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诛杀功臣,为什么放过徐达?

朱元璋诛杀功臣,为什么放过徐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15 15:09:07

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完全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换言之,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元璋便不会诛杀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朱元璋诛杀功臣,正是为太子朱标扫除障碍。

朱元璋首次大规模诛杀功臣,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利用胡惟庸谋反案大做文章,诛杀包括功臣在内万余人。

当时朱标还健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再次大规模诛杀功臣,连年近耄耋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也被诛杀,甚至作为太子老师的文臣宋濂,也差点被朱元璋处死,幸亏马皇后替他求情。

这一年,朱标仍在健在。

据《名山藏》记载,朱标对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甚为不满,有一次,他忍不住劝谏朱元璋:“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

没想到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朱标拿起,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乘机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的都是坏人,杀光了他们,你再当家,不好吗?”

可见,朱元璋诛杀功臣,确实有为朱标扫清障碍的目的。

这两次大规模诛杀功臣,都与胡惟庸案有关。随着李善长——与胡惟庸交情匪浅的最后一位大佬被诛杀,胡惟庸案终于落下帷幕。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大做文章,很可能也不不仅是为朱标扫除障碍,也不排除是清除威胁自己地位的功臣势力。随着胡惟庸案的结束,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可能会从此收起屠刀。

可意外偏偏不幸发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恸欲绝,随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打算将皇位传给他。

次年,朱元璋再兴大狱!

这一次诛杀功臣,便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

所以,朱元璋诛杀功臣扩大化,才是为朱允炆扫除障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其后,朱元璋对蓝玉案穷究猛治,大肆株连,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此案过后,明朝功臣悍将已基本被诛杀,但朱元璋仍然不安。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又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人赐死。这几人被赐死,非常冤枉,他们根本毫无过错,比如傅友德,仅因为他的儿子没有按规定佩带剑囊,朱元璋便大做文章,逼傅友德自刎。

至此,朱元璋开国功臣已被诛杀殆尽,只剩下极少数如耿炳文这类老朽、老实,威望相对较弱,能力相对平庸的功臣。

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史书,不难发现,明朝那些威名赫赫的开国功臣,也不是全都不得善终,比如战功最大的徐达,便得以善终。

那么,朱元璋为何偏偏不杀战功最大的徐达呢?

有一种说法,徐达也是被朱元璋诛杀而死。只不过,朱元璋没有公然将其处死,而是采取了一种阴险的手段。

据《龙兴慈记》记载:

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但这种野史记载并不可信。

首先,从医学上说,并没有背疽不能吃烧鹅之说,患背疽的病人吃烧鹅根本不会死。

其次,利用烧鹅杀徐达,也不符合朱元璋的办事风格。朱元璋诛杀功臣,往往都是罗织罪名,理直气壮地杀,绝不会采取暗中毒杀的手段。

据《明史》记载,徐达是病逝。徐达死后,朱元璋还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这也可见朱元璋并没有猜忌徐达。

我认为,这段记载是非常可信的,《明史》是清人编撰,如果徐达是被朱元璋诛杀,清人犯不着替朱元璋曲笔。而且,清人编造《明史》时,也没有掩盖朱元璋诛杀其他功臣,又怎么偏偏在徐达的结局上掩饰?

至于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我认为有如下三个重要原因:

一、徐达行事作风低调,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很多人认为,徐达是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又功高盖世,其行事作风一定非常豪爽大气,时刻显示出大将军的霸气。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徐达是个非常低调的人,处处顾及朱元璋的情绪,甚至在朱元璋面前恭敬得好像不会说话似的。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明史 徐达传》)

据《智囊全集》记载,朱元璋有一次召徐达饮酒,饮至夜晚还不停灌徐达酒。徐达大醉,朱元璋命内侍送徐达到旧内休息。旧内只是朱元璋做吴王时所住的宫殿,然而,当徐达酒醒得知自己睡在旧内时,立即起身,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离去。朱元璋闻知,非常高兴。

二、徐达与朱元璋是发小,又做了朱元璋的亲家。

朱元璋对徐达有很深受的感情,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又一块“创业”,朱元璋对徐达可谓知根知底,异常亲爱。所以,朱元璋主动与徐达联姻。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除了三女徐妙锦出家外,其他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尤其是长女徐妙云,嫁给了朱元璋除朱标外最器重的儿子朱棣

两人不仅是发小,还是亲家,朱元璋对徐达自然更加器重、信任。同样,由于女儿嫁给了皇家,徐达对大明朝也更加拥护。基于这一点,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动徐达。

