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既然有称帝的实力 却为何烧宫毁城?

项羽既然有称帝的实力 却为何烧宫毁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4/1/29 1:20:55

公元前二百零六年,项羽虽然晚了一步进入咸阳,但是在鸿门宴上,刘邦恭恭敬敬的态度和拱手相让土地的做法,却让他扬眉吐气,终于确定了自己的老大地位。

对于普通人而言,谁不愿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坐在万万人之上,只掌生杀大权---称王,这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事儿。但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只封了自己西楚霸王的名号。他没有沿用秦的宫殿设施,而是将秦的宫殿烧毁,杀了秦的末代王子,明摆的事儿,他自已不愿意称王,他也不愿意让别人利用皇家设施。

他既然有称王的实力,却为何烧宫毁城,却不自己称王呢?有研究认为,他的目标是消灭秦实现复仇,至于消灭秦之后称王,他大概没有太清晰的想法。

网络配图

但是看待他未称帝这个问题,应当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全面的分析,我认为他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或者说是还没来得及。

首先,他是想称王的,他从小就崇尚武力,不愿意读书,是因为他觉得读书无异于纸上谈兵,对取万人性命是无益的。而他与秦朝有着深仇大恨,他想复仇,所以想要学习能够取万人性命的方法。当他见到秦始皇游历时,说出了“此人可以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这说明自小他就有取代秦王、自己称王的想法的。

其次,在鸿门宴之后,他的兵力精进,势力如日中天,接下来,他杀害义帝,这也说明,他有取而代之的企图,倘若没有取代的心思,为什么要冒着可能受到的指责而迫害义帝呢?

以上两点,足以说明,他是有称帝之心的,但是接下来的事,是他称帝受阻的原因:

一 、民心走向。项羽有几点,是很让天下人不齿的,就是杀降和抢劫,刘邦在占领了函谷关以后,下令不得杀降。而他却将金银珠宝掠为己有,大肆的杀戮,人心惶惶,这导致他失去民心。这可能也跟他从小就崇尚武力,忽视读书有关,所以对待异己时,他除了残酷镇压就是杀戮,并没有采用顺应民心的做法。

二、旧贵族们的心理很朴实,他们对于纷纭变换的局势不在意,但是对于能够分一杯羹,得到封地和金银很在意。

网络配图

他在做了霸王后,又因为分封土地的问题得罪了一批贵族。他把地段好、富庶的地方,都分给了他的亲戚们,将地理位置差的分给旧贵族们,甚至有一些贵族连地都没有分到。对于涉及到自身根本利益的事上,没人能很大方。所以在封地的问题上,他又失去了旧贵族的归心。

三、古代比现在更讲究出身,对于血统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他能征善战,力大无穷,在与其他势力的斗争中也展现出了他的实力。但是同一时代的很多贵族们表面是臣服于他,其实心里并不是很拥戴他,很大原因在于他的出身。

他虽说也是贵族,但是与天生的贵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他的祖上并没有王族的血脉,只是楚国旧将而已。所以天生的诸侯们,并不认为项羽是多么了不起。尤其是在他迫害义帝后,并没有达到他设想的诸侯们尊他为王的效果,反而让这些“尊贵”的诸侯们对他更加不满,认为他是弑君者,是个大逆不道的人。自然就不愿意拥戴他了。

网络配图

四、按照古代人民的思维逻辑和政治程序,皇帝是天生为王,所以那些想称帝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弄出点儿不平常的东西。比如说陈胜起义时候,偷偷把纸条放进鱼的肚子里,写上陈胜王的字样,好让民众们相信这是顺应上天的旨意,从而拥戴他;再比如我们现在看史书,每一任帝王,不论是通过起义称王的,还是继承父亲位置为王的,写这人的出身,都会加一些神奇的现象,比如说紫气东来,东方出现火光等等,例如朱元璋,史书说他的出身,就有“红光满室”的记载。所以想要称王,肯定要先顺应大家的思维,做一些特别的事,让舆论认为是上天派你来当大王的,不是你自愿的。而项羽不仅没有这样,反而杀了义帝,这在古代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不论你是功高盖主,还是能力过人,你杀了帝王,不能代表你能取而代之,反而意味着你是弑君者。这个举动是他史上最大的败笔。

