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最强“外交官”:姚贾舌战四国

揭秘史上最强“外交官”:姚贾舌战四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4/1/15 20:01:48

导读:自古至今,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外交是显然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我们来看下古代最强外交官,究竟有多厉害?

战国时期,秦国独大,那时候没有高科技没有任何的联络方式,出使就变成了是唯一的方法。然而使者代表国家出去了,君王也没有任何方法再去联络那位使者了,想要联络就必须再派一位新的使者去联络那位使者,麻烦程度令人咋舌。然而,出使的使者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所以这位使者必须要了解并能够表达出国家或君王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派遣的使者多数是大臣或者是皇帝的心腹或者是信任的人,一个有能力担当此大任的人。

网络配图

姚贾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然而,他天生就是一个外交官,他巧舌如簧,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任何人。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太多他的精彩事迹,因为他出身并不光彩。他出身“世监门子”,意思是他父亲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封建社会上,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是很难得到别人赏识的,更别说是靠口才的人了,想有个表现的机会都难。在社会局势动荡想要谋生计,姚贾必须要去别国作为外客。

那时候秦国已经有了想要统一六国的趋势,姚贾凭借自己的口才,在赵国成功做上了联络官这个职位。因为当时的齐国官员受秦国的贿赂太多,已经站在了秦国那边。赵国欲派遣姚贾出使楚、韩、魏三国联合抗秦。天有不测风云,秦国派出使者离间姚贾和赵国,因为姚贾之前在魏国曾经有盗窃的行为,已经有前科了,所以信用值肯定是大大降低的,没过多久,姚贾就被逐出了赵国。

那时候秦始皇是一位有大智慧大谋略的人,他看出了姚贾的价值,是可造之材,就“邀请”姚贾来秦国。因为姚贾高傲,自视甚高,所以秦王先派李斯对姚贾做思想工作。那时候的李斯秦国的第二把手,是秦王最得力的助手,最后成功把姚贾拉拢过来。然而,赵国只是把姚贾赶走了,四国为一以抗秦朝的主意还是没打消的,只不过是没有了联络官姚贾而已。

根据《战国策》秦王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秦王发话,要找人挑大梁去妨碍四国的联合。群臣莫对,大家都在看领头人李斯的脸色,然而李斯也不说话,因为他想给一个机会姚贾,这无疑也是秦始皇的意思。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一切都在秦王计划之内,姚贾身负重命出使四国。

网络配图

同样是根据《战国策》:“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这一句话充分看出了秦王对姚贾的信任和姚贾的才能,姚贾作为秦使出使,秦王给他几百辆车做随从,千斤黄金,衣冠堂皇地出使,气势上也已经完全压倒性胜利了,不知道赵王看到刚被自己驱逐的姚贾又富丽堂皇地回来会是什么样的表情。然后简单的六个字“绝其谋,止其兵。”包含多少信息量,在秦国压倒性的统治力下,其余各国除了联合抵抗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方法,这个主意应该是死的,是绝不能更改的。可是竟然被姚贾打消了他们想要联合的主意,这到底需要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口才和智慧,说话的技巧是多么惊人。为秦国统一六国作下了很好的铺垫。

之后的一件事也说明的姚贾的口才惊人,着名的韩非为秦国做事的时候,曾经弹劾过姚贾说他散尽秦国钱财去国外勾结诸侯,又以:“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以他的身世和不良的经历作为理据,想秦王不再任用姚贾甚至诛灭他。根据《战国策》记载,姚贾曰:

“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之乞人,传卖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于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而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网络配图

仔细分析这一段这句话,借助了以往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甚至是盗贼的经历,都是因为出身不良,不过遇到了独具慧眼的君王赏识,并且为君王立功的事件,与自身的经历一样,再进一步说英明的皇帝会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因为别人的片面之言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然而,秦王做为最高的领导人,都这样说了,自己要是还只听韩非的片面之言,不就代表自己不是英明的君主了吗?

