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剖析项羽乌江自刎: 可歌可泣还是能伸不能屈

剖析项羽乌江自刎: 可歌可泣还是能伸不能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4/1/25 8:58:23

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而死,年仅30岁。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 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 过江呢?

网络配图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 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 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在这种说法中,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据《史记》 记载,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非常吃惊,便起身饮酒,此时“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 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据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当时怆然拔剑起舞,并和歌曰: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挥剑自刎。项羽是个争强好胜、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爱的侍妾被逼自杀,心中既伤心绝望,又十 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再加上当时楚军伤亡惨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当项羽带着残兵败将逃至乌江畔时,顿觉羞耻难当,没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 于是选择一死了之。还 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自杀是想结束战争,消除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痛苦。据《史记》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于是项羽 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 苦,说明项羽的确有可怜天下苍生的情怀。当项羽率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时,想到渡江以后还要卷土重来,重新进行一次楚汉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于是选择牺牲性命来结束连绵数年的残杀,还天下一个太平世界。

网络配图

但这种说法带有太多的猜测成分,也与项羽的好战残暴性格不符。项羽当年曾经坑 杀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三个月,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杀身亡。他之所以要约刘邦单打独斗、一决胜负,很可能是出于一种计 谋,因为以项羽的个人能力,打败刘邦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不过刘邦也没有上当。当项羽失败逃至乌江时,万念俱灰、狼狈不堪,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此情此景下重 新唤起他可怜天下苍生,愿意以一己之死来结束战争的念头也有可能,但这顶多是项羽走投无路又放不下脸面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将它视为项羽自杀的主要原因却是 不妥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我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在其文章《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中,详细论证了《史 记》、《汉书》、《楚汉春秋》关于项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记》有关项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项羽本纪》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两处 涉及乌江外,其余无一处写到项羽乌江自刎。反倒是明确提到:项羽“身死东城”,“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等。他还通过《括地志》和《江表传》等篇章作了 关于地理位置的考察,经过实地查勘考证,项羽确死于东城,即今天的安徽定远县,此地离乌江有120千米。至于《项羽本纪》中两处涉及乌江的记述,冯先生认 为是司马迁记叙上的错误,并导致了以后的以讹传讹。

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认为项 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垓下之围中项羽仓皇失措,带领八百兵马突出重围,往江东方向逃跑。长江以南是项羽的势力范 围,是他发迹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汉战争后期,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尉等依然服从项羽,听从项羽调遣,尤其是南楚临江王共氏,直到项羽死后仍忠于项王,抗 拒刘邦。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 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

网络配图

但这种说法同样充满了推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反 对。根据《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两汉时期的东城县,是江淮之间的一个辖境广阔的大县。从现在定远东南的池河上中游地区,越过江淮分水岭,包括今滁县西 南境、肥东东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县乌江的沿江一带。晋太康六年在设东城县界设置单独的乌江县。章学诚在《和州志补沿革》曾指出:“秦为九江郡之历阳 及东城乌江亭地……晋太康元年属淮郡,其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如故。”也就是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东城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括在东城县内的, 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而是为避免同义反复而使用的描写方法。

这样看来,项羽的确是死于乌江,司马迁所处的 年代距离楚汉战争只有七十年左右,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而且他治学严谨,在项羽之死这样的大问题上应该不会妄自猜测。而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 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显得慷慨壮烈,并为后人反复吟唱, 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一生却也让人扼腕叹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怎么死的?嘉庆皇帝是如何拿下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慈禧和光绪的关系为何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一直在临死前,脑子都十分清楚,这个《清史稿》有记载,《慈禧光绪病逝记实》也有记载,当慈禧安排溥仪进宫之时,她就知道光绪已经不可能复出了,因为她已经决定了痛下毒手。所以慈禧毒杀光绪,不可能是在神智昏乱情况下做出的,毒杀光绪,是她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决定。慈禧和光绪的关系为何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慈禧毒杀

  • 朱元璋强势反腐,失败还是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朱元璋成了一些人疯狂抹黑的对象。在一些人的笔下,这位创下276年江山的伟大帝王,成为心态扭曲、过河拆桥、疯狂杀戮的怪胎式人物。连他的贫寒出身,也成为一些人嘲笑的对象。朱元璋的铁腕治贪,也成为一些人嘲弄揶揄的题材。有些人把明朝末年帝国官吏的疯狂腐败,统统推到朱元璋的身上,并以此为根据

  • 邓通之死:汉景帝为何将先皇庞臣邓通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他开创的“文景之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厉行勤俭,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他们不但出入相随,夜间更是同榻共眠。邓通由于有文帝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富甲天下,但是最后还是冻饿而死。图片来源于网络邓通

  • 枭雄曹操竟好男色:一生最宠爱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一生,除了戎马沙场,便是流连于女人的温床之间,然而,曹操的好色并非只有女性,曹操也宠爱男性。那么,曹操一生最宠爱的男人是谁呢?曹操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之事,非要将一干女子一阵嘱咐(详见曹操《遗令》,载于《三国志》)。当然,即便曹操这般富有想象力的男人,天马行空一番房事之余,有时也难免玩一

  • 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的皇后,为何顺治却不喜欢她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整个清朝的历史当中,一共有着12位皇帝,可皇后的数量却达到了27位。在这些皇后之中,往往有着许多我们并不熟悉而又温暖的故事。今天要提及的这位皇后便是如此,她虽身为大清一国之母,甚至还怀上了龙种,可就是这样还是逃不过被废黜的遭遇,可最后却通过改嫁才得到了幸福。此女子便是博尔济吉特氏,而第一任皇帝则是

  • 历史上魏延如果要谋反,他为何北投曹魏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延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受《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魏延是受污名化较为严重的一位。书中给了魏延扣了一顶“脑后有反骨”的大帽子,诸葛亮见了魏延第一面,便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刘备惊问其故,诸葛亮给出的解释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 索额图被康熙称为第一大罪人 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罪人索额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索额图是康熙年间的重臣、权臣,他的父亲是索尼,在大清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大臣,属于开国功臣之一。在康熙年少的时候,还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可谓权势熏天的人物。父子俩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索额图的侄女是康熙的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与皇后感情深

  • 孝庄死后三十多年没有下葬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庄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有名的太后,而在清朝的也出现了一位太后,被称为孝庄太后,这位太后可是见证的清朝从一无所有到鼎盛,但就是这么一个强人,死后三十多年都没有下葬,并且根据孝庄太后对康熙的照顾,孝庄太后不应该被放在安奉殿,应该早早的下葬的。但

  • 令妃的儿子成为了帝王,为何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清朝时期的妃子,想必很多人都会想起乾隆这一皇帝,为什么呢,因为据史料记载,到乾隆的后宫当中一共存在了42位妃子。而在这些妃子当中,有的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而有的则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妃子,她不仅在《还珠格格》电视剧展现了出来,而且在真正的历史上,她也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妃子。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