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岩是谁?揭秘李自成手下的重要谋士

李岩是谁?揭秘李自成手下的重要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39 更新时间:2024/1/8 19:02:48

李自成,作为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情人物,人们通常会将其与同为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作比较,很多人认为李自成之所以没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没有文人的支持,或者不信任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李自成最为后世人所诟病的就是他不信任麾下举人出身、文武双全的李岩,甚至还因谗言将其杀害。

那么李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是否真实存在?他的结局又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史料中的李岩神机妙算、仁义忠厚

明末清初人计六奇在自己的纪传体史料《明季北略》中有一条记录——“李岩说自成假行仁义”,其中是这样记载李岩的事迹的。

“自成既定伪官,即命谷大成、祖有光等率众十万攻取河南。李岩进曰:‘欲图大事,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今虽朝廷失政,然先世恩泽在民已久,近缘岁饥赋重,官贪吏滑……我等欲收民心,须托仁义,扬言大兵到处,开门纳降者秋毫无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虐人民者即行斩首。一应钱粮,比原额止征一半,则百姓自乐归矣。’”

李岩建议李自成要得民心,必须施行仁义,在纳粮和处置官员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李自成欣然采纳。

另外在《怀陵流寇始终录》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李岩率军抵抗吴三桂、出面保护天张皇后和派兵保护杞县状元刘理顺等行为,这一举一动都塑造出了一个通情理又善战的人物形象。那么这么完美的人物真实存在吗?又真的会为“流寇”李自成效力吗?

杞县人李岩?《杞县志》没有记载。疑似父亲也没有这个儿子

首先,我们可以从李岩的背景来调查这些史料的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对于李岩的出生地,很多史料都一致地指向了一个地点——杞县。

康熙年间《绥寇纪略》记载:“杞县举人李岩者,初名信,熹庙大司马李精白子也。”在《阜阳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按明季河南杞县举人李信从闯贼,后改名岩,称为李公子,传为李精白子。” 那么明末清初的杞县真的有李岩这个人物吗?

在科举时代,一个县出了一名进士乃至一名举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县志对于本县进士或者举人的记载都极为详实和准确,这些进士、举人的名字通常会被准确地记载在县志中的《选举志》上。根据考证,明末清初的《杞县志》中根本没有李岩这个人的记载,对于李岩这样一个“著名”人物,县志显然没有理由遗漏。而且康熙年间《杞县志》的编者还专门写了一篇《李公子辩》,申明杞县并没有这位传说中的“李公子”李岩。

而且李岩的“疑似”父亲李精白的一些记载也对不上。首先,李精白并非杞县人,根据《颍州府志》中的《选举表》记载,李精白当时的籍贯属于颍州府志阜阳县,并非李岩所在的杞县。而且根据《阜阳县志》里的一篇考证文章,“精白生子长麟孙,次鹤孙”,“止生二子一女,麟孙、鹤孙之外无有名信者”,而且“鹤孙早死,麟孙于崇祯元年拔贡,亦非举人”,种种迹象表明,李精白根本没有李岩(或者李信)这个儿子。

身为高级将领,李岩却未参与夺取西安和北京的重大军事行动

探究完李岩的出身,我们再来看看李岩在李自成军中的地位。按照传说或者一些野史记载,李岩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中地位颇高。根据《绥寇纪略》的记载,李自成在崇祯末年设置了五营二十二将作为军队的高级将领,“李岩为中营制将军”。所谓“制将军”是大顺军军制中的第二高的将领称号,从高到低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由此可见李岩是大顺军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如此重要的人物在大顺朝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其曝光度理应很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进攻陕西的军事行动中,李自成同权将军刘宗敏一道率军攻破潼关进入陕西,右营制将军袁宗第则率军从河南进入陕西,与李自成会师西安。而之后,在崇祯十七年正月从陕西进攻北京的战斗中,又是李自成与刘宗敏一道取道太原、大同、宣化、居庸关入京,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则从河南怀庆、河北保定与李自成会师北京。在大顺军最为关键的两次战役——夺取西安和北京的战斗中,大顺军的高级将领权将军刘宗敏、制将军袁宗第、制将军刘芳亮都有重要的任务和表现,而身为中营制将军的李岩却“消失”了,没有参与任何的重大军事行动,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李自成建立大顺朝之后,曾为手下将领和谋士封爵,根据记载权将军和制将军封侯爵,果毅将军和威武将军封伯爵。但是从各主要史料记载来看,却没有李岩封侯的记载,当时李自成手下有七人封侯,比如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磁侯刘芳亮等人在列,却独独没有李岩封侯的记载,如果李岩真的是李自成麾下的制将军,不可能没有封侯的记载。

李岩的结局:因谗言被李自成杀害?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绥寇纪略》是这样记载的:“定州之败……人言河南全境皆反正。自成大惊,与其下谋之。岩曰:‘诚予臣以精卒二万,驰至中州,彼郡县必不敢动,即动亦可得而收也。’”但是李岩的一番好意却受到了李自成的猜忌,而丞相牛金星也从旁进谗言“岩蓄叛已久……今河南反,彼不候军令,不荐他将,而自请兵,目中已无主矣。国兵新败,人心动摇,遂欲乘机窃柄以自王,是岂复可信乎?”之后,经过李自成的默许,由牛金星策划执行,将李岩与其弟李牟杀死,而李岩的死也导致了刘宗敏、宋献策等人与牛金星的矛盾,造成大顺军领导集团的离心离德。