况且姚贾也的确为秦国立了大功。姚贾自然也就逃过了一劫,所以说说话的技巧是多么有用,救了自己一命之外,还更加得到了秦王的赏识,自己的价值体现就体现在口才这一方面,也无疑是一个人才。

由此可见,说话的技巧是多么重要,关键时刻还可以救自己与水火之中。巧舌如簧的姚贾,舌战四国的强大外交官,不得不令人折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处死自己的亲外甥昭平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也许正因为存在内外压力,才迫使景帝废了柔弱的太子刘荣而让刘彻继位,这就是英武盖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一继位就实施了“众建诸侯小其国”的“推恩令”,即将各诸侯国的国土,平分给各诸侯王所有的儿子,从而杜绝了同姓诸侯王国再造反的后患。汉武帝一生做了四件大事:文治、法治、武攻及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丝绸之路。

  • 名相谢安的另一面:提出言论封杀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谢安也算是魏晋时期的一代名相,曾在淝水之战中稳如泰山的下棋足见其从容,收到捷报后仍然不动声色亦可见其淡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却有个一生的瑕疵。图片来源于网络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

  • 东汉一代猛将黄忠年轻时是个厉害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志》等历史书籍中,没有提到黄忠生于何年,只知黄忠卒于公元220年。而在《三国演义》等演义小说中,作者介绍到,黄忠生于公元147年,卒于公元222年。如果真要按照正史研究黄忠属什么生肖的话,根本就研究不出来,因为正史没有记载黄忠的出生年月,所以有关黄忠的属相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

  • 北周第一名将韦孝宽浓墨重彩的一生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韦孝宽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即使放在中国整个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一生经历了西魏灭亡、北周建立,为多任皇帝南征北战,战功显著,称得上是北周第一名将,也有人认为他是南北朝第一。图片来源于网络二十几岁,韦孝宽就开始带兵打仗,因为每战每胜,战功不断而获得了爵位,提拔了官职。除了行军,韦孝宽也做过许多地

  • 元世祖忽必烈早年英雄得志晚年却不尽如人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一日三餐除了奶,最离不开的就是羊肉,最出名的美食也常与他们的羊肉有关,烤羊腿、烤羊排。而现在吃火锅必点的涮羊肉,传说就是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发明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忽必烈有次亲率大军南下远征。行军路上,人困马乏就像休息会吃饭,忽必烈觉得军中伙食太差,突然想起家乡的好

  • 揭秘:唐太宗为什么不宠爱年轻貌美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是唐朝的美女,因为容颜俏丽,很早就有美名。14岁的小女子被召入宫,刚开始很受大唐皇帝的宠爱。可是后来发生了几件事,让李世民对武则天不得不提防。其一,武则天非常聪明,看见太宗喜欢书法,就潜心研磨书法;知道皇帝喜欢诗歌,也找时间自己琢磨诗歌,当然这两方面在当时都有太高的造诣。就因为武则天过于聪明,

  • 朝鲜史上第一妖妇张玉贞为何被肃宗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张玉贞被称之为朝鲜史上第一妖妇的女人,而既然是妖妇,那么其结局下场不用想也知道如何了,张玉贞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最后更是被她同床共枕之人赐死。图片来源于网络张禧嫔,朝鲜王朝中期后宫嫔御。本名张玉贞,本贯仁同张氏,朝鲜肃宗之宠妃,史书上多作“禧嫔张氏”。张玉贞出身中人,最早是身份卑微的普通宫女,因容貌

  • 明朝靖难之战中的名将张玉是怎么牺牲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张玉,河南开封人,字世美,是明朝的靖难之战中的名将。在元朝还未灭亡之前,张玉在元朝的枢密院主持政事。到元朝灭亡后,张玉开始是从走漠北,后来又投顺于明朝。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的功绩显著,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直到被封为燕山左护卫,他才真正投到朱棣的麾下。张玉为燕王朱棣出生入死,燕王发

  • 揭秘:朱元璋陪葬妃子被活活灌水银死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有26子及16女。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后宫妃嫔共有38人被迫自尽殉葬。网络配图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

  • 从最底层的贫民窟出来的朱元璋是不是个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是明君还是暴君,朱元璋算不算得上是暴君,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暴君

    关于朱元璋是暴君吗这个问题不能光看历史记载,历史记载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要看朱元璋带给百姓的东西,在来看朱元璋是暴君吗这个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许多人认为朱元璋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暴君,其实不然,大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于国家之事十分的勤奋,他关心百姓的穿衣温饱,最值得赞扬的就是朱元璋明察秋毫,对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