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揭秘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3/12/22 23:15:04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咸丰的安排看,政治上最后的生死,似乎把持在两宫太后的手中。然而,母凭子贵的懿贵妃虽然荣升为慈禧皇太后,但是,当时她只有27岁,孤儿寡母,在朝中并无亲信,也没有持者,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专璜跋扈,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咸丰死后,肃顺不顾礼制,常常穿着便服,在热河行宫大殿上肆无忌惮。遇到太后,肃顺一点也不避讳,还常常趾高气扬地许诺,回京后,我会好好奉养两宫皇太后的。听肃顺的口气,仿佛他己经大权独揽,想怎么对两宫太后,全凭他一句话。

慈禧变得胆颤心惊,照这样发展下去,肃顺等人架空小皇帝、独揽朝政只是时间问题。该怎样抗衡八大臣的强权,又该怎样保证她们孤儿寡母的安全,慈禧急切地想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这时,一个人走进了她的视野,他就是恭亲王奕訢。慈禧派亲信偷偷送出密诏,联系在北京驻守的奕訢,请求他的帮助,铲除肃顺等八大权臣。奕訢与慈禧虽然是叔嫂关系,在此之前,二人只是在家宴上见过几面,并不熟识。慈禧为什么挑选了奕訢,而奕訢又会不会帮助慈禧呢?

奕訢是咸丰的 同父异母的弟弟,有胆识、有气魄,然而在皇位之争上,败给咸丰,成为恭亲王。咸丰在位时并没有重用奕訢,奕訢空有抱负,没有施展的空间,甚至在咸丰挑选的八大顾命大臣中也将奕訢排除在外。郁郁寡欢的奕訢,接到嫂子慈禧的救援密诏,非常惊喜,他感激慈禧这样信任他。于是,果断行动,火速赶到热河,与慈禧秘密商议铲除八大臣计划。

1861年11月1日,两宫皇太后跟随咸丰皇帝的灵柩回到北京,刚一到北京,慈禧和慈安利用手中的两方印章,颁布懿旨,除去八位顾命大臣的职位,同时下旨,颁布肃顺等人专横跋扈的罪名,下令奕訢将肃顺等八大臣抓捕归案。很快,八大臣就被赐死或流放。慈禧和奕訢叔嫂二人以最快的速度,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夺权大战。从此开了慈禧“垂帘听政”的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帮助慈禧铲除肃顺集团后,奕訢从以前不被重用的亲王,一下子成为了朝廷的重臣,成了一言九鼎的议政王兼首席军机大臣。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奕訢平步青云,只要奕訢上的折子,慈禧都会批上“依议”两个字,表示全都同意。而同时,一些流言蜚语也传开了。清同治年间,恭亲王奕訢上了一道折子,请奏设立同文馆,也就是要开办一所外国语学校,聘请外国人作为老师,不仅学习英语、法语、俄语等外国语言文字,还增设天文、算学等西方自然科学。慈禧看了奏章,照样批复“依议、钦此”。一时间舆论哗然,朝中以“天朝大国”自诩的王公大臣们,认为奕訢离经叛道,他们上了一道又一道奏折,弹劾奕訢。

面对弹劾,奕訢理直气壮,他和大臣们展开激烈辩论。他说:洋人坚船利炮,先进之处,我们必须了解,知其虚实,才能自强。莫不如此,近年尚可苟安,数十年后,大清将无可御敌之力。奕訢侃侃而谈,老臣们虽然说不过他,但是人多势众,又都是朝中重臣,双方争执不下,都请慈禧太后定夺。慈禧呢,最终将主要的反对大臣倭仁的折子,交给总理衙门动议。总理衙门的负责人是奕訢,等于是将此事的处理权交给了奕訢,第二天,奕訢在总理衙门恭候倭仁,寒暄之后,奕訢不提弹劾之事,反倒给倭仁派了一个差事,让倭仁举荐能教天文算学的中国人,以便免聘洋人。奕訢还说,以后朝廷与洋人交涉,尽由你酌办。

