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纯粹作秀?揭秘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纯粹作秀?揭秘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38 更新时间:2024/1/19 19:30:53

导读:作为对手,项羽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错再错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而刘邦虽不是军事家,但绝对是一个政治家,看了以下内容,你就会了解刘邦为何要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

网络配图

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作秀。

《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是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可钦可敬!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

网络配图

此事不仅说明了刘邦的虚伪,而且还说明了刘邦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项羽已经自杀,刘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项羽仍然耿耿于怀,非要原项羽的部下提到项羽一律蔑称之,不许尊称之。

刘邦以哭作秀,并非仅此一例。

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一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洛阳偃师),就接受当地一位董姓乡官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了三场。(“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刘邦为什么要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三场呢?我们只要看看刘邦哭祭义帝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就可以明白。

第一,向天下诸侯发文书,宣告项羽诛杀义帝是大逆不道。(“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

第二,号召天下诸侯随从自己讨伐项羽。(“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原因。

可见,刘邦哭祭义帝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宣布自己是正义之师,讨伐项羽是要为义帝复仇,诛杀以臣弑君的元凶项羽。刘邦不是个军事家,但是,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刘邦深谙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抢占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以便利用这个制高点打赢这场战争。

网络配图

因此,刘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确:为自己消灭项羽捞取政治资本。

项羽一生英气逼人,绝少流泪,唯一一次例外,是“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

为了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刘邦“二哭”,并非出自伤心难过。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他们的死关刘邦何事?而刘邦的哭祭,纯粹是一场政治作秀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13人冲出王莽42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2万人的军队

  • 除抢关羽女人外 曹操还做啥事打动不了关羽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说关羽就是做降将,也做到了让人羡慕妒忌恨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对他那是老好了,美女珠宝随便送,还送赤兔宝马,封汉寿亭侯,可谓是恩宠有加。可是曹操如此还是打动不了关羽的心,人家一听刘备还活着后,千里走单骑也要去投奔他哥哥去(正史里关羽比刘备大,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是传说)。曹操也算是纳进

  • 赤壁之战后周瑜如日中天:妄图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后,东吴都督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他甚至有离开孙权脱离东吴自立门户的念头!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

  • 中国首个女皇帝不是武则天?另有其人她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是我国首位女皇帝这是家喻户晓的共识,其实不然,首位女皇另有其人,那么她是谁呢?民间传言唐太宗是个弑兄杀子的无情帝王,但是历史记载他却是个远小人、近贤臣的大好人,而且他在位期间还创造了所谓的“贞观之治”,哪个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一斑。就在唐太宗死后的第四年,一名女子作为领导发起了一场农民起义,她也

  • 赤壁之战孙权获胜后为什么还要向曹操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

  • 三国人物大乔生平简介:她在文学与影视中有哪些艺术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大乔生平简介:大乔的故事有哪些?大乔的结局如何?大乔有哪些艺术形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乔生平简介大桥(180年-?),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东汉末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妾、小桥之姊。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大乔。与其妹小乔并

  • 三国人物鲁肃生平简介:为何孙权会亲自为鲁肃发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鲁肃生平简介:鲁肃的故事是怎样的?鲁肃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鲁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鲁肃生平简介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

  • 三国人物张松生平简介:张松在文学与影视上是什么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张松生平简介:张松的故事是怎样的?张松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张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松生平简介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

  • 三国人物廖化生平简介:后世名人对廖化有哪些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廖化生平简介:廖化的故事是怎样的?廖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廖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廖化生平简介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

  • 三国人物费祎生平简介:后世名人又该如何评价费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费祎生平简介:费祎的故事是怎样的?费祎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费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费祎生平简介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