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什么要杀钩弋夫人 汉武帝到底在担心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钩弋夫人 汉武帝到底在担心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88 更新时间:2024/1/21 16:12:1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钩弋夫人,是是汉武帝晚年的宠妾,也是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汉武帝将死之时,因为担心母强子弱,选择杀了年纪轻轻的钩弋夫人为自己陪葬。

史书上将汉武帝的这个行为,解释为其担心刘弗陵还小,钩弋夫人正年轻,很容易形成外戚擅权,后宫干政的局面,所以才作出的选择。

那么如果从理智上讲,钩弋夫人有后宫干政的基础吗?

01钩弋夫人母族并非权贵,很难作为其在朝堂上的助力

首先从中国古代后宫干政的模式上看,大部分的后宫干政,实际上靠的还是外朝的助力,像武则天那样自己直接准备当皇帝的,毕竟还是少数。

这句促使了一个现象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后宫干政,同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外戚专权,换句话说,太后虽然在朝廷之中,因为孝道的原因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其毕竟是女性,无法直接站在天下人面前,她想要干政或者是擅权,就必须要有外朝的支持。

而这种支持,通常是需要有血缘关系的母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皇帝的舅舅家族,得有实力,才能作为后宫干政的一个重要补充,否则光凭借太后的力量,是很难与朝臣们相抗衡的。

这也是汉武帝前期,窦太后之所以能够干政专权的重要原因,因为窦氏家族本来就具有相当的实力。

但钩弋夫人不同,钩弋夫人母族的力量并不强大,而且经过汉武帝这么以为强势的帝王,天下比较带刺的家族,王侯,实际上都被收拾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朝廷又有汉武帝留下的霍光等强力大臣辅佐,就算是钩弋夫人不死,能够干政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大。

所以仅从实力上来看的话,实际上钩弋夫人是很难学习她的前辈,吕后,窦太后那样后宫干政的。

02汉武帝自身的遭遇,和汉朝独特的政治传统,导致了就算钩弋夫人没有干政的实力,汉武帝也不会放过她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汉武帝执意要杀钩弋夫人,与其说是担心其在自己死后干预朝政,不如说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执念在作祟。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君王之一,其功绩自然是震古烁今的,但他的皇帝之路,也并非一开始就那么顺畅。事实上汉武帝登基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窦太后的制约。

在汉朝强大的孝道传统之下,窦太后又有强力的外援在朝堂之上,导致汉武帝即位初年,一直被窦太后管着,像他这么一位自负,权柄欲望极重的皇帝,这段经历几乎成了他人生中的心魔。

因此当他意识到自己年老将死,而刘弗陵还小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当时的遭遇。这个时候,其实钩弋夫人有没有能够干政的实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武帝认为她会有这种可能,而且对此极为排斥,因此钩弋夫人的死,实际上很大的原因是汉武帝自己的心魔在作祟。

除此之外,造成汉武帝这种心魔的,实际上也不仅是他自己的经历,也是汉朝建立以来的政治传统在作祟。

汉朝这个朝代,从刘邦建立开始,到最后东汉灭亡,实际上一直没有摆脱的一个问题,就是外戚和宦官专权。而这两样祸端的根源,实际上正是后宫干政的习俗。

从刘邦这个汉高祖开始,就有吕后干政,一直到了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国家动荡之时,永远都少不了后宫的参与。在这种政治传统之下,以汉武帝的强势,不管钩弋夫人有没有能力干政,她都必须死。

因为就算是后宫不干政,但是按照汉朝极重孝道的习惯,钩弋夫人年纪一大,肯定就要成为皇帝的一个麻烦,还不如在自己手上给解决了,这也是古今强势帝王的一种习俗。

03其实古代中国每个朝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心魔,这种心魔之下,矫枉过正是常规选择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心魔。比如汉朝的外戚和宦官,唐朝的世家,宋朝的藩镇等等。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当然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在古代中央皇权不断被集中的过程之中,这些不同的政治势力,其实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皇帝们的心魔。

比如唐朝的世家,李家本身就是从世家造反起来的,当然对同样有实力,有可能造反的关陇管族,世家门阀们大力的打压,甚至不惜把权力让渡给在外的帅臣,以制衡朝廷中的世家实力,但这又造成了五代十国藩镇作乱,宋代恐惧藩镇的心魔。