倭仁一听傻了眼,果真如此,对固执的倭仁而言,简直生不如死。于是,倭仁以年老为名,请求辞官回乡。没想到,慈禧听了倭仁的请求,说了两个字“不准”。倭仁没有办法,去总理衙门上班的头一天,倭仁就故意坠马,摔伤了足踝,以此向总理衙门告了长假,此事才算是最终解决。同治初年,慈禧对奕訢的信任和倚重都在任何人之上,叔嫂配合默契,让大清朝有了同文馆,有了安庆军械所。虽然规模不大,洋枪洋炮数量有限,但清末也出现了短暂兴旺的局面。

大概是因为关系亲密,在野史中,一直流传慈禧和奕訢这对叔嫂关系暧昧。关于这一点,专家认为,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有悖伦理的事情。那么,慈禧与奕訢的关系,是不是像传说中说的那么好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同治12年,17岁的同治皇帝终于亲政了,两宫太后暂时告别政坛。很快,同治皇帝发现他的母亲,对权力充满欲望的慈禧,变得空虚落寞,经常管大臣们要奏折看。为了不让母亲再管政事,同治皇帝提出要重修圆明园,希望母亲在圆明园颐养天年,自己就可以摆脱限制了。很快,同治皇帝就向大臣宣布了重修圆明园的旨意,并责令户部尽快拨款开工,奕訢一听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当时清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处处都需要用钱,那里还有钱去重修圆明园呢?同治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奕訢就请慈禧劝说同治,并劝说慈禧要以国事为重。

慈禧贪图享乐,也一心想重修圆明园,面对奕訢的劝谏,慈禧非常反感,并在心里开始盘算,如何趁机除掉奕訢。慈禧表面上不动声色,表示对奕訢的禀报虚心接受,实际上她并未规劝同治皇帝,反而赞许同治孝顺,大肆批评了奕訢的居心叵测。就这样,重修圆明园的计划被继续推进着。第二年,由于购买修建木材,出现了一起特大贪污腐败案,朝廷损失了二十多万两白银。奕訢知道后,十分着急,再次出面阻止重修圆明园。

奕訢带领反对重修圆明园的大臣们联合上书,对皇帝提出:停园工 开言路 去玩好等八个要求。朝堂之上,奕訢为了打动皇帝,亲自诵读奏书给侄儿听。奕訢还没读完,同治突然大喝一声:我这位子让给你坐怎么样,奕訢一听目瞪口呆。同治皇帝接着斥责奕訢,离间他们母子关系,把持朝政。同治皇帝亲自写下诏书:恭亲王奕訢无人臣之礼,当重处,马上革除一切职务,交宗人府查办。此时的奕訢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慈禧的圈套,她借同治皇帝之手除掉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就是因为反对重修圆明园之事,慈禧就要除掉奕訢吗?原来,同治初年的慈禧,初入政坛,还无法完全真正掌控政局,她必须依赖奕訢的帮助。然而,垂帘听政几年后,慈禧地位稳定了,精明的奕訢就成为慈禧的眼中钉。据记载,在当时的洋人眼中,大清朝有两位当权者,一位是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议政王奕訢。对于外界这样的评判,慈禧是无法容忍的。她绝对不能容许,有人与自己平起平坐。慈禧早就将矛头指向了奕訢。她制定阴谋先后三次弹劾奕訢,最终将奕訢赶出了政局,实现了自己的独权专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残酷的慈禧太后怎么处理清末奇冤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奇冤昭雪记,古代四大奇冤窦娥冤,慈禧太后逃难

    在199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风靡荧屏,即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里面陶慧敏饰演的小白菜楚楚可怜,身陷囹圄,惹人无限同情,到底小白菜所陷之案内里如何?此案最后引得当时最高执政者慈禧太后瞩目,到底慈禧太后如何处理此案?且听我道来。图片来源于网络清末,杭州郊镇余杭县乡绅杨乃武家里租住着绰号小

  • 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的千古绝句是,慈禧的诗里有句名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出自哪首诗

    经过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革命史观的塑造,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凶狠残暴、顽固守旧、丧权辱国、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民族罪人,被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也有人在分析史料之后认为,慈禧自有一套安邦之术,开展了部分改革,延长了大清的国祚。在这篇小文中,不妨暂且抛开治国理政的是是非非,看看在家庭生活中,

