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原来如此 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原来如此 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03 更新时间:2024/1/3 23:14:59

提到三国中蜀汉帝国的灭亡,很多人将责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表示,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代了刘禅的王位,说不定就一统中原,恢复汉室了。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

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实际上诸葛亮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刘备死前,他就夺了法正的权,在刘备去世之后,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的人,却始终没有把昏庸的后主推掉,自己当皇帝。

网络配图

首先,是出于刘备的恩情。在古代,非常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想当年,刘备的三顾茅庐,诚意相邀,可谓伯乐之于千里马。面对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的内心自然是万分感激。即便在刘备死后,一想到在刘备面前发的毒誓,诸葛亮又怎么会造反篡位呢?

刘禅

西蜀灭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有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为什么不敢自己称帝呢?

1、外部方面的阻力

当然,称帝之事,除了蜀国内部,还得看看周边的态度,比如吴国是不是支持诸葛亮已经很难说了,南蛮和西羌乘机造反却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国看着蜀国内乱,难道还不会蠢蠢欲动?

2、集团外部的阻力

诸葛亮的荆州集团虽然很强大了,但是益州集团尚且有李严手握重兵、原从集团也有赵云,这些都不能不让诸葛亮有所顾忌,即使是他二人后来死了,但是魏延马岱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人对蜀国忠诚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那样的大是大非前,应该就不会对诸葛亮也忠诚了,毕竟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选择诸葛亮的。

蜀国大将魏延

顺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归属刘备的,不存在演义里说的那样叛变的事情,同样,这么说来,魏延即使是荆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荆州集团的。

网络配图

3、集团内部的阻力

假设诸葛亮真想称帝,除了外部阻力可能还会有内部阻力,因为诸葛亮不能保证自己荆州集团的所有人都会在这一时间上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何况像杨仪那样的小人会做出什么,诸葛亮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诸葛亮很早看出了杨仪的为人,这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4、政治口号的因素

作为东汉末年的传统文人,诸葛亮的内心仍然将汉室作为正统的。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者支持了刘备的称王称帝,那也是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也勉强承德上汉朝天下的正统。而诸葛亮一生那么多次讨伐中原,痛恨篡夺汉家的曹魏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作为坚持正统的汉朝知识分子,诸葛亮连别人篡位都痛恨不已,更何况自己取代刘禅称帝呢?

虽然刘备已死,诸葛亮看似大权在握。但是如果当时起兵造反,顺利夺得皇位的机会是很小的,这就是天不时人不利。再加之诸葛亮并没有称帝的欲望,所以尽管离皇位如此之近,也没有发生夺权之事。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

其实,刘备的遗嘱上是想告诉诸葛亮:刘禅如果有能力就辅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决策。而事实上,蜀汉后期的许多重大决策,诸葛亮也都没有问过刘禅,从这点来看,他也没有违背刘备的意愿。

5、兵民厌战

汉末到三国成立,打了那么久的仗,死了那么多人,士兵们一定很累了,以前征战的一幕幕血腥浮现在自己心头的时候,当回想起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已经死去的时候,难免对战争不寒而栗……,好不容易告别了战争,他们难道还愿意再回到战争么?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所以人民厌战也是必然的。

网络配图

也许诸葛亮身边的北伐军队可能不会厌战,但是后方的军队就难说了,而且就三国后期来看,诸葛瞻之所以兵多还败在邓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战略战术有问题外,士兵就不参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从这点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这件事就容易解释得多了,同样,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所以人民厌战也是必然的。

6、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几乎没有……,诸葛亮没有称帝或许就是这种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瑜在赤壁之战全胜曹操 秘密在于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风云,周郎风流。一战成名,改变历史,以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的周瑜,因赤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万人马,让曹操至死不再渡江南下,其实只是利用了三条生活常识而已。网络配图哪三条生活常识呢?第一条:江

  • 感情没有回头路 揭秘曹操临终唯一愧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和生命一样没有回头路的是感情。即使时光倒流,感情也不会回到起点。对丁夫人,曹操一直努力地想回到起点,但是失败了。曹操不可能让一个天天斥骂自己的女人留在家里,他一气之下,把丁夫人打发回了娘家。哼,什么时候不撒泼了,就什么时候回来。曹操把丁夫人推到了一个岔路口:要么继续对抗,要么息战。说真的,曹操的要求

  • “不育皇帝”赵构为何将皇位还给太祖一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岁的宋高宗赵构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帝,将皇位传给时年36岁的太子赵昚。其实赵昚并非赵构的儿子,他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与赵构血缘关系十分疏远。古代皇位的继承一般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实在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皇帝往往会挑选自己的子侄继承,如宋英宗赵曙,他实际

  • 皇帝装傻与谋士装傻的不同结局 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还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太子,曹操举棋不定。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诩有什么建议。贾诩

  • 论英雄与品德 汗高祖刘邦与项羽竟相差甚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后来英雄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刘邦无一条具备!所以我方认为刘邦完全没有符合人类对英雄的定义,所以根本不能称之

  • 二十八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也曾努力成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万历皇帝,第一个印象就是不上朝的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皇帝不上朝的项目,万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位48年,竟然有六成的时间给自己放假,也是空前绝后了。在万历年间,大臣看到万历的机会,不会比最底层宫女的机会高多少。万历为何不上朝,历史众说纷纭,但是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不

  • 宦官当权长兄被杀 唐文宗被囚抑郁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纵囚归狱,唐朝被宦官所杀的皇帝,唐朝死于宦官的皇帝

    盛世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已经不复往日风采。昔日众国朝拜的大唐已经盛况不再,虽然后经过几代皇帝的治理,可惜收效甚微,这与这些皇帝在位时间过短以及许多皇帝的资质有很大关系,而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宦官在微弱皇室之间看到了机会,抓紧时机将皇权吞并,这些宦官权倾朝野,甚至将皇帝谋杀。网络配图一、唐敬宗被太监所杀,

  • 为了一匹胀死的马 楚王差点被世人耻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优孟原来是楚国的乐官,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用说笑的方式讽谏楚王。楚庄王的时候,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着五彩鲜艳的锦衣,养在富丽堂皇的房屋下面,睡在没有帷幕的床上,拿切好的枣干来喂他。后来马因为长得太胖而死了。网络配图庄王使群臣替它办丧事,想把他用棺椁装敛起来,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左右的人都争论这

  • 司马炎为什么偏偏选一个白痴的儿子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动乱的一代英雄。西晋王朝的创始人,他本来有26个儿子,为什么偏偏选择一个白痴的儿子做皇帝呢?网络配图关于他白痴儿子的笑话,当时很多,朝野皆知,例如:他曾问老师:“井中蛙鸣,是公还是私呢?”还有就是有人向他汇报老百姓饿死的情景,他反问:“既然这么饿,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粥?”话说,

  • 揭秘狂人白起:战争机器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是个战争狂人,更是一架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一、他率领秦军攻城拔寨,且战无不胜。其战术素养极高,其手段又无所不用其极。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东征南讨。他起于秦昭王13年,时任秦国左庶长的他率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一年后升任为左更,率军攻打韩魏,斩首敌兵24万,之后任国尉。一年后担任秦国的大良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