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如此功高震主却能善终 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王翦如此功高震主却能善终 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51 更新时间:2024/1/16 16:56:16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翦能善终,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战国四大名将身上都有响当当的名头,杀神白起擅攻,廉颇擅守,李牧能够以少胜多,数次挽救赵国于大厦将倾之际,王翦跟前面这三位相比,总感觉差了点意思,可人家功劳最大。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中,王翦本人灭掉三个,儿子王贲灭掉两个,除了最弱小的韩国是被一位叫做内史腾的不出名人物给消灭以外,可以说秦灭六国几乎全凭王家父子之力。所以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东方,在琅琊刻石记功时,王翦名列功臣榜NO.1。

按照通常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功高盖主的将领从来都没有好下场。其他三大名将的悲惨下场就摆在眼前,白起被逼自杀、李牧被赵王迁冤杀、廉颇老死异国他乡,比上边那两位还算好点,那王翦呢?别多想了,人家活得那叫一个滋润,住着秦始皇赐予的豪华别墅,每天小酒喝着小曲听着,生活乐无边。

同为名将出身,这差距也太大了点吧!要知道,王翦碰到的可是地狱级别难度的君主秦始皇,他却能够让秦始皇将全国兵马尽数交给他统领,又能在功成后全身而退,这就需要用到政治智慧了,王翦在四大名将中政治智慧远超其他三人,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善终的原因。

令王翦崛起的著名历史事件是一次特殊叛乱。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嬴政派同父异母弟弟成蟜攻打赵国,但是给成蟜的军队数量很少。想必成蟜心里有怨气,感觉大哥这是想故意整死自己,于是在出发后不久,成蟜叛变秦国公开投降了赵国。

秦国和赵国是死敌,成蟜这种前线叛乱影响相当恶劣,处理不好极易动摇军心。关键时刻秦始皇慧眼识珠用王翦,王翦不负众望轻松平叛,自此将星出世,王翦被秦国上下誉为白起的接班人,在军事舞台上大放异彩。

王翦不仅自己能打,儿子王贲也是帅才,这爷俩号称秦国军事界的“双子星”,专治各种不服,把六国打得嗷嗷乱叫。

在王翦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他手下有位叫做李信的年轻将领崭露锋芒,得到了秦始皇的欣赏。秦始皇在亲政后逐步消灭了朝堂上的多股外戚势力,将军政大权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同时他开始刻意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班子,特别喜欢能力出众的年轻人,已经逐渐看不上老成持重的王翦和当了多年丞相的表叔昌平君

于是在横扫了北方的战场,将韩赵魏悉数灭掉后,秦始皇自信心大增,打算南下灭楚。他特意举办了盛大的宴席,酒热耳酣之时,秦始皇问了王翦一个问题,“老将军,要是灭掉楚国的话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赶紧作揖答道,“至少需要60万。”

秦始皇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

对秦始皇来说,赵国才是六国中最难啃的骨头。他太爷爷当年打赵国就费老鼻子劲了,白起当年的长平之战也是惨胜,虽然坑杀了赵国40万大军,自己也损失掉了20多万兵马。

可是白起当初仅用了几万人就把楚国打的迁都,秦始皇迅速算了一笔账后得出结论,楚国比赵国差远了,打赵国都不需要60万军队,打楚国居然要用60万,看来王翦真是老了。

秦始皇鄙夷地看了一眼王翦,扭头发现了李信这个宝藏男孩,于是他和颜悦色地问李信,“如果要让你灭楚的话,你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挺直了身板大声说,“20万人就够了”。这话如同耳光扇在王翦脸上,那是啪啪作响啊。

秦始皇对这个结果表示非常满意,王翦多聪明一人啊,看到这种情况马上申请病退,秦始皇也没挽留他,派李信全面接替了王翦的工作。

很快秦始皇就意识到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道理,这次灭楚之战他大胆起用了两个年轻将领,除了李信外还有蒙武,也就是名将蒙恬和蒙毅的老爹。

这年轻小哥俩分兵行动,一开始挺顺利的,可没多久就被楚国名将项燕暴揍,七个高级指挥官被杀,李信只能带着残兵灰溜溜地逃回秦国。

要不怎么说人家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呢,他在得知李信惨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把李信杀了出气,而是立刻奔到王翦家里,当着众人面跟正在听小曲的王翦道歉。

