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揭秘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60 更新时间:2024/1/16 6:02:21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

网络配图

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

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为榜样说服曹操,以义帝比喻汉献帝,其含意是很清楚的。荀彧没有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霸主之业来劝说曹操,更不是用周公的王道,而是明明白白地以辅佐开国之君的架势在为曹操服务。否则他是不会接二连三的以开国帝王来激励曹操的。像荀彧这样具有极高智慧的大谋士,是不会再三用词不当而造成误会的。只能说从一开始荀彧就是以助曹操一统天下成帝业为己任。

二,荀彧从没有真正为汉献帝服务曹操迎来汉献帝后,荀彧就任皇帝的侍中兼尚书令,也就是任献帝的亲近的高级顾问,并管理奏章诏书等,担任着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这当然是按曹操意思任命的。曹操常年在外征战,留荀彧在京城为他控制皇帝。荀彧也确实不辱使命,献帝只能是听话的傀儡,曹操可以放心在外打仗。在荀彧任此职的十七年中,没有他为献帝的利益出谋划策的任何记录,未见他为献帝作任何好事(除了建议曹操迎献帝来当工具之外),只有他不断为曹操出各种极高明策略的记载。一生如此,而在最后殉难,太不合逻辑了。如荀彧有为汉朝皇帝服务之心,虽然不可能使东汉避免灭亡,但是,改善献帝的处境,以荀彧之高明,使献帝生活的舒畅点,稍有点安全感,在位时间稍长一点,可能性还不能说绝对没有。

网络配图

三,东汉灭亡没有殉难烈士在董卓之乱后,汉朝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文臣武将都有各自的“主公”,有不少人是绝对忠于自己的“主公”的,早把皇帝忘在脑后了。例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审配都被看作忠烈之士,为袁氏尽忠。审配更是在临刑刑前大呼,我主在北方,要面朝北方去死。在他心中确实把袁绍的猪狗般的儿子当自己的主子,而完全没有南边的汉朝皇帝。在董卓之乱后,找不到一个真正为汉殉难的烈士,在这样大环境中,突然冒出荀彧这么一个杀身成仁的英雄,实在是不合常理。

根据以上几点,真是无法以有理想、品德高尚等词汇来描述荀彧之死。但是,当董昭向荀彧谈及准备进爵曹操为公及加九锡时,荀彧的确表示不同意,而且,从时间上看也确实和他的死有某种因果关系,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就为魏公加九锡。和以上所讲似有矛盾。究竟荀彧死因是什么?前面已经讲了,荀彧一生就是为曹操一统天下成帝业而殚精绝虑沤心沥血,怎么在曹操要跨出关键一步时却不赞成呢?很可能不是原则上反对,而是策略上有不同意见。

网络配图

这个不同意之处可能有二:一是一统大业尚未完成,南边还有孙权、刘备、刘璋等。在荀彧看来,可能改朝换代的时机尚未到。曹操自己也可能是这样看,他并未在生前当皇帝。二是加九锡是王莽在篡汉前玩过的把戏,王莽的名誉极差。很可能在荀彧的观念中,要成帝王大业是不应该学王莽,而应以一种看似更高明的手法。本来,这样的分歧倒不一定会成为死罪,但是,由于曹操的疑心极大,越老越重,任何和他意见不一致都会引发他高度怀疑。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以为当时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这样,荀彧就很难活下去了。据《三国志》中裴注引《彧别传》中说,荀彧想借他犒劳军队的机会和曹操面谈,但被曹操“揖而遣之”,拒绝了。荀彧想谈什么?不知道,有可能和加九锡等事有关。曹操拒绝和他谈,说明曹操已经有了置这个头号大功臣于死地的决心了。虽然荀彧曾被他誉为自己的张良,结为儿女亲家,断言“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曹操也不会手软。能力越强,功劳越大,威望越高,像曹操种人一旦起疑,处理起来只会更狠。荀彧实际上是死于曹操的多疑和冷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没能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是足智多谋,军事奇才的形象。他帮助刘备在三国时期取得了自己的一分天下,并且将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梦想,但是诸葛亮最后为何没能统一中国呢?作为神话般的三国英雄人物,以三顾始,以六出终,一生以统一中国、恢复汉室为已任,最后英年魂归五丈原,上影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揭秘:比吕后还要毒辣的一个三国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的狠辣单一件人彘就叫人胆寒心惊,竟然还有比他还狠毒的女子,她是谁呢?三国时期有一个女人,他的毒辣丝毫不比吕后逊色。只不过由于她的地位不及吕后显赫,也就是影响不及吕后大,因而也就不为人们所熟知而已。还由于她所在的政治集团很快消散,人们再没有念及她的其他问题,她也就很快被历史所淡忘。这个人就是袁绍的

  • 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真的是白种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一直称自己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人,中国的国人又都是黄色的皮肤,所以我们就很自觉地认为黄帝也是黄种人。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说,黄帝是白种人,其实这种说法还是有可能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在黄帝那个时代,除去中国人赋予的各种神话色彩,当时还有一个由白种人组成的印欧人的部落在各处活跃,特别是在亚欧大陆上,几乎每

  • 玄武门之变:这竟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相信大家知道,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今天小编要说的可不是这个。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终其一生,李世

  • 关羽预兆到自己会死:梦境最终走进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兵樊城,久围不下,为曹仁援兵徐晃所狙击。之后节节败退,困守麦城。最后诈降撤离计划被识破,被吴将马忠俘获,被杀于临沮漳乡。网络配图就在关羽发兵准备围攻樊城之前,关羽就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只猪在咬他的脚,醒后还对其子关平说,我今年会有霉运,气数衰败,恐怕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在《三国志三

  • 盘点蜀汉值得称颂的十大名将:关羽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蜀小国耳名将唯羽,三国所有蜀国名将,三国时期汉中名将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三国中历时最短的,但是即便如此,蜀汉的武将们依然光彩夺目。关张赵马黄号称五虎上将,连同魏延,姜维等人在三国的舞台上发光发热。那么这些名将到底谁值得称颂呢?top 10 马忠马忠,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诸葛亮南征,拜马忠为牂牁太守,率偏军平定当地叛乱。马忠治理牂牁政绩显著,

  • 宣太后与义渠王的两个儿子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有着三段感情线,其中她与义渠王之间更是有一段牵扯不清、相爱相杀的情感纠葛,两人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夫妻生活中,是否生有子女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宣太后在利用义渠王助自己扎稳根基的同时,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使义渠王完全放下警惕与防备之心。在史记中的匈奴列传也有相关的记载

  • 曹操五大谋士的特点及区别:各有千秋成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吧。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网络配图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

  • 宣太后芈八子在执政的时候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宣太后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她在秦昭襄王小时候以太后身份执政,那么宣太后在执政的时候有什么作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

  • 霸气唐太宗李世民:只战不讲和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气吞万里如何的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的气韵为今人所缅怀。唐太宗作为大唐初期的奠基人,功绩卓著的他有一点战场上的特性很是惹眼,那就是他只作战不讲和。隋朝时期,突厥曾经遭到隋军的沉重打击。隋末动乱,中原分裂残破,损失很大,突厥复振。唐高祖在位的时候,唐朝的国力难以对抗正处于兴盛状态的突厥。因