三、徐达去世得比较早,胡惟庸案爆发五年后,便因病去世。

朱元璋诛杀功臣之初,表现得还相对比较克制,主要诛杀的是胡惟庸党羽。而且,许多被诛杀的功臣,也并非毫无过错,只不过罪不至死罢了。到后来,尤其是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才开始无差别诛杀功臣。比如前面所说的颍国公傅友德,便是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如果徐达活到朱标去世后,是否还能善终呢?是否会落得傅友德的下场,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不是不知,诸皇子对太孙口服心不服,恐怕也知道燕王朱棣觊觎皇位。而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朱元璋会不会怀疑,自己死后徐达助朱棣夺位?又会不会为保住朱允炆的位置,对徐达采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夫人为什么拒绝汉武帝见她最后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夫人是什么意思,汉武帝的李夫人简介,汉武帝李夫人最后一面

    汉武帝有一位贵妃李夫人,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武帝亲自到她床前探病,李夫人用被子把头蒙住说:"妾久病在床,样子难看,不能见皇上,看我现在的病情恐怕不久于人世了。我想把我儿子和兄弟托付给您,请您关照。“武帝说:"夫人病重,卧病在床,你的嘱托朕一定办到,请放心吧!但你病到这个地步,还是让朕看一看吧!”李夫

  • 齐恒公一生招贤纳士,为了求贤用过哪些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桓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出处,公子小白是齐桓公吗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 他懂得“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也是一个精明的国君。为了能得到天下贤士的赞助,他朝思暮想,费尽心机。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齐桓公又是夜不能寐,他索性起身踱步到庭院。蓝幽幽的天幕上,挂

  • 汉顺帝刘保为什么是由宦官扶持上位的?他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保后面是哪个皇帝,汉宣帝刘询后谁继位,刘保之后的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顺帝刘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

  • 陶渊明隐居田园时,他一般都吃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田园,陶渊明描写田园的诗有哪些,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

    在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时,突然一丝疑虑升起,这老爷子如此闲暇,他吃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真是一个焚琴烹鹤、大伤风雅的念头,但即思之,则求之。诗曰:方宅几十亩,草屋八九间....嗯,看来这老爷子,起码住房方面解决了,没有还贷的压力,幸福也!更幸福的是,居然还有自留地。不过

  • 揭秘:宋光宗赵惇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光宗赵惇怎么读,赵光义在位多少年传位给了谁,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创业的、守成的,末代的。其中有一个皇帝就特别奇葩,他就是拒绝给太上皇办葬礼,最后被大臣逼退位的宋光宗。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他小的时候,本来按长幼顺序是当不上太子的。可是恰好他哥死的早,孝

  • 明朝废后胡善祥被百姓同情,她的经历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胡善围的丈夫是谁,表达对百姓同情的诗,离骚中表明自己同情百姓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废后,她们被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身居后位多年却膝下无子,主动参政,卷入政治斗争中,家族中的成员犯了严重的罪过而牵连皇后,或者皇后本人嚣张跋扈、无才无德、心狠手辣,因而德不配位被皇帝所废,倘若帝后感情不和,皇后一直不被皇帝喜爱,皇帝也会找理由将其废黜。被废黜的皇后要么被贬为庶民,

  • 妃子因为生了个女儿,逃过被迫殉葬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代为什么殉葬,皇上为什么舍得杀华妃,殉葬和陪葬的区别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床下跪着一地的后宫嫔妃,自然无论怎样,此刻都要哭。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随着朱元璋咽下最后一口气。内侍太监也展开朱元璋的临终圣旨,宣读道:内宫中所有嫔妃,以及曾经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宝庆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

  • 乾隆、纪晓岚都对不出的对联,被一个乞丐轻易对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纪晓岚给乾隆80岁的对联,乾隆皇帝写的对联有哪些,纪晓岚给乾隆改的诗

    清,乾隆年间,乾隆帝游山玩水的性子又起来了,叫上和珅和纪晓岚,三人微服跑出京城,这日来到了一个小县城。县内实在无趣,乾隆就想离开。哪知纪晓岚却开了腔:“听闻此县城不远有座山,山上有个破庙,破庙门前有副半截子对联,已有三年没人对得出,不如去看看?”乾隆就好吟诗作对,虽然水平不咋地。三人来到破庙前,果然

  • 王安石变法不是利国利民吗 该变法为什么给北宋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安石变法是好还是不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对王安石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呢?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利国利民,也有人说他为北宋后来的党争埋下了祸根,是非到现在都很难盖棺定论。 政策本身缺陷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不是一回事了。比如青苗法,是为了避免老百姓借高利贷,政府用较低的利息

  • 王莽改制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莽最后为什么落到国破身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王莽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莽改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莽是怎么改制的呢 ?王莽的改制体现在三个方面,与匈奴轻开战火王莽篡汉之前,匈奴与汉朝已经和睦相处了有三十余年。而王莽登基不久,就与匈奴重开战火,而交战的原因也非常荒唐,仅仅是为了一枚印章!双方在激烈的争论后,匈奴答应交换。然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