?

元顺帝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元朝在他手上是怎么被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03 更新时间:2024/1/21 8:58:55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帝王,元朝在他手上是怎么被灭亡的?妥懽帖睦尔的结局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顺帝妥懽帖木尔简介: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妥懽帖木尔人物生平经历介绍:元朝在他手上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

少年时代

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妥懽帖睦尔出生于西北察合台汗国所属的金山(阿尔泰山)一带。他是元朝周王和世瓎(后来的元明宗)的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孙,其世系依次是真金(元裕宗)、答剌麻八剌(元顺宗)、海山(元武宗)、和世瓎(元明宗),而妥懽帖睦尔的出生与成长也是伴随着皇位之争的腥风血雨。

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海山(妥懽帖睦尔的祖父)驾崩,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是为元仁宗。按元武宗与元仁宗的约定,继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长子和世瓎,但仁宗即位后却反悔了,试图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后来的元英宗)为皇太子,而把和世瓎封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

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和世瓎行至延安时,与武宗旧臣图谋恢复皇储地位,结果招来仁宗的追杀,和世瓎被迫奔往西北的金山(阿尔泰山),得到察合台汗国的庇护。在和世瓎避难金山期间,纳了一名回回女子、郡王阿儿厮兰的后裔罕禄鲁迈来迪,并与她生了妥懽帖睦尔。迈来迪生下妥懽帖睦尔后便去世了,后来被追尊为贞裕徽圣皇后。

登基为帝

元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便于至顺元年(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是一个月后太子就死了。这对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的的元文宗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还有儿子燕帖古思,但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驾崩时遗言:“当年在晃忽叉(王忽察都)弑杀明宗皇帝是我铸成的大错,后悔莫及。

如今我有一子燕帖古思,虽然我爱他,但现在理应将皇位传给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这样我去世后也对明宗有个交代了。”当时,把持朝政的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没有立年长的妥懽帖睦尔,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质班(妥懽帖睦尔异母弟)继位,是为元宁宗。不料当年十一月,元宁宗就驾崩了。燕帖木儿欲立燕帖古思继位,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坚持立妥懽帖睦尔。

于是派遣中书左丞阔里吉思前去静江接妥懽帖睦尔回京。到了良乡,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他。燕帖木儿与妥懽帖睦尔并马徐行,说明了拥立他为皇帝的意思。妥懽帖睦尔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时吓得不敢回答,所以燕帖木儿怀疑他,到大都后也没有立他为帝,再加上司天监的太史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立则天下乱,所以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

扳倒权相

妥懽帖睦尔登基后,是一个“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焉”的傀儡皇帝,继燕帖木儿而兴的权臣伯颜以右丞相的身份专擅朝政,但是燕帖木儿家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其弟撒敦为左丞相、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女儿答纳失里还拥有皇后之尊。

到元统三年(1335年)时,撒敦死去,唐其势升为左丞相,欲与伯颜争权,遂与撒敦弟答里密谋发动政变,杀伯颜,废顺帝,另立元文宗的义子塔剌海(燕帖木儿之子,唐其势之弟)。同年六月,伯颜粉碎唐其势的政变,消灭燕帖木儿余党,同时将答纳失里皇后逐出宫中,并将她杀害。同年十一月,顺帝以“祖述世祖”为名改年号为“至元”。

当时,伯颜被封为秦王,一手遮天,“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他大肆排斥异己,甚至杀了自己的老主人郯王彻彻秃一家,并贬谪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他聚敛财富,穷奢极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宫中,与其私通,以致大都传诵“上把君欺,下把民虐,太皇太后倚恃着”的讽刺伯颜的歌谣。

伯颜最被人诟病的是排汉的民族压迫政策,在他的主导下,蒙古、色目殴打汉人、南人不得还手,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兵器之戒,严格控制汉人做官的限界,汉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斥,在伯颜当权下的中书省只有王懋德、许有壬、傅岩三人做过左丞和参知政事。

地方上甚至还没收汉人铁制农具及禁止汉人文化活动。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伯颜取消了科举考试,也是一大倒退。在面临汉人反抗时,伯颜甚至提出了杀绝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主张,所幸顺帝没有听从。

锐意图治

对元顺帝打击最大的要数当时罕见的天灾。自至正四年(1344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灾害多发期,尤以腹里和河南行省最为严重。那时候,黄河决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大量死亡,就连大都也受到影响,当时客居大都的高丽人李谷写道:“饥民云集京师,都城内外,呼号丐乞,僵仆不起者相枕藉”。顺帝命官府加以赈济,并颁诏罪己,至正九年(1349年)又重新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希冀挽回元朝的颓势。

天下大乱

此时由天灾引发的后遗症正困扰着元廷,首先是由河患引发的严重的财政危机,漕运、盐税锐减,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下跌,国库渐虚;其次是河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小规模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特别是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兄弟啸聚海上,对元廷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威胁,元廷无法镇压,只得加以招抚;同时,吏治不仅没有根本性的扭转,反而在灾荒时期变本加厉,史载“及元之将乱,上下诸司,其滥愈甚”。

总之,元朝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乱一触即发。脱脱第二次拜相后,试图力挽狂澜,但他采取变钞和起用贾鲁治河两大政策,却为元朝掘好了坟墓。时人讥讽说:“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终于,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刘福通等红巾军引爆元末农民起义,顺帝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6000蒙古精锐阿速军及各路汉军前往镇压,但对阵时见红巾军声势浩大,急呼“阿卜!阿卜!”(跑),根本无力镇压。史载“至正十一年寇起淮南,凡浙西、江东南、湖南北,以闽、蜀之地,凡城所不完者皆陷”,元朝在许多地方的统治机构瘫痪,陷入土崩瓦解的绝境。

