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侂胄为收复失地主持北伐之战但为何却被杀

韩侂胄为收复失地主持北伐之战但为何却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55 更新时间:2023/12/4 12:40:10

在南宋年间,虽然基调是偏软的,但是其实有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非常渴望能够收复失地,恢复宋朝,在南宋中期的时候就有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北伐,那就是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这次北伐的失败对于南宋的北伐热情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让不少支持北伐的大臣都受到了主和派的攻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宁宗的时候,当时的南宋宰相韩侂胄手掌大权,他力主抗金,而宋宁宗也算是有雄心壮志,支持了韩侂胄的抗金举措。当时金朝是比较弱的时候,金朝皇帝沉迷酒色,北边又有人侵犯金朝边疆,韩侂胄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打算起兵伐金,为此还用了一大批主张抗金的大臣,但是其实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时的不少朝臣认为这次伐金的机会其实并不好,当时南宋朝中没有多少有能力的将领,而且韩侂胄虽说独掌大权,但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做到运筹帷幄。

虽然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宋军收复了一点失地,但是随着金朝准备好之后,宋军就开始落了下风,中路的统帅皇甫斌两次大败,而东西两路也战况不佳,真州,扬州先后被攻占,本来韩侂胄还打算依靠在四川的吴曦挽回败局,但是吴曦这个时候已经投靠了金国,可见韩侂胄的能力确实有限,至少看人上还是很差的,结果宋军大败,在谈判的时候金国坚持要韩侂胄的人头,韩侂胄自然不肯,结果就打算重整旗鼓再和金国一战,而这个时候南宋的主和派就冒出头来,一群人竟然密谋暗杀了韩侂胄,而韩侂胄的头也被送到了金朝,可以说这次北伐韩侂胄的心思是好的,但是准备上实在不充分,而且用人不明,最后才落到了如此下场。

韩侂胄北伐檄文

韩侂胄是南宋时期有名的大臣,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掌大权,他一直是一个北伐的坚定支持者,在手掌大权之后就开始着手为自己北伐建立基础,他大力打击当时朝廷之中的主和派,并且发掘了当时不少的主战臣子,在开战之前还颁布了激动人心的讨金檄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篇檄文具体怎么样这里也就不抄一遍了,反正翻来覆去也就这么个意思。这篇檄文是以宋宁帝位主角来写的,主要是描述了现在国家不幸,虽然是大国,但是却经常被人欺负,当时金国的态度确实非常不好,这让宋宁宗也是非常不开心,所以支持着韩侂胄弄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来,还发表了这么一出振奋人心的檄文,一时之间南宋气势大振,无数的爱国将士纷纷参与战斗之中,百姓们也给宋军一定的支持。

在当时,刚开战的时候,宋军还是占据上风的,一路攻下了好些城池,但是在军事上的准备还是不太够,没有很好的将领,而朝中不少人还因为先前的矛盾拒绝出战,这样将帅缺乏的情况下,韩侂胄不得不任用了一些才能不足的人,其中还包括那个汉奸吴曦,还没开打,吴曦就已经出卖了宋朝的情报,也是因此导致了宋军正式宣战之后战况不利,节节败退,而吴曦后来被杀,在叛徒被杀以后宋朝一度迎来了反扑,但是又被当时朝中的奸佞安丙给破坏了,他不允许趁势北伐,反而在宋军之中大搞内乱,结果宋军再次败北。其实当时的金朝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根本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但是南宋的胆小鬼早已吓破了胆,金朝一逼,就慌张的杀了韩侂胄,选择了投降。

韩侂胄怎么读

虽然南宋一朝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基本上都是那种柔弱的,以投降为主的形象,但是纵观南宋时期,其实有不少人都在为了重新夺回失地而奋斗,其中包括陆游辛弃疾等著名的人物,而这里要说到的就是另一个重要的主战派,韩侂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韩侂胄或许小伙伴们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读,韩侂胄的正确读音就是hántuōzhòu,其中“侂”字有着寄托的意思,细细一看其实“侂”和“托”确实是有一点相似的,而在古代,这个字还可以用来表示毁灭。而“胄”这个字一方面有着甲胄、盔甲的意思,一方面又有着皇公贵族的后人的意思。

纵观韩侂胄的一生,可以说他虽然算不上什么有大成就的人,而且在能力,小节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但是其实韩侂胄依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节无损”的人,这样一个人在史书上的名声却很并不好,被后来的史官和秦侩等人放在了一起,被称为是奸臣,反倒后来独断专行十多年,一味求和的史弥远却没有被列入奸臣之列,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史书上的记载还是非常“神奇”的。

