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时,占据绝对优势,为何还能输?

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时,占据绝对优势,为何还能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36 更新时间:2024/1/20 22:17:57

陈友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为北宋大才子的范仲淹,面对烟波浩淼鱼鸟情的洞庭湖,发出了充满画面感唯美的感慨。

浩浩汤汤的鄱阳湖,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提供了不胜枚举的素材。从书香气走出来的洞庭湖,自然也有血雨腥风的一面。

作为元末明初最大的两股势力,陈友谅和朱元璋,在江汉平原上的这块绿肺中的对决中,决定了历史的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元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招来了汉人的不满。“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注定会出现一批为个人,为阶级,为民族摇旗呐喊的有志之士。

从阶级出身来看,当时南方最大的几股势力,比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他们的阶级思维和起事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求得民族和自我的解放。

但是最高权力的竞争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为,宝座的位置只容得下一个人的选择。当时的起义军大抵归属于两股势力,那就是小明王和徐寿辉的天完国。

从个人野心和杀伐果断上面来看,陈友谅在那个阶段,是远远的黑过朱元璋的。

在由一个县衙里面的小文书,变成天完国的实际掌权人物之后,陈友谅暴露出了自己的坚韧但又弑杀的本性。在架空了徐寿辉,并且一锤子将成为自己阶下囚的徐寿辉脑袋砸得粉碎。

虽然陈友谅成为了大汉国的皇帝,但是他似乎也忽略了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关键性。除了部分因为惧怕陈友谅,投降朱元璋外,剩下的人不得不被陈友谅裹挟成为鄱阳湖大战的刀下冤魂。

虽然陈友谅纠集的军队号称60万,而此时的朱元璋却只有20万人,双方实力悬殊,相差三倍。

但朱元璋团队的凝聚力,明显的大过于陈友谅。纵观整个战争期间,陈友谅的军队除了水战中的张定边,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冲杀之外,似乎部下的士兵难有亮眼之处。

但是朱元璋的花花公子侄子朱文正能靠着洪都一座孤城,化解部下的畏惧心理,做到了将士一心的凝聚能力。

作为陈友谅的好朋友,康茂才替朱元璋写信,忽悠陈友谅来朱元璋指定的龙湾决战。

“至若友谅者,本沔阳渔家,刀笔小吏,徒有凶残,实无功德,干城仗普胜而旋即杀之,北面事寿辉而旋即毙之,名实交丧,忠勇并失,诚所谓蝇声紫色,圣王之驱除耳。而论者以周颠仰天,铁冠大笑,刘基之手挥难星,雷老之忽然不见,王者所至,诸神效灵。”

谷应泰的这段评价,也是将陈友谅的失败归结为人心凝聚力上面的不足。在他的部队里面,因为陈友谅自己的劣迹,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度和执行力,肯定是值得商榷的。

除了内部问题之外,陈友谅对于整个战争的布局,也反映出了求战心切,冒失进取,导致自己失败。

再者,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陈友谅和张士诚对他们的最大竞争对手朱元璋的能力,评估是错误的。“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未来大明王朝的真龙天子朱元璋,对两个对手评价相当的准确。

那就是张士诚自守之贼,陈友谅志大才疏,所以他才能放心的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不用担心张士诚的援军。

在正式大战之前,陈友谅在洪都城下被朱文正结结实实的阻击抹掉了士气,增加了几分戾气,这样的心态去做大事,自然是有问题的。无论怎么说,鄱阳湖的水战还是展现了当时中国军事的最高水平。

两军交战开始,陈友谅的铁索连环战舰,让朱元璋吃了不少的苦头。但是徐达的冲锋,点燃了朱元璋军队的士气。

那天的风很大,三国演义在明初才开始出版,陈友谅一定没看见过火烧赤壁这段。

他的巨舰为自己水军提供了威胁性,但是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运转不灵,而且只要一起火,就是整个部队都葬身火海。当年的水战也完美地复制了赤壁之战的剧本,在东北风的吹拂之下,鄱阳湖成为了陈友谅的葬身之地。