李岩在李自成于北京战败、河南反叛之际自请率军队到河南弹压,却被李自成猜忌为想要趁机脱离李自成、自立为王,遭到了李自成的清算,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而且也衬托了李自成失败之后的昏聩,为其最终失败留下伏笔。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李岩自请率两万军队去河南的说法是说不通的,当时河南已经在大顺朝的掌握之中,李自成在河南地区不仅建立了地方政权进行统治,而且驻扎了数量不少的军队。根据记载,1644年六月初,李自成麾下的右营制将军、绵侯袁宗第率领大顺军右营来到河南汝宁府,其人数当在十万上下,由此可见,河南地方政府如果有反叛的想法,袁宗第部自然能够轻松镇压,根本不需要李岩从山西另外带两万军队前来,所以李岩此举的动机并不成立。

另外,如果按照《绥寇纪略》所言,大顺军上层领导因为牛金星谗言杀害李岩而离心离德,那么他们势必不可能继续在李自成麾下合作,然而根据后世的记载,即便一年之后李自成丢失了西安、南撤途中,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等人也一直跟随李自成的东路军经河南南撤,而高一功、李过等人也率领大顺军的西路军经过西北、四川、湖北南撤。在南撤的过程中才发生了刘宗敏战死、牛金星和宋献策投降清朝等事,所以因李岩的死导致大顺朝领导集团分裂的情况并不属实。

李岩很有可能是李自成的别称或者讹传

既然历史中关于李岩的记载如此矛盾百出,那么为何“李岩”或者“李公子”这个称呼在民间如此流行呢?很有可能李岩或者李公子就是代指李自成本人。

据《明季实录》记载:“闯贼的名自成,一名李炎,米脂人。”按照这个记载,有可能“李岩”是李自成的别名,杀死李自成的程九伯的事迹被记载在《程氏宗谱》中,其中关于李自成是这么记载的——“闯贼李延”,由此可见,李自成极有可能别名“岩”,或者“炎”、“延”之类的同音字。

又有《中兴制寇策》记载:“彼所称李公子者……据中原,吞汉江,袭三秦,凌晋跨蜀,奄有四国,如建瓴然。虽帝王之成功,不若是速矣,则民心使然也。”这里所说的李公子,明显是指李自成而不可能是其他人。

所以,李岩或者李公子很有可能代指的就是李自成本人,而李岩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李自成麾下文武双全的大将这个形象,则很有可能是虚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自成部下高杰,一心抗清,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李自成部下高杰,一心抗清,他是什么结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作为南明最初成立,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朝,弘光的成立和之后的作为,实在是让人感到一言难尽。在他的管辖之下,外有左良玉率领的八十万军队,内有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所谓的江北四镇。而弘光却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下了不归路,手下的

  • 秦朝灭亡时王翦在做什么 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朝王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翦作为四朝元老,朝中众人对其很尊重,灭亡燕国后已告老还乡,无奈亡楚之战秦国遭受重创,王翦再次出山助秦亡楚成功后,再次提出隐退,秦王如何劝说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王翦在秦昭王、秦庄襄王期间都默默无闻,真正发家于

  • 李自成被农民杀死后,他的尸首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是明末清初的传奇农民领袖,同时他也是明朝和清朝共同的敌人。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他是明朝的劲敌,自从崇祯二年参加农民起义以后,李自成一直与明朝统治者为敌,知道崇祯十七年他带领大顺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也因此自杀身亡,李自成更是成了明朝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李自成与清朝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

  • 崇祯为何不能像朱元璋那样,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能养兵,得益于军屯,但明初的社会状况与晚明的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军籍人口的迅速增长。明代其实是鼓励子承父业的,如果你父亲是农民,那你以后也是农民;父亲是工匠,那你以后也是工匠。同样的道理,也有军户之说。在明初的时候,由于朱

  • 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因为庄妃的“美人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据《洪承畴墓志》记载,洪承畴的先祖本姓陈,曾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太子太傅,后遭权臣李林甫迫害被贬至福建。唐末宋初,经历14代低谷期的陈氏家族再次崛起,其家族领头羊陈洪进即是原南唐清源军节度使。公元978年,陈洪进主动

  • 林冲为何要带着曹正离开梁山?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林冲为何要带着曹正离开梁山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豹子头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极少数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他原本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却因为遭到高俅父子的迫害而家破人亡,不得不来到梁山落草。在程善之所著《残水浒》中,林冲不仅大仇得报,还与旧友重逢,最终

  •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借荆州借的是整个州还是一座城?这件事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史料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大意是曹操退兵后,东吴面对襄阳、淮

  • 呼延灼为什么能成为五虎将?他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呼延灼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不得不说,宋江在管理人才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他知道光从排座上来看,一百零八个人难免会有不公的地方,于是他又另辟蹊径,搞"五虎将""八骠骑"等花样,从另一方面对这些好汉来个变相吹捧。看起来,五虎将应该是战力最高的,但呼延灼和高手都没打赢过,似乎很水,那他

  • 张昭辅佐孙权36年,他为何这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卒于魏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享年71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的祖先是“兵家至圣”孙武之后。但由于年代久远,他的家系传承已不可考,唯一清楚的就是孙权祖父数代都在吴地为官,因而“家于富春”,祖

  • 刘贺在位27天就被废掉了 他是怎么做出一千多条罪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西汉的第九位皇帝,公元74年7月18日至8月14日在位。他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仅仅在位27天,就被废掉了。刘贺年仅五岁的时候,就继承了昌邑王位。他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曾经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