秦始皇对王翦说,“我后悔没听老将军的话,轻信了李信,结果惨败”。他还撒了个娇,“老将军您虽然生病了,肯定也不会忍心抛下我不管的哦”。

王翦心里憋着气,所以用官方辞令推辞了一番,诸如什么岁数大了老眼昏花,脑子也不够用了,话还没说完呢秦始皇大手一挥,别废话了,就是你了。

王翦在这个关头展现出极强的求生欲,他回答到,“要是非用我不可,那你还得给我60万人马。”秦始皇马上比出“OK”的手势,一切都听你的,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给我打楚国去。

王翦在这一回合中显露的政治智慧是千万别和大领导顶牛。

人家领导都放下身段来求你了,你要是端着个架子在那摇头晃脑唉声叹气,坚决不理会领导意图的话,依秦始皇的脾气不会让你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白起就完全不懂这套,觉得自己是有功之臣,跟秦昭襄王死杠,拒绝执行王令惹恼秦王,再加上范雎的煽风点火,最终白起被逼自杀。

论打仗王翦可能不如白起,但论起政治,白起就是个不及格的差等生,而王翦则是百里挑一的学霸。

王翦一开始拒绝也是因为看秦始皇态度好,先摆摆姿态为后面的讨价还价做好铺垫,但同时他还面临一大难题,万一自己率大兵出征后,有小人在背后捅刀子怎么办?毕竟李牧之死就是因为自己重金贿赂了郭开,郭开屡屡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后导致李牧被杀。所以,王翦在出兵前必须得打消秦始皇对自己的全部疑心。

于是他的终极政治智慧显露出来,那就是将“自黑”进行到底,让秦始皇和其他大臣们相信自己就是个短视的贪婪小人,只想着荣华富贵而没有政治上的野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王翦先是跟秦始皇要求封侯,然后要房子要地要钱。从大军开拔一直到他到达前线,王翦总共派出去五拨人,跟要饭似的,把咸阳附近的好地列出个清单,今天要这块,明天要那块。

因为王翦太贪得无厌,演技过于逼真,属下都觉得跟着这样的主帅真丢脸。面对大家的质疑,王翦告诉他们,我那就是装的,没办法,我要是啥都不要皇帝对我不放心啊,我得让他有种安全感。

战国时代的君王们普遍都缺乏安全感,外乱内乱各种乱。内部防着有人篡权夺位,外部防着强敌进攻,把心操得稀碎。

这其中,秦始皇更是集大成者。小时候东躲西藏差点没命,十几岁上下没了爹,老妈光顾跟小鲜肉谈恋爱,没空搭理他不说还想篡他的位。发小太子丹雇刺客要杀他,亲弟弟也背叛他,要不是他有颗坚强的心,恐怕早就得抑郁症了。

这也就造成了秦始皇极度没有安全感,虽然真实的他和暴君形象相差甚远,他手下的大臣李斯、蒙恬、赵高等没有一个被他无辜猜忌。就连李信输得这么惨,回来后估计也就是挨了顿臭骂,然后灭燕国的时候李信小宇宙爆发,把燕王俘虏的同时把太子丹的脑袋砍了。

但要是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皇帝,把全国的军队和物资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会放心吗?万一这个人回过头来反叛,自己都无法阻止起有效力量进行抵抗。幸好秦始皇是中国首位皇帝,他要是知道后世的赵匡胤就是这样黄袍加身当的皇帝,想必更睡不着觉了。

所以王翦出征时秦始皇一直高唱着“十送大军”,直到把王翦送到灞上他还不想回去。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皇帝真是有情有义,其实他就是不放心。

王翦在秦始皇身边呆了很多年,他深谙秦始皇的心理,知道自己要是不打消老大的疑虑,凯旋之日就是掉脑袋之时,所以他选择了积极的抹黑自己,把自己扮演成几乎小丑的模样,将自黑进行到底。

王翦并不是多此一举,从他和儿子王贲的战争记录来看,其实秦始皇一直防着这爷俩呢。只要王翦领兵出征,王贲必然在咸阳呆着,同样王贲领兵出征时,王翦也得呆在秦始皇跟前。

所以王翦通过狮子大开口,向秦始皇透露出的信号是我没啥大追求,只要吃得饱住得好就行,隐藏的含义是我儿孙都在你手上呢,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

他的这些举动也招致了同僚的嫌弃,大家都耻于和这种贪得无厌的人为伍。这也正中王翦下怀,毕竟李斯之流比范雎还要小心眼,王翦要是和白起一样行事的话,等待他的只有屠刀。

看不上王翦的还有太史公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吐槽王翦从不积极给秦始皇提建议,说实话作为领兵打仗的将领,在朝堂上真没有多少对政策指手划脚的必要,一个只会砍人的人能提出多少高明的建议?

