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件好事酿出政治风波,左右为难的曹操该如何处理?

一件好事酿出政治风波,左右为难的曹操该如何处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5 更新时间:2023/12/17 9:56:44

三国是拼人才的时代,在争人才方面一般认为刘备最用心而曹操做得最好,曹操三次颁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所以迎来了人才的大丰收,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

但这个说法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曹操第一次颁布《求才令》,也已是建安十五年(210年)的事了,赤壁之战都已经结束2年了,按一般看法,曹操开始走下坡路了,曹操前期事业辉煌、人才鼎盛,看来与这道法令的颁布无关。

那么,曹操颁布《求才令》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与一个人和一件事直接相关。

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打算封田畴为亭侯,但被田畴拒绝了。在曹操北征乌桓过程中田畴曾立下大功,他率部投奔曹操并给曹军指路,曹军才取得北征乌桓的胜利,论北征之功田畴当属前列,所以北征归来曹操就上表为田畴请功,准备封他为亭侯,食邑500户。

网络配图

但田畴表示拒绝,他的理由是,当初为了避难才率众人逃入山中隐居,已经立下志愿,从此“志义不立”,现在因此得利实在不是他的本意,所以反复推让。对田畴的想法曹操开始表示理解,同时很钦佩田畴的品格,所以也不勉强。

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了,但3年之后,也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想起了田畴,“恨前听畴之让”,曹操认为这虽然成就了个人的志向,但“亏王法大制也”。

曹操旧事重提,再次给田畴封爵,为防止田畴又谦让,曹操直接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了诏令,强调“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但田畴够倔的,仍然不肯接受,继续上疏陈述心志,甚至以死自誓。

曹操也任起性来,不许田畴辞让,甚至想强迫田畴来接受封赏,但是田畴“至于数四,终不受”。

封侯对臣子而言是无尚荣耀的事,和平年代很难有机会为朝廷建立特殊功勋,封侯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即使位至三公,手握重权,也未必能捞上封侯的机会。

同时,拥有爵位不仅是一项荣誉,还享有实际的权力,被封为侯爵的通常都有食邑,也称封地,可以享受那里一定数量农户的赋税,这项权力可以世袭,对一个家族来说,既光荣又实惠。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田畴居然不为所动,这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当正式诏令已经颁布还要坚持拒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美德就变成了固执和抗命。这件事也容易引起议论,有人会以为田畴因为对曹操不满而坚决不从,这就成了一桩政治事件。

所以有关部门认为田畴的做法有问题,是“狷介违道,苟立小节”,也就是以自己的小名节来对抗公理,建议免除田畴的一切职务,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曹操其实也有些不高兴了,从对田畴的欣赏变成了不理解,面对有关部门上报的请示,曹操却有些犹豫,对田畴这样的名士他一向很尊重,即使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他也尽量给予理解和宽容,要治田畴的罪,曹操一时下不了决心。

曹操把这件事交给儿子曹丕去办,让他与大臣们讨论,拿出处理意见,这么做是对曹丕的一次锻炼,看看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

网络配图

曹丕就这件事与一些大臣进行了讨论,最后将意见呈报给了曹操。曹丕认为田畴的举动跟当初子文辞禄、申胥逃赏相同,应该予以鼓励,不能强夺他的志愿,这个观点事先已得到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等重臣的支持。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曾担任令尹,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坚持不接受俸禄;申胥即申包胥,他也是楚国的大臣,曾经立下大功,楚王要奖赏他,他就逃跑不接受。按照曹丕的意见,田畴不仅不能治罪,而且应该予以褒奖。

曹操对这个意见显然有所不满,虽然他没有直接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但随后又下令继续给田畴封侯。这不是曹操的固执,而是这件事不断发酵后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已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了,处理不好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按照曹操的意思田畴最好能改变初衷,这样对大家都好。曹操听说夏侯惇跟田畴的关系最要好,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夏侯惇,让他去做田畴的工作。

夏侯惇是个武人,田畴是个文人,他们是如何建立私人友谊的不太清楚,但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就得把它办好。夏侯惇知道这件事不好办,索性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架式,找个借口直接住到了田畴家里,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没想到田畴决心死扛到底,任凭怎么说,他都不答应同,后来干脆来个一言不发。夏侯惇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仍然没有把田畴说动,最后只得认输。

临走时,夏侯惇拍着田畴的背说:“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意思是:老兄,主公真的情谊殷切,能不能给兄弟我一点面子呢?

但田畴仍不松口,向夏侯惇表露了自己的心曲:“为何说得这么过份呢,我田畴只是个负义逃窜的人罢了,幸蒙主公恩典才得以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难道是通过出卖卢龙塞来交换赏禄吗?即使国家照顾我,我也于心中有愧。将军你是一向了解我的,居然也这样说。实在不行的话,我就求自刎于将军面前吧!”

