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友谅之子陈理为何会被流放?他是什么结局?

陈友谅之子陈理为何会被流放?他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1/11 6:11:17

每当一提起陈理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元朝末年,被朱元璋流放到朝鲜的除了大汉皇帝陈友谅之子陈理,还有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之子明升,本文就单独讲讲陈理被流放到朝鲜的情况和最终结局。

陈理是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大汉政权皇帝陈友谅次子。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汉皇帝陈友谅率领大军包围吴王朱元璋在江西的唯一重镇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来解洪都之围,双方在鄱阳湖列阵对战,史称“鄱阳湖之战”。结果,陈友谅突围之时中流矢而死,六十万汉军折损过半,陈友谅的长子太子陈善儿被俘,危急关头,陈友谅的生死兄弟太尉张定边匆忙带着幼主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连夜逃回大汉都城武昌。

回到武昌,陈理在张定边的拥护下继位为帝,但朱元璋丝毫没有给新败的大汉国以喘息之机,这一年冬,朱元璋亲征武昌,其手下大将常遇春击败并生擒了大汉丞相张定边,并将他绑在城下示众,武昌城中汉军将士见状,人心涣散,不少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年幼的陈理眼看着武昌城就要守不住了,只好在父皇旧臣罗复仁的劝降下投降了朱元璋,至此,立国仅短短四年的陈汉政权宣告灭亡。

对待陈理,朱元璋表现出了他宽仁的一面。陈理被封为归德侯随朱元璋返回应天(今江苏南京)。但是陈理虽住在京师,朱元璋又对他极为优待,可寄人篱下处处被监视的生活始终让陈理感到非常压抑,他深居府中,一直闷闷不乐,心中常怀国破家亡之悲凉情绪,有时还口出怨言,朱元璋虽以小孩无知妄言多次宽恕他,但深知让陈理久留京师实非长久之计,他尝对身边人言:“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蛊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把他放在远离京师的地方为好。”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灭亡割据重庆的大夏政权,小皇帝明升献城投降后被送到应天,朱元璋封他为归义侯,两位年轻的亡国之君同在京师,朱元璋就更不放心了。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终于决定,将陈理和明升一同送往高丽安置。

在前元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的护送下,陈理与明升一行二十七人于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十九日抵达高丽,高丽恭愍王王颛在开京王宫接见了两位亡国之君。由于明朝提前跟高丽王打了招呼,因此陈理和明升在高丽都分别得到了安置。陈理被册封为陈王,但他在高丽的待遇,显然与明升不能比,不仅高丽王对他的赏赐极为吝啬,即便在朝鲜王朝时期,陈理的生活也未得到改善,从《李朝太宗实录》零星的记载可以看出,陈理在朝鲜的境遇可谓完全不符合他亡国之君的身份,从永乐元年至六年(1402-1408年),朝鲜太宗大王只赏赐给陈理一名婢女及少量米豆、米四石、酒十瓶,此外再无任何馈赠。

陈理在朝鲜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估计也是明廷提前安排好的,朱元璋对陈理口出怨言表现上表示宽恕,实则心里早已感到不快,更何况陈理之父陈友谅作为朱元璋逐鹿天下最大的劲敌,对鄱阳湖大战的血腥残酷也是记忆犹新,陈汉政权的实力在当时要远在朱元璋之上,陈理虽献城投降,可终究难保隐匿于民间的陈汉旧部伺机拥立陈理,因此我们大概可以猜出朱元璋将陈理放逐于朝鲜,是想借高丽和朝鲜之手熬死陈理。

从洪武五年(1372年)22岁时抵达高丽,到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病死,陈理在高丽整整生活了36年,在这36年里,陈理的生活始终非常困顿,晚年更是贫病交加,无所依靠,其结局实在让人唏嘘。

陈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陈明善,可惜无后而逝。虽然陈理在朝鲜备受坎坷,但随他一同前往朝鲜的陈氏宗亲却顽强的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韩国“梁山陈氏”望族,中韩建交后,韩国陈理后人经常派家族代表到中国寻根谒祖,成为中韩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而明升之后同样扎根朝鲜半岛,如今明氏也繁衍到了近六万人,也几乎每一年都会派族亲前往中国重庆拜谒大夏国皇帝明玉珍陵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杀华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从弱小一直走向强大,占据兖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直到统一了北方和中原。我们知道曹操曾经犯有头风之病,多次苦寻良医无解,直到遇到了神医华佗,此人传言与扁鹊齐名,医术精湛,曾经为曹操针灸了几下,便能缓解头风之痛,这样的人能够治愈曹操

  • 尉缭曾是秦始皇的重要谋士,为何在六国统一后不告而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尉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丞相李斯功不可没,李斯为秦始皇制定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战策。我们都知道,李斯只是一个文官,文官出出主意动动嘴还行,要想让李斯上阵指挥有点强人所难。秦始皇是一国之君,要坐镇后方统筹全局,脱不开身,再说也不能让

  • 三国将领周鲂是什么人?用一缕头发打败曹魏的第一号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将领周鲂是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逊在夷陵打败刘备之后,孙权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来。看着老对手曹家和刘家都已经建国称帝。孙权自己也动了这个心思。蜀汉此时已经元气大伤无法理会孙权,孙权想称帝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实力最大的曹魏。说实话,孙权对于曹丕还是有点轻视的

  • 刘秀请来一老臣当宰相,老人差点吓晕过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不杀开国功臣这件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位皇帝,他就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在位时期,善待功臣,以“柔道”治国,实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可是刘秀毕竟是封建王朝的帝王,他也有着血腥、残暴的一面,不过人们对此了解并不多。那么,光武帝刘秀到底怎么怎么血腥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唐朝中后期,公主们为何都跑去当道姑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主是帝王的女儿,出身高贵,谁能娶到公主,身价自然也会提升。可是,唐朝时期却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许多公主没有嫁人,而是出家做了道姑。根据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一共有13位公主出家,其中唐朝中后期的有9位。这些公主为何放弃要荣华富贵,过起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汉文帝登基后为何把恩人周勃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母亲也受到刘邦的冷遇,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可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诛杀了吕后的侄子,将代王刘恒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汉文帝即位后,却恩将仇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

  • 明孝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一位吃百家饭长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孝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曾经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从帝王的个人能力来说,政绩上不如唐宗宋祖,军事上不如秦皇汉武,艺术上也不如南唐后主,但明孝宗却拥有一颗仁厚的心。和他对比

  • 刘邦知道刘家子孙的后果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杀吕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刘邦死后,吕后杀死了戚夫人和刘邦的三个儿子,严重威胁了刘氏的统治。吕后杀韩信、彭越何等果毅,刘邦也知道留着危险的吕后对刘家子孙是什么后果,但为什么刘邦没有杀掉吕后呢?吕雉在项羽处

  • 江州事件时,吴用到底错在哪儿?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江州事件时,吴用到底错在哪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生活中,再愚蠢的人也有英明、做对事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失算的时候。这就是我们说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失。吴用算是水浒里顶级聪明人。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宋江轻易就拿下祝家庄、高唐州、华州、曾头市这些粮草充足

  • 神机军师朱武是什么下场?扈三娘为何要出卖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神机军师朱武。梁山七十二地煞的首位是谁?答案非常简单,神机军师朱武。朱武原本是少华山的大当家,与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一起占山为王。此后,史家庄少庄主、九纹龙史进入伙少华山,朱武将大当家的位置让给了史进,自己甘居次席。不过,在梁山之前,朱武所体现出现来的能力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