假如杀了义帝后,有人出来拥戴他,非要推举他来称帝,那么项羽退让一下,顺势称帝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没有这样的人出来推举他,他把诸侯贵族们、普通人民大众们都得罪了个遍儿,想要称帝是不可能了。那只能把秦宫烧了,我不当皇帝,别人也别相当,然后掠点儿金银财宝,回家享乐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厨师的祖师爷是谁?此人曾经杀了儿子做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比如,妓院的祖师爷是管仲,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屠夫的祖师爷是张飞,唱戏的祖师爷是唐明皇,酿酒的祖师爷是杜康,茶行的祖师爷是陆羽,算卦的祖师爷是鬼谷子,相面的祖师爷是刘伯温……那么,厨师的祖师爷是谁呢?易牙。易牙是春秋时的人,他的工作是给齐桓公当厨师。齐桓公大家都知道,是著

  • 永乐帝朱棣利用宦官上位 却给子孙留下一祸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31年12月,建文帝朱允炆执行削藩政策,为了提防燕王朱棣造反,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把燕王从政治上架空。并派人屯兵开平,对北平严加监视,并抽调了燕王朱棣的直系部队驻防它处,但是朱棣毕竟是叔叔级别的人,朱允炆还是嫩了一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很快就把建文帝打的

  • 霍去病的死竟是由汉武帝一手操作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众观历史,皇帝无一不是心狠手辣的代名词。只要是威胁到他的统治,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功劳,一律会被帝王冠上各种理由削去官职,甚至是杀人以绝后患。网络配图在大汉朝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深得人心,在老百姓心目中甚至比皇帝还深得民心,他就是名扬天下的飘起将军——霍去病。历史上记载他是由于患病不治身亡,而现如今,

  • 揭秘隋唐年间战斗力最强悍的三个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小说《隋唐演义》给隋唐交替之间的牛人、猛人开有一个英雄好汉排位表,不过,里面的所谓英雄好汉如李元霸、宇文成都、雄阔海、伍云召等等,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没什么意思。而在真实的历史里面,在这个四海鼎沸、风云际会的时代,也真的涌现出许许多多勇力绝伦、豪气盖世的英雄豪杰,称得上是牛人如雨、猛将如云。笔者通过史

  • 三国董卓竟然是被权欲摧毁的良家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董卓,大多数人脑子中估计都是那个大腹便便,为貂蝉和吕布翻脸的猥琐形象。但历史上的董卓,绝不止那么简单,事实上,早期的董卓很有头脑,否则他绝没有可能霸占京师,肆意之极。网络配图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

  •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家那样篡权称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如果再将问题直接点,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呢?网络配图在回答为什么不称帝这个问题之前,先讨论下诸葛亮能不能称帝。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

  • 揭秘三国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师到底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纵使天资秉义,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诸葛亮就是大家眼中被神化了的人物,可是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也并非天生就有。那他究竟是师从何处呢?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

  • 咸丰​皇帝​:清朝最后​一个​真正拥有实权​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真正拥有实权的皇帝。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很多事情,他在政治上虽然说有一些作为,但是因为内心总想着逃避,使得清朝面临着灭亡的局面。网络配图 对于这样的一个君王,后人该如何客观评价咸丰皇帝呢,咸丰皇帝是不是个昏君?咸丰皇帝作为清朝的君主,有人曾评价他的能力在清朝的12位皇

  • 孝庄亲侄女孟古青,入宫封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数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太后,她就是孝庄太后,她垂帘听政数年。培养了很多明君,才让大清走向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在她作为太后期间,其家族也因此变得非常尊贵,家族中许多女子成为了皇后或者尊贵的嫔妃,但是她的侄女一入宫就被封为了皇后,却挺着大肚子被废了后位,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

  • 历史上隋文帝杨坚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帝一直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且皇帝是想要什么就有是,就算是天下的女子都可以任由皇帝挑选。虽然每位皇帝的后宫都有这很多的妃子,但却有一位皇帝,为了一个宫女却惹怒了皇后随后独自跑出皇宫内,做出了离家出走的举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