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高阳公主简介:高阳公主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

唐朝高阳公主简介:高阳公主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3/12/8 12:48:01

唐朝时期的高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人?高阳公主生平经历如何?高阳公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高阳公主简介: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公主婚后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奴婢数十人。公主非常怨恨,太宗驾崩,没有哀容。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爵位,诬告其对自己无礼。经长孙无忌审理,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显庆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生平经历介绍:

高阳公主生年不详,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顺序判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现从贞观十五年高阳公主已经下嫁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而现有记载中最小出嫁的太宗公主年纪12岁观之,高阳公主出生于武德之末或者贞观之初,应最为可能。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

《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如高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小。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大,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与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

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高阳公主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其相当重视。房遗爱夫凭妻贵,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礼秩与所有已出嫁嫡庶公主的驸马绝异,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家姑范阳卢氏也以性格刚烈著名,《新唐书》列女传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以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

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王妃,传说名曰奉珠。根据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

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和唐太宗疏远。

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物证宝枕。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淫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淫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与太宗因此事父女失和,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被太宗疏远,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心平气和地和她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

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辨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

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

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辨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辨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

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贞观、永徽两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原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

高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

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涉其中,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孙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新唐书》里起因是高阳公主窥视其"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考《全唐文》中亦有诏书可证,房玄龄可因开国之功加封一子为郡公,因尚高阳公主之故而宠冠诸婿的房遗爱必当仁不让,贞观末又擢升至右卫中郎将,故《新唐书》中所述实在匪夷所思。

而在《龙城录》中,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通过此民间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房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可以肯定,虽然不知房遗直究竟是何问题,但高阳公主意夺其爵位,她的死与房遗直也密切关联,房遗直本人亦存在重大的隐情。

高阳公主历史评价怎么样?

高阳公主因与高僧辨机交往甚密败露,及参与永徽四年(653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取其信者择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朝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李裹儿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乐公主是谁,安乐公主李裹儿,唐太宗李世民与隋朝公主

    唐朝安乐公主李裹儿是怎样的一位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生平经历如何?安乐公主最后是怎么死的?安乐公主李裹儿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李裹儿(684年-710年7月21日),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

  • 唐代女官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在文学上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官婉儿做过什么官,上官婉儿和太子,唐朝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在文学上有哪些贡献?上官婉儿的生平经历如何?上官婉儿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

  • 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的宋高宗赵构,到底在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为什么主动退位,赵构后面的皇帝是谁,赵构退位后的生活

    大家好,说起宋高宗赵构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赵构退位发生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当时《宋史》这样记载:“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按照字面上意思就是,我在位已经36年了,现在已经56岁了,身体多病,一直想退居二线,但没有找合适的

  • 咸丰顾命八大臣当中 肃顺为什么会被慈禧直接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八大臣为什么都打不过慈禧,恭亲王为什么不除掉慈禧,咸丰留下八大辅政大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咸丰顾命八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当时咸丰和慈禧等人为了躲避英法联军,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为了让清朝得以稳定,咸丰皇帝临终前钦命了顾命八大臣,可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后来全部被慈禧打压,而八大臣之首的肃顺更是直接被慈禧斩首,而且是推倒菜

  • 唐高祖李渊简介:李渊父子为何会选择在晋阳起兵反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高祖李渊简介,李渊起兵反隋,李渊起兵反隋的是哪个皇帝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会选择在晋阳起兵?李渊父子晋阳起兵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

  • 光绪如果杀了慈禧的话 清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如果清朝没有慈禧会怎么样,光绪不可以废慈禧吗,光绪为什么不秘密除掉慈禧

    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绪杀慈禧,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会,腐朽了不是哪个人自己可以改变的,你再为民着想,也没用,你又不能自己都亲自去干,下面都是贪官污吏,坑国害民的货,还能长久?慈禧死后底下的人愿不愿意听从光绪姑且不说,光绪太年轻了,重用康有为可以看出,假如慈禧死后光绪也只能被列强玩弄。首先在

  • 权侵朝野的曹爽,为何会斗不过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三族,曹爽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曹爽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司马懿

    每当一提起曹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的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其中属曹魏政权势力最大,疆土最广,占据中原地区,但是曹魏政权结局也是非常惨烈的,曹魏政权经过曹氏宗族三代君王共同经营,没想到到最后重蹈了汉朝的覆辙,被一个不起眼的司马懿转了空子,那么在曹叡驾崩之时,留

  • 历史上李密与瓦岗寨是什么关系?他策划的石子河大战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密是怎么进入瓦岗的,李密与李渊的关系,瓦岗寨翟让的结局

    历史上李密与瓦岗寨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密会成为瓦岗寨寨主?李密策划的石子河大战结果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密简介: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

  • 宫女只是看了慈禧一眼 慈禧后来为什么要杀这个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最疼爱的宫女,延禧攻略太后杀了皇帝生母吗,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慈禧杀宫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从各种材料中,我们可以对慈禧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首先,她喜欢享受,吃好吃的,干净整洁,讲究品味,打扮自己,我们先说她吃东西,每次吃饭,她都要在御膳室里为自己做一张盛满菜肴的大桌子,一个人吃不完这么多菜,剩下的是多么浪费,但她似乎从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何会妈赏承认元朝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吗,元朝为什么被朱元璋打败,忽必烈为什么建立元朝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368年秋,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在这一年的正月,朱元璋早已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大明,年号洪武。经过多年的征战,朱元璋最终成了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王朝。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同时也做了一个在后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那就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