宫廷内斗

自脱脱被逐杀以后,顺帝彻底堕落,他受哈麻蛊惑,声色犬马,沉溺密宗,修炼所谓“男女双修之术”,还在宫中建清宁殿,绕殿一周建百花宫,每五日一移宫,朝政则交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至正十六年(1356年),哈麻企图让顺帝禅让于皇太子,被其妹夫秃鲁帖木儿捅给顺帝,顺帝大怒,说:“朕头未白,齿未落,遽谓我为老耶?”遂贬斥哈麻。

此后又有朴不花、搠思监等搅乱朝政。史载“是时天下多故日已甚,外则军旅烦兴,疆宇日蹙;内则帑藏空虚,用度不给;而帝方溺于娱乐,不恤政务”。当时元朝已丧失半壁江山,就连都城也处于危机之中。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蒙元陪都上都被破头潘、关先生所率的红巾军攻破,宫阙被焚,此后元顺帝停止了每年到上都避暑的传统。

至正十八、十九年,由于农民起义导致漕运断绝,大都发生饥荒,饿死数十万人。这一状况直到张士诚降元运粮才有所好转。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二月,漠北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起兵作乱,直逼上都,并遣使告诉顺帝:“祖宗以天下付汝,汝何故失其太半?盍以国玺授我,我当自为之!”次年被镇压。

此时奇皇后与皇太子渐萌异心,企图让顺帝禅位。他们害死了反对内禅阴谋的左丞相贺惟一,又以宦官朴不花、丞相搠思监为倚靠,赶走直言进谏的陈祖仁、李国凤等大臣,逐渐控制了朝廷。外部则是元廷倚赖镇压红巾军的察罕帖木儿(后由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继承)与孛罗帖木儿两支军阀相互争抢地盘,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元顺帝是怎么死的?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明军抵达直沽,二十六日,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出大都迎战明军,被擒杀,太庙牌位也被收集好,在逃难时一起带走。二十七日,顺帝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自己则做好逃难的准备。二十八日,顺帝驾临大都清宁殿,召见众臣及三宫后妃与皇太子,正式宣布将逃往上都。

知枢密院事哈剌章(脱脱之子)力谏不可,顺帝说:“也速已败,扩廓帖木儿远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宦官赵伯颜不花跪地痛哭进谏说:“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顺帝叹息说:“今日岂可复作徽、钦!”到了这天夜里,大都健德门开,顺帝与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

顺帝一路上如惊弓之鸟,连山峰塌方都以为是明军到来。八月十五日,顺帝一行终于抵达上都,此前大都已经在八月二日被明军攻占,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等殉国。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扇子究竟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为什么从不离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的扇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苏轼写过一句描写诸葛亮的诗,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那就是:“羽扇纶巾”。描写的十分符合诸葛亮的形象,不管是名著《三国演义》里,还是影视作品中的诸葛亮都是手持一把羽扇,显得非常神秘。那么到底诸葛亮的那把羽扇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从

  • 元宁宗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后世对元宁宗有何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元宁宗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元宁宗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为什么元朝皇帝都埋葬在了起辇谷?元朝皇帝有哪些埋葬习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宁宗懿璘质班简介: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 天历三

  • 她杀掉皇帝所有宠妃 成为后汉女人干政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窦氏出身显贵,母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曾祖父窦融也是开国大将,名门望族之后。但窦融病逝后家族支撑力量就弱了,到窦氏的时候窦家实力更弱。但窦氏天生丽质,聪慧有才,6岁便能写字作文,因此一家人便将光复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公元77年,窦氏同妹妹一起被选入宫中。因为她举止言谈有礼,人又长得漂亮,

  • 朱元璋对开国重臣痛下杀手 为何有一人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形容功臣下场的话用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大杀功臣,当初和他称兄道弟,生死相依的兄弟们几乎被他斩尽杀绝。网络配图仅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的胡惟庸案就牵连了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皆被满门诛杀。之后发生的蓝

  • 赵飞燕姐妹妖媚至极 汉成帝竟然用杀儿子取悦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飞燕(?~前1年),汉成帝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汉鸿嘉三年,成帝刘骜微服私行,经过阳阿公主家时,入门稍歇,公主召集歌女数人,临席侑酒。其中有一个叫赵飞燕的女子,肌若晚雪,舞态轻盈,秋水

  • 揭秘为什么朱元璋要把创业班子全杀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同是开国皇帝,为何刘邦朱元璋把功臣全杀光?刘秀李世民却不?一个律师朋友和我说过:他手上闹经济纠纷案的当事人,大多数都是一道创业的朋友。我奇怪:此话怎讲?他笑:太简单了,穷人出身,赚到钱了,就开始闹呗。想想看,确实没错。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群白手起家的创业团队,吃糠咽菜终于赚钱了,然后什么矛盾

  • 是忠还是奸?揭秘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是忠还是奸?揭秘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

  • 隋炀帝恋上后母致皇后兰陵萧氏红杏出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的意思,隋炀帝老婆

    宣华夫人是隋文帝杨坚的妃子,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后母。杨坚的亲生母亲是文献皇后,但他却爱上了自己的后妈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姓陈,是南朝的宁远公主,也就是陈宣帝的爱女,与陈后主是兄妹关系,施姬是她的母亲。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朝建立九年以后,平定了陈国,宁远公主被俘虏到大兴,成为后宫的宫女。后来当上杨坚的妃子。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虽说皇帝无数,但是其中也不乏遭废黜的皇帝,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刘恭,是汉惠帝刘盈与后宫周美人所生之子。刘盈的母亲吕后很不愿意看到周美人将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于是将自己的亲外孙女张嫣嫁给刘盈(也就是说,刘盈娶得是自己的亲外甥

  • 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五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第五名: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