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都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99 更新时间:2024/2/8 0:17:51

导读:春秋战国,是一个分外辉煌的时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

网络配图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改革家”

1.管仲

管仲(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后人将其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共24卷,85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中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2.李悝

李悝(kuī)(前455年—前395年),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在魏文侯时期任相国,在列国中率先进行变法,颁布《法经》,在社会上宣传《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提倡法制。李悝的变法取得了成功,使魏国很快富起来,成为战国初年的头号强国。据说,商鞅入秦时,随身携带的就有这本书。商鞅受李悝变法的影响很深。他在秦国的变法,有很多都是借鉴了李悝。

网络配图

3.商鞅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以国为姓,商鞅之“商”即以封地为姓或以官职为姓)。公元前361年,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四种君主之策。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强国之道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商鞅徙木立信坚决推行变法,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2)奖励军功,军功爵制。(3)推行县制,实行连坐。(4)迁都咸阳,制定秦律。(5)统一度量衡。(6)焚诗书,禁游学。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死后被车裂。

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申不害浮雕

4.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前337) ,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不害的学说尽管被韩非指出有许多不足,但他主持的韩国变法,确实是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所以,在韩国历史上,申不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政治改革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乱世智谋刘巴:三国人物众多诸葛亮唯独佩服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于诸葛亮智慧的方面,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周瑜智谋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战乱纷争的年代之一,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文臣武将,出过不少人物。蜀: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徐遮、法正、马良、黄忠、马超、魏延、姜维等等网络配图魏:曹操、夏侯惇、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典韦、许褚、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司马懿、等等吴:孙权、孙策、孙坚、周

  • 历史上最“笨”的皇帝:却收复了失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中国历史最强的朝代是

    唐朝末期有一位皇帝他在世人眼中痴傻疯癫,其实他是在躲避强权威胁,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在元和五年的时候,唐朝迎接了他们最“笨”的一个皇帝李忱。说起唐宣宗李忱,他的出生很有戏剧性。李忱的生母郑氏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小妾,本可以靠着李锜过上富贵生活,可是李锜他恃宠揽权,骄横不法,开始有了造反的想法,并将他的

  • 到底是名将还是屠夫?白起活埋40万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的嘲讽效果是什么,万人屠白起,关于白起坑杀事件

    导读:春秋战国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秦国大将白起攻打赵国,赵国战败,四十万人向白起投降。然而名将白起竟在一夜之间,将这四十万人活埋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这是绝不可能成功的。清朝晚期,曾国藩、李鸿章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李鸿章的淮军起来,不得已借用外国人的洋枪队。有个英国人叫戈登,带兵帮忙打太平军。打到苏

  • 侯思止:唐代酷吏惹武则天先怒后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闯王李自成瓜分崇祯宫女,酷吏的下场,古代皇帝为了博得妃子一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情况下发音不准会惹来麻烦。唐代有一酷吏,就曾因此差点惹怒女皇武则天。唐朝有一人名叫侯思止,本来是酒泉的一个卖烧饼的,武大郎的角色,穷的揭不开锅。但却无赖诡谲,无以逾也。纯属狡诈市井小人。一天有个人看他笑话,告诉他,现在武后对好多王爷都看着不感冒,你何不也告一状试试。这家伙就抱着

  • 谁是历史上最应该靠脸吃饭 却靠了才华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相一般却非常成功的例子,历史上长得丑却有才华的人,人可以貌相绝对科学

    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的眼睛。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帅哥。史书上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吴中地区有两个帅哥,一个

  • 司马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后真的被赐死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后白起在秦国的命运如何,大败秦军是秦军赢了还是输了,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司马错和白起两位都是秦一统天下的功臣,两人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排兵布阵,一个负责带兵打仗,两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错的远见卓识,没有白起准确的战术执行能力,是不成立的;同样要是没有白起的用武,和他的骁勇善战,很多冒险但是成效显著的策略也不能很好的落实。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非要给这二人分个高下,或者

  • 他是个太监 死后却成了中国唯一一位太监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魏明帝曹叡决定追尊爷爷的爷爷曹腾为高皇帝。此事亘古无二,因为它有两绝:其一,曹腾跟曹叡无半点血缘关系,曹操的生父曹嵩只不过是曹腾收养的义子;其二,曹腾是个太监。网络配图曹腾尽管少年时便入宫为宦,但他人品修养出众,“宦途”也格外一帆风顺。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邓太后

  • 隋唐十大好汉排行榜:秦琼竟只排位第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时势造英雄,所谓时势大抵指的是乱世,隋末唐初却也符合这一定律,隋唐英雄在史上也是很著名的。下面,小编就为这些英雄好汉做个排名,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第十、尉迟敬德尉迟恭本为刘武周属下悍将,被李世民招降。文武双全,并不是影视作品中那个就会打仗的傻叉。他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战场合作伙伴,李世民和他一起打败

  • 柴荣御驾亲征 一战奠定两个皇帝的前途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一举奠定了后周王朝的中原霸主地位,此役同时也是赵匡胤的福缘之战,从此跨入后周高级将领之列。柴荣登时本不想过早的于北汉和契丹直接抗衡,而是想先将南唐膏腴之地纳入版图,这样既能免除后顾之忧,又能给北伐大军提供充足粮秣。可是北汉一直视后周为仇国,郭威病逝的消息让北汉刘崇大喜过望,当

  • 康熙晚年奢淫生活 纵欲无度死于畅春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活了120多岁的清朝人,康熙举办千叟宴,千叟宴康熙

    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丶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了。”臣属们大吃一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