  • 养男宠手腕毒辣!芈月的真实原型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宣太后芈月的历史,芈月是否真实存在,芈月传魏美人被割鼻子后怎么样了

    芈月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的医生颇具传奇色彩,其实和我们在电视剧《芈月传》看到的不同,芈月并非是一个备受冷落的楚国公主,按照历史记载,她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月的母亲先后曾改嫁,诞下两个儿子,一个是芈戎,一个叫魏冉。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芈月在进入后宫的时候

  • 后主刘禅为何落下一个乐不思蜀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乐不思蜀与谁有关,刘禅无能的表现,乐不思蜀啥意思

    刘禅降魏后,曹魏权臣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无不触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刘禅一人嬉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司马昭便问刘禅,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历史上经典成语从此诞生。当然,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

  • 精忠岳飞:岳母没有刺字“精忠报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飞背上刺的是哪四字,岳飞的母亲为什么要给他刺字,岳飞老母在岳飞背上刻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称: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自此流传了四百年,今人深信不疑。《说岳全传》是一部小说,小说之言究竟是史实还是虚构?首先要承认,《说岳全传》的这类情节是有历史依据的:宋朝招募兵勇时,兵勇面部要被刺字,是为入籍标

  • 关羽之死真相:关羽众叛亲离遭孙权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被斩首,被关羽斩杀的大将,汜水关被关羽斩杀的猛将是谁

    关于关羽之死,死在一个“骄”字上,骄者必败,他看不起屡建功勋的老将黄忠,声称“不与老兵同列”。他看不起吴主孙权,对孙权为子求婚,不仅不允,而且还加以侮辱,竟然说:“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他看不起同僚糜芳、士林,声称要同他们算账。他更看不起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呼之为:“小儿”。在关羽眼里,只有一个兄长刘

  • 海陵王:杀人夺妻不够,竟把外甥女送上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入室杀前妻,宫女从墓里吃蛇跑出来,夺妻之恨能不能化解

    中国历史上,金朝一直是神秘而富传奇的朝代。在金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期间虽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也算得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他在位期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后宫秘事!网络配图海陵王是辽王宗干的第二个儿子,于皇统九年十二月丁巳夜继位;海陵王

  • 老婆被人抢走了怎么办?刘邦竟说出这样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逃亡为何两次丢下孩子,刘邦抛弃妻儿,老公抢走老婆手机犯法吗

    一个男人,如果自己的老婆被抢,或者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朋友被抢,你该怎么办,是手忍仇人,夺回自己的老婆?还是诅咒夺妻的恶人,将来一定不得好死?或者假装大度地说上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也许我们从下面五位牛人的身上,就可以对号入座,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毫不在乎型——刘邦。刘邦的父亲

  • 最幸福的大臣 因皇帝吃醋白白捡了皇帝的宠妾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独孤天下皇帝第几集让皇后吃醋,皇上你的宠妃撂挑子啦,帝王宠小婢最是无人疼全文阅读

    《资治通鉴·后唐纪二》:帝有幸姬,色美,尝生子矣,刘后妒之。会绍荣丧妻,一日,侍禁中,帝问绍荣:“汝复娶乎?为汝求婚。”后因指幸姬曰:“大家怜绍荣,何不以此赐之!”帝难言不可,微许之。后趣绍荣拜谢,比起,顾幸姬,已肩舆出宫矣。帝为之托疾不食者累日。网络配图闲事莫多管,即使拥有最高权威的皇帝亦是如此

  • 为上位杀死亲弟和义父的铁木真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烈火军校织田显荣喜欢谁,只狼杀死义父然后干什么,如何打三年前的义父

    我们今天看铁木真的上位经历,射死亲弟弟,解决了安达,攻打义父,不管谁对谁错,这个过程充满着残忍。其实,《射雕英雄传》已经对成吉思汗的行为给予了一定批判。节选自《老梁说天下4》,中国工人出版社成吉思汗嗜血三部曲:杀人狂魔还是一代天骄?在统一全蒙古之前,成吉思汗的名字叫铁木真。他从一个被部落抛弃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