一边说着田畴一边涕泣横流,夏侯惇深为感动。曹操听了夏侯惇的报告,慨叹无语,此事只好作罢。

有人认为田畴的做法不好理解,或许他真的对曹操有些看法。其实没那么复杂,田畴就是一个不慕功名利禄的人,他一再让封并不是心怀不满,他多次恳切表示自己对现状已经很满足,对曹操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主动把族人迁到邺县来。

网络配图

但是这件事的确产生了不良的政治后果,这恐怕就是田畴不能左右的了,田畴是个名士,大家都效仿他的行为,固然一定程序上能保全自己的名节,但却有失于大义。

尤其在当时,曹操南征荆州失利,孙权、刘备势力不断壮大,加上刘璋公孙度这些人,外部局势仍未明朗。从内部看,一些人心存汉室,对于曹操长期以来不还政给献帝的做法心有不满,田畴让封事件如果被人加以利用,就会成为攻击曹操的武器。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人才一向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有人才却不肯出来做事,那也相当不利。为消除田畴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春天专门发布了一道命令,这就是着名的《求才令》。

命令比较简简单,大意是:自古以来受命于天之王或者中兴之君,何尝不想得到贤才君子来一块治理天下呢?那时他们得到这些贤才都不用走出闾巷,这难道是有幸相遇吗?这是上面的人不去主动征求他们呀。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古人说“孟公绰作赵氏和魏氏的家臣适合,但当不了滕国、薛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是高洁之士才能用,那么齐桓公如何能成霸业呢?现在天下真的没有穿着粗布衣服、怀有大才在渭水之滨垂钓的人吗?或者没有像陈平那样私通嫂子、接受贿赂而无人推荐的人?你们要替我发现那些出身卑微的贤才,只要有才能就加以引荐,“唯才是举”。

这道《求才令》是曹操人才观的集中体现,什么是“唯才是举”?曹操通过4个古人的例子进行了阐释,这4个古人分别是孟公绰、管仲、吕尚和陈平。

孟公绰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令文中关于孟公绰的那两句话是孔子说的,原意是以孟公绰的才能当个家臣可以,当大夫则能力就不够了。曹操引这两句话是反着说的,意思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求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的十大惊人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他所处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杨广的在位时间也不会很长,那么杨广在位的时间是多久,他在位了多少年呢?据史料记载杨广和著名的皇帝李世民也有关系,那么在历史上杨广和李世民的关系是什么呢?杨广在位多少年杨广是隋朝的皇帝,他被称为隋炀帝,因为隋朝时间不长的特点,可以看出

  • 他是吕布手下骁勇的战将 被后人称为懒泼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本为吕布手下健将,曾与曹操部将乐进交战,不分胜败。多番从吕布狙击曹军,勇猛善战。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

  • 草根出生的皇帝刘邦,将贫弱的中国带向了黄金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2月28日,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天。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一位草根老汉登上皇位,开创了中华历史新篇章!秦朝末年,在严刑峻法、急政暴吏的逼迫下,社会矛盾严重激化,从南到北的广大农民蠢蠢欲动,磨刀霍霍随时随地准备举起反抗大旗。终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 英国首相乔治·坎宁为什么被称为浪费掉的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首相乔治·坎宁简介中可谓是亮点颇多,他那充满传奇的一生使得今天的人们对这位两百多年前的英国政治人物依然兴趣浓厚。作为一个爱尔兰女演员的儿子,他的出身在极度重视身世的英国上层社会可谓是不算光彩,但是最终乔治·坎宁凭借翻云覆雨的手段和强大的演讲能力登上了英国权力的顶峰。图片来源于网络英国首相乔治·坎

  • 威灵顿公爵的七国元帅军衔是怎样得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威灵顿公爵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军官,但是作为一名军官他的一生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在战争结束之后他还进入了国家的政治圈活动,但是威灵顿公爵的生平中最辉煌的时候还是在他在战场上的那一段时间,因为在那一段时间内威灵顿公爵打败了拿破仑,这一次成功的战争后威灵顿公爵真正成了一个被世界人民知道的人,也是在

  • 汉世祖刘秀凭借什么优势能够复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汉世祖,为东汉立国皇帝,是汉族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军事专家。那么同为刘姓的刘秀与刘邦有什么关系吗?图片来源于网络答案是肯定的,刘秀是刘邦的后代,是其第九代世孙。刘秀祖父为刘回,而刘回又是刘发之曾孙,刘发则是刘启之子、刘恒之孙,因此刘秀是刘邦的后裔。史书上有记载称,当年刘启欲招程妃侍寝,程妃因身体不

  • 许皇后究竟多悲催:不仅不受宠爱还无辜被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许皇后原本是大司马、平恩侯许嘉的女儿,也是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恭哀皇后许平君的堂侄女。后来恭哀皇后许平君在生产的时候,遭到霍成君的母亲的暗算,将许平君给毒死了。汉元帝继位之后,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哀悼,于是就把母亲的堂侄女,也就是自己的表妹许氏嫁给了自己儿子,也就是太子刘骜。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许氏也为刘骜剩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 真活了120岁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程咬金活了多少岁?程咬金作为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于他究竟活了多少岁大家各有说法,在漫长的历史以及文学演义里,程咬金的寿命变形了,在演义里,他老人家活了120岁,一直活到薛刚反唐,武则天垮台。但正史真正的程咬金活了多少岁呢?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中国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

  • 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后来为何不受汉景帝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栗姬是西汉汉景帝刘启最早宠爱的妃子,可以说是汉景帝的初恋。栗姬并不是她的名字,史书记载她姓栗,齐国人,颜容姣好,能歌善舞。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在民间邂逅这位美丽的女子便将栗姬带回了皇宫。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刘启有心让栗姬做他的太子妃,但是生于皇家,婚姻的自由早已不单单属于他,更属于权利斗争的工具。刘启的

  • 史上最荒淫无度的皇帝弄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其在位期间重用宦官把持朝政,大兴土木弄得民不聊生。他的荒唐淫逸堪比夏桀、商纣。网络配图刘宏好色、性欲旺盛,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猎奇思想,他下令后宫嫔妃、宫女一律穿开裆裤,而且里面什么都不能穿。为的是自己临幸起来方便,那些宫女倍感羞愤、侮辱敢怒不敢言,还得强颜欢笑整日陪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