朱元璋的军队看见取胜的法宝,自然也是比平时用命了不少。在将士不怕牺牲,敢于冲锋的精神下,装满燃烧物的朱元璋军队,将小船撞向了陈友谅的军舰。

刹那间一条翻滚的火龙,出现在了鄱阳湖上面。陈友谅军队因为铁链的局限性,再加上自身船体庞大,导致没有及时做出防护措施,自然就成为了火海里面的冤魂。

从鄱阳湖水战的整个战局来说,陈友谅的志大才疏,成为了他最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朱元璋的军事力量,他没有很好的做出战前预估。反而因为自己舰队的庞大,导致自信心爆棚,从而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再者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天气因素,造成的黑天鹅也是一个预想不到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双方士兵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看点。因为朱元璋的士兵只有这些,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个大军阀之前求生存,假如失败肯定没有退路,于是人人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陈友谅的军队则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就犯了轻敌的错误。双方的结果也是跃然于纸上,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林冲为什么会被高俅骗进白虎堂?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冲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施耐庵老先生把林冲写成一个超级能忍的好汉。董超、薛霸二人用开水烫他的脚,他都能忍着剧痛不出手,生怕伤了他们,他就会罪加一等。这样他就更没有机会回东京与娘子团聚了。为了能早日回家,脚痛根本算不得什么。为了家人,能忍则忍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汉元帝更喜欢的是傅瑶 最后傅瑶为何没有坐上皇太后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傅瑶和王政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宫斗剧十分受人欢迎,看过宫斗剧的人都应该知道,那些在后宫中能坐到皇后甚至更高位子上的人,都有着非常不容易的经历。在汉代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王政君,她的一生十分传奇,她不仅是皇后,而且做了四十余年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更

  • 历史上的苏秦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死过两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鬼谷子的大徒弟苏秦,历史上唯一死过两次的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自古就是英雄辈出的国家,尤其是乱世之中,各路枭雄、英雄层出不穷,各有各的特色,也都凭借自己的能力搅动当世风云。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苏秦。要介绍这么一个人物,首先就得了

  • 王莽篡汉时刘氏皇族去了哪里 他们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莽篡汉,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王莽篡汉是汉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事件极大地动摇了刘氏皇族的统治根基,也使得一批下层人士得以崛起。按理来说,王莽篡汉肯定会受到刘氏皇族的反对,可奇怪的是刘氏皇族几乎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这究竟是何原因呢?如果要了解刘氏皇族为什么没有发出声

  • 他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最后为何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763年,历经八年的时间,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就在两年后,唐朝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甚至连吐蕃、回纥都出兵帮助叛军。然而,唐代宗对这场叛乱的却表示同情与愧疚,居然对大臣说是自己对不起那位叛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样一场叛乱呢?这位充满争议的叛将又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汉献帝如果拒绝禅让的话 汉献帝又会面临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和曹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早在衣带诏事件后,汉献帝就已经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光杆皇帝,到曹丕即位时,汉献帝不仅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民心。所以,只要曹丕下定了“篡汉”的决心,无论汉献帝是否答应禅让,都改变不了汉朝“名亡实也亡”的结局。汉献帝唯一能改变的,只

  • 美髯公朱仝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好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美髯公朱仝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于没有读过《水浒传》的朋友来说“梁山好汉”这四个字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他们会肤浅地认为“既然都叫好汉了,自然就是一帮好人”,其实不然,《水浒传》中恶人横行,其中有那么一部分恶人就混上了梁山,比如原本就在各个山头作恶的那些个寨主,

  • 梁山好汉花荣的外号是什么?看似低调,实则很狂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花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想要在《水浒传》的世界中闯荡绿林,有两件事非常重要,概括来说就是“本领要强”以及“外号要狂”,这都不难理解,绿林间的规则基本等同于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只有本领更强的人才能够混迹其中,而习武这事是与天赋有关的,若非可造之材,再努力只怕也是徒

  • 司马懿是忠臣还是奸臣 曹丕在位司马懿为何不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字中达,是三国曹魏的权臣,曾任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也是曹魏托孤重臣,三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才思敏捷,暗藏韬略,极善于用兵,曾多次征讨有功,因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威名海内,加官进

  • 揭秘:唐朝开国第一功臣裴寂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元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并且封赏文武百官。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在这些开国功臣中,裴寂排名第一,而且官职最高,得到的赏赐最多!另外,李渊做了皇帝后,依然将裴寂当成朋友,亲如兄弟一般。可是,作为唐朝开国第一功臣,裴寂的下场却很落寞,被免官流放至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