司马迁本人倒是积极给皇帝进言了,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知道,有时候人得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跟王翦学学,不该说的话别说,老实在豪宅里眯着就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杀白起真的是一时脑热吗 白起为何会落到这个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昭襄王为何杀白起,为什么秦王要杀白起,白起比秦昭襄王大多少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昭襄王杀白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战国的战场上,秦将白起绝对是个风云人物。白起被称为战神,一生大小征战,不下七十余场,鲜有败绩。但这个战神的结局却是被君王赐死,为秦国建立功绩的大将,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人惋惜。白起曾得秦昭襄王的重用,但是他也是在秦昭襄王的诏令下被迫自

  • 北宋历史上最会打仗的文官:张齐贤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太弱了谁都打不过,赵构为什么让岳飞班师,岳飞和秦桧哪个官大

    众所周知,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官们都不会打仗。在北宋初年,有一位很厉害的文官,他做了21年的宰相,可以说是“出将入相”。在地方任职期间,这位文官居然率领一支杂牌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辽国骑兵!那么,这个堪称北宋历史上最会打仗的文官是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

  • 秦昭襄王真的是一个窝囊废吗 秦昭襄王41年为何不敢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昭襄王是谁的儿子,秦昭襄王为什么长寿,秦昭襄王简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襄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早年的时候,被迫前往燕国去做人质,在燕国,他受尽了屈辱,到处忍让,对人十分热情,生怕得罪别人。正是因为长时间这样,最终使得秦昭襄王养成了隐忍和谨慎的性格,其实这也为以后夺权,埋下了伏笔。大家都知道,公元前307年,秦武

  • 刘法:北宋末年第一猛将,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初名将,无一败绩的将领,世界古代第一猛将

    北宋末年,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在蔡京、童贯等人的怂恿下,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战争从11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119年,经过长期的作战,北宋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逼迫西夏求和。然而,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北宋却损失了当时最厉害的一员名将!此人作战勇敢,被西夏誉为“天生神将”,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接下来我爱

  • 张昭:名望最高的东吴老臣,为何没被封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张昭字什么,张昭为什么总是想投降,张昭厉害吗

    221年,孙权向魏文帝曹丕称臣,并且接受了吴王的封号。之后,孙权开始任命各级官员,然而在选择丞相时出现了争议。人们都觉得丞相之职非老臣张昭莫属,可是孙权却选择了并不怎么出名的孙邵!在孙邵死后,百官再度推荐张昭为丞相,孙权却再度拒绝,而是任用了顾雍。那么,孙权为何不选择张昭做丞相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

  • 让契丹畏惧的北宋名将:揭秘杨延昭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呼延赞鞭打赵匡胤,历史上真实的北宋名将杨继业,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吗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为杨家第二代的杨延昭也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不过,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与历史上的杨延昭的形象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杨延昭虽然被人们称为“杨六郎”,可是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他应该是杨业的长子!那么,历史上的杨延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

  • 白起为秦国立下大功 秦昭襄王为什么逼白起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王和白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昭王为何逼迫白起自杀呢?原因就是白起与国相范睢不和,范睢进谗言先被贬为士卒,后被迫自杀。1.白起精于用兵,为秦国立下了大功白起是秦国秦昭襄王手下的高级将领,被封为国尉、武安君。在秦国与六国的征战中,屡战屡胜,攻下韩、赵、魏、楚许多领

  • 杨文广:受狄青器重的名将,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广最后的结局,杨文广老婆,狄青死因

    之前,已经介绍过历史上有关杨业、杨延昭的故事了,今天咱么你来说说“杨家将”的第三代人物,他就是杨文广!有人可能觉得纳闷,杨家将第三代不是杨宗保,他的儿子才是杨文广,明明是第四代,怎么历史上就成了第三代呢?其实,历史上的杨文广与小说中的形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杨文广大约出生

  • 乾隆的身世有哪些隐藏的秘密?民间的野史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的身世到底是怎么样的,乾隆的野史,乾隆死亡之谜

    乾隆是清朝在位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任皇帝。跟随我爱历史网一起了解一下乾隆帝的生平经历和个人简介,探寻乾隆帝的身世之谜有哪些隐藏的秘密!乾隆帝身世之谜:看过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人对书中的一个说法一定很好奇:乾隆帝是陈家洛之兄。其实,小说中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一定来历的。清末,上自官僚缙绅,下迄妇孺

  • 历史上的呼延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呼延赞和杨家将的关系,呼延赞的后代,张英实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小说上有三大家将,分别是《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其中,《杨家将》、《呼家将》讲的是北宋年间的故事,而《薛家将》说的是唐朝时期的故事。之前,咱们已经介绍过历史上的杨家将、薛家将,还没有说过呼家将,这次咱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呼延赞,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