可以说韩侂胄还是比较冤屈的,而这也和他在位时间打击朱熹和他的理学有着一定的关系,要知道后来的那些个史官几乎都是朱熹的徒子徒孙,因此韩侂胄承受着冤屈一直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直到了现在才有人站出来为他洗刷冤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回民的领袖之一白彦虎杀嫂的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也许“武松杀嫂”的故事我们曾经听过,也认为武松这种做法有情有义,是值得赞赏的。但是白彦虎杀嫂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白彦虎在陕甘宁地区战败之后,为了带领残部存活下来,逃避清兵的追杀,便率部挺近新疆内部意图前往中亚与境外反清势力回合。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路途过程中,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极其恶劣,队伍中伤残病员

  • 侬智高委屈不已而起义:因欲归附大宋朝但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侬智高是北宋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他是起义的发起者。他在一个叫傥犹州的地方建立大历国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时,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个职位,可以震慑和联合各个部落,用来组织反抗交趾的掠夺。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绝,于是就在他自己的家乡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国,称自己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

  •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为啥要删繁就简整顿文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身的草根,小时候就没钱读书。当了和尚以后,才有机会“立志勤学”。有了权力和地位后,在众多儒生的影响下,朱元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问益进;做了皇帝以后,朱元璋更加喜欢文墨,他认为写文章要“质实”,主张文章应该写的明白清楚,要“通道术,达时务”,说白了,就是文章要删繁就简

  • 始皇帝的功绩: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哪些疯狂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天下,有着杰出的贡献,而关于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但因其母生性放荡,与吕不韦通奸,便有说法他为吕不韦的儿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且说秦庄襄王当时作为赵国的人质,本名为异人后为子楚,当时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是很高,故不是很受宠爱

  • 揭秘:刘备不懂军事为什么还能建立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起家于讨伐黄巾军,因为有功,当上了高唐县令。被黄巾军打败后,刘备投奔了公孙瓒,被公孙瓒任命为别部司马,让他跟随青州刺史田楷以防备袁绍。因为战斗有功,当上了平原县令。陶谦死后,刘备代替陶谦当上了徐州刺史。这时候的刘备犯了一个大错误,收留了被曹操打败的吕布!趁着刘备和袁术争战相持的机会,吕布偷袭并占

  • 刘恭一心想报杀母之仇 结果仇没报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最最疼爱我们的人。记得小时候,回家第一句话便是喊“妈妈”,遇到委屈,痛哭流泪的时候也会喊“妈妈”。有时候吵架,很多朋友会说这样一句话:“你可以骂我,但不可以骂我的父母”。书生自己比较调皮,也见过很多调皮的孩子与人吵架,起初没有动手,但听到别人骂自己父母的时候

  • 李鸿章终于认识到:武器装备“雄赳赳” 太平天国才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9世纪中叶,法国人米尼生产出一种威力可怕的米尼式弹丸,这使得契合膛线,不仅燃气无法外泄,而且弹头在膛线作用下高速旋转。太平天国把装备这种子弹的步枪运用于实战后,李鸿章终于认识到,天平天国的厉害,是武器装备太“雄赳赳”!网络配图米尼弹,既解决了装填困难难题,又使得步枪的射程,大大增加。一度,成为战场

  • 历史上最勤政爱民的皇帝:居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当中,共出现422位皇帝。如果我们对这些皇帝进行一项评比,看谁最勤于政事,恐怕非清朝的雍正帝莫属啦!但是雍正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他虽然为政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却被人骂的最多,甚至留下恶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一提到雍正帝,人们肯定会想到

  • 北宋抗辽将领杨业忠勇一生但居然被朝廷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杨业生年不详,在公元986年去世,也有人说他原来的名字是重贵,而杨业是后来改的名字,也有的戏文立称呼杨业为杨继业。祖籍是并州的太原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抗辽将领。北宋杨业曾经官拜云州观察使、大同军节度使等等。图片来源于网络生活在北宋杨业青少年时期风流倜傥,对于骑射都非常的精通,虽然不是很喜欢读书,但是

  • 反腐防变:朱元璋是如何从娃娃抓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布衣,虽然后来当了皇帝,却仍能体察民间疾苦。尤其是亲身经历了元朝末期,由于皇帝的荒淫无道,朝廷的官吏腐败,而导致天下大乱的整个过程后,遂得出结论:若要使朱明王朝江山永固,必须从皇子们“反腐防变”的基本教育工作抓起。所以,在明朝初始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朱元璋仍然亲自狠抓对皇子们的读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