汉朝比较特殊,它前面只有一个秦朝,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看上去没什么恐惧的东西。但实际上汉朝皇帝们最怕的,就是那些原本的山东六国的贵族之家们,架空皇权。

在这种基础之上,汉朝皇帝必须依靠外戚和宦官的力量来压制功臣和他们组成的新的权贵阶层,但于此同时,对于国家来说,用这个不正常的方式搞平衡,又是不利的。

所以汉朝的皇帝对与外戚宦官,包括后宫干政的力量,是非常矛盾的,既有像汉武帝这样深恶痛绝的,也有汉灵帝这样乐此不疲的。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把天下的权柄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罢了。

04 结语

如果从人道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为了自己一个可能的担心,而杀掉钩弋夫人,当然是非常残酷的。但如果站在汉朝这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不愧是一代大帝,临死之前依然不糊涂,尽可能的消除着对皇权有危险的存在。

这种个人身份与君主身份的割裂,实际上在皇帝身上非常普遍。所以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重点根本不在于钩弋夫人以后会不会干政,而在于汉武帝觉得她是威胁,仅此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宣帝是以什么理由改名的?他与辅臣霍光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曾经缔造了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黄金时代,他雄才大略、刚毅坚韧、行事果断,这都是常人不及之处,但他同时也具备极为明显的性格弱点:多疑、猜忌、刚愎、残暴,无论对待臣子还是对待妻子儿女。武帝晚年闹得沸沸扬扬,千万颗人头落地的“巫蛊之祸”,就是他种种性格弱点的集中大爆发,而这一惨祸,也成为宣帝刘询坎坷少

  • 历史上董卓是什么样的?真的粗鲁武夫,残忍暴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信一说到董卓,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出来都会是一个体型庞大、满脸横肉、残忍暴虐、杀人不眨眼的粗野鲁莽的武人军阀形象。但其实,从董卓的出生和早年的履历看来,董卓也曾是“读书人”。 《三国志·董卓传》载,董卓在“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 刘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刘贺的什么行为导致被霍光废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并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肯善罢甘休。元凤元年(前80)九月,他们再次商量了一条毒计,准备让鄂邑公主宴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将其谋害,然后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密谋未能实现就被发觉,霍光于是抢先一步,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家,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恐惧自裁。除掉了政

  • 一生鲜有败绩的项羽,为什么会在荥阳战场输的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荥阳战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项羽为将并不算无谋,但不该估计过高,毕竟只用三年就将西楚王国败的一干二净,纵观古今,也就只有常凯申能与之匹敌。公元前205年五月,汉军在彭城大败后在京索击败了项羽的追兵,此战给予了汉军恢复时间,为日后的荥阳之战奠定基础。公元前205年

  • 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何只存在15年?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新朝短命,也就活了15年,还是只有一个皇帝的王朝。为什么新朝如此短命?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民族关系出发。宣帝时期,南匈奴归顺汉朝,宣帝还特意赐予匈奴单于一个玺印。新朝成立后,王莽觉得新的王朝得换个新的玺印,于是派五威将

  • 为何说赵国宰相郭开是秦国的第一功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赵国宰相郭开是秦国的第一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嬴政在拔出了吕不韦,稳固了政权之后便开始着手统一天下的事宜,当时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都已经碾压六国了,自秦孝公时代起,秦国已经奋斗了六世,最终这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要由秦始皇完成了。在

  • 他是堪比赵云的蜀汉大将 陈寿却没有为其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堪比赵云的蜀汉大将,陈寿却没有为其列传陈到,字叔至 ,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网络配图公元194年(东汉兴平元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沛驻军。两年后,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让刘备担任豫州牧。后来,刘备衣带诏事发,被曹操击败,投奔袁绍。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和豫州牧期间

  • 雍正皇帝暴亡是突发疾病 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之所以说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于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点是圆明园的九州晏清。时年58岁。据史料记载,八月十八日他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上不豫”),但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突然

  • 楚汉之争:揭秘西楚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大火一烧三个月,三百里阿房宫变成一堆瓦砾。由于项羽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是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抗秦斗争的,所以,灭秦以后,他不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旦他觉得可以控制整个局面的时候

  • 他曾让400死囚回家过年 也让功